全球和中国MCU市场趋势

01、什么是mcu
微控制器(又称微控制单元,mcu)是一种针对特定应用的控制处理而设计的微处理器芯片,其工作频率(在1mhz到200 mhz)和功耗一般比pc和手机的cpu/mpu都要低。现今的mcu都是系统级芯片(soc),在单个芯片上集成了多种功能模块和接口,包括存储器、i/o端口、时钟、a/d转换、pwm等,以及spi、i2c、isp等数据传输接口。
按照位数来划分,mcu可分为4位、8位、16位、32位和64位微处理器,现在32位mcu已经成为主流,正在逐渐替代过去由8/16位mcu主导的应用和市场。若按照指令集架构(isa)来划分,mcu类型包括8051、arm、mips、risc-v、power等微处理器。基于arm cortex-m系列内核ip的mcu已经成为32位mcu的市场主流,最近几年开源的risc-v微处理器也开始流行起来,特别是在新兴的物联网领域。
02、mcu分类
按场景分
●数据中心级别芯片:主要应用于云计算数据中心:包含cpu、gpu、内存、存储控制器、固态硬盘等,主要要求高性能、高稳定性、高可靠性。
●消费类产品级别芯片:目前应用最广泛,市场占有率最高的芯片,应用于日常使用的电脑、手机等产品。
●工业类产品级别芯片:工业产品长期处于极高/低温、高湿、强盐雾和电磁辐射的恶劣环境,使用环境较苛刻,因此工业芯片必须具备稳定性、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且具备长服役寿命(以电力为例,要求工业芯片应用失效率。
●汽车电子级别芯片:主要是对温度环境要求严格,要在更宽泛的温度范围内都能使用。
●军工和国防级别芯片:跟国防军事工业领域有关的芯片,如卫星通信、制导、精准导航等。
按工艺制程分
90nm以上(包含90nm、128nm及以上)、60nm、45nm、28nm、14nm、12nm、7nm、7nm及以下。现在所谓的先进制程芯片,主要指的是12nm以下,比如12nm、9nm、7nm、5nm,甚至3nm。目前台积电已经实现了5nm芯片的量产及3nm的试产。
按功能类别分
●处理器类:主要在系统中承担具体计算、控制任务的芯片,比如 mcu、cpu、gpu、npu等。
●存储类:主要在系统中承担对数据的存储的芯片,以及一些存储控制器类芯片,比如dram,sram,flash等。
●通讯类(有线、无线):主要在系统中承担通讯功能的芯片,比如一些以太网类芯片,交换类芯片,广域与局域网、点对点与自组网类芯片,以及辅助通讯的滤波、放大、功率等器件都可属于此类,大众通常所知道的wifi、蓝牙、5g基带、gps、nb-iot、网卡、交换机等都可以被划分到这一类别中。
●交互类:在系统中主要承担信息的采集、呈现与交互的芯片,这一类包含非常广泛,比如一般意义下的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一部分的信号处理芯片等。大众通常所熟知的麦克风、显示芯片、动作传感器、一部分的ad/da芯片,都可以划入这一类。
●电源管理与功率器件类:电子系统,需要提供源源不断的电能来维持,在系统中主要承担这部分功能的都可以划为这一类,比如pmic、dc-dc、ac-dc、ldo和igbt类都可以划入这一类别。
●阻容器件等:除了承担主要任务的芯片之外,在一个系统中,还有对整个电路起到实际调节作用的电阻、电容等。在一定情况下,也可以把无源器件(被动元器件)划入这一类。
除了上述分类方法之外,也有人按照芯片特征分为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射频、功率类器件等。
03、全球和中国mcu市场趋势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全球mcu的市场趋势,根据ic insights的最新数据,随着2021年经济强劲复苏,微控制器(mcu)销售额增长23%,达到创纪录的196亿美元。ic insights预测,2022年全球mcu销售额将增长10%,达到215亿美元的历史新高,未来几年复合增长率可达 10%,2028 年将增至 360 亿美元。就mcu 的六大应用市场来看,国际 mcu 厂商主要以汽车和工业市场为主。
图1  来源于:ic insights
我们再来看国内mcu市场。据 ihs数据统计,2008-2018 年间,中国 mcu 市场年平均复合增长率(cagr)为 7.2%,是同期全球 mcu市场增长率的 4 倍。2019 年中国 mcu 市场规模达到256亿元,2020年达到269亿元,但主要被海外大厂霸占,国产mcu渗透率较低。
中国mcu应用市场主要集中在家电/消费电子、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汽车电子、智能卡,以及工控/医疗等领域。其中汽车电子和工业控制应用对mcu的需求增长是最快的,预期到2023年工业/医疗电子的市场份额将赶上消费电子,达到92亿元人民币。 国产mcu厂商主要集中在消费电子和家电等细分市场,而汽车和工业控制等中高端市场则被国际大厂垄断。然而,在新兴的物联网应用领域,国产mcu厂商跟国际大厂几乎站在同一起步线上。
04、mcu行业链分析
产业链上游:
mcu产业链上游可分为原材料供应商和代工厂商。 原材料主要为圆晶以及来自于arm等的内核授权;代工厂商主要包括台积电、格罗方德、联电、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代工厂商行业集中度较高,成寡头竞争格局。2020年头部的台积电、格罗方德、联电、中芯国际等厂商市占率超过90%,其中台积电市占率高达58.6%。 由于原材料的不可替代性与代工厂商的高度集中性,上游厂商议价能力较强。
产业链中游全球mcu供应商以国外厂商为主,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全球mcu厂商主要为瑞萨电子(日本)、恩智浦(荷兰)、英飞凌(德国)、微芯科技(美国)、意法半导体等,top7头部企业市占率超过80%。国内mcu芯片厂商在中低端市场具备较强竞争力,市占率稳步上升。国外厂商idm模式为主,国内厂商fabless模式为主。产业链下游mcu应用领域全球汽车电子占比最高,中国集中在消费领域:2020年汽车电子是全球mcu第一大应用领域,占比为33%,其次是工业控制、医疗、计算机网络、消费电子等领域。 2020年中国mcu市场销售额第一的应用领域为消费电子,其次是计算机网络,而汽车电子及工业控制领域的mcu占比则显著低于全球水平,中国mcu应用仍主要集中在消费、家电等品类。
05、国产mcu厂商
06、车规mcu厂商进展
因为缺芯和本土化供应需求,国内众多汽车品牌开始对引入国产品牌mcu表现积极。整体而言,虽然国产芯片在汽车市场应用和技术仍远不及海外mcu巨头仍是事实,但国产mcu在汽车应用市场加快引进也是现实。 在市场端的积极情绪下,国产mcu企业也在加快市场进程。据不完全统计,国内芯片企业中比亚迪半导体、芯旺微、四维图新等等公布其车规mcu产品的商业化进程。
07、高性能mcu精选
2022年,在消费电子市场需求持续疲软的压力传导之下,mcu市场供货紧张的情况已经得到缓解。但中高端市场的替代空间依然巨大,国产mcu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以下是参评第四届“硬核中国芯”的知名企业中精选的20款国产高性能mcu,可为市场mcu替换做参考。(点击图片可放大)
08、mcu生态
在消费行业,对于mcu耳熟能详,感知、计算、控制,无处不在,数量巨大,但,对于成本控制也是要求极高,客户攻入快,也意味着退出也很快。 在工业行业,相对于消费行业,数量差几个数量级,但客户一旦选用,不太轻易更换,这个成本占比不太敏感,但对于稳定性要求,持续供货的要求,较高。 在汽车行业,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新型汽车相对于传统汽车而言,对于传感器和mcu的需求以数量级方式上升。 这三个赛道,对于mcu厂家和渠道商而言,都是面临着选择问题。对于技术要求,从消费、工业、汽车需求一个比一个要求高。汽车电子是mcu最大市场,工业次之,消费行业和计算机行业总量在后。在追求规模化还是利润率等方向上,每家公司各有不同的打算。国产替代,是不可逆的大趋势。在这大背景下,如果不做工业和汽车行业的mcu,将在中高端市场上失声。但对于传统消费行业如鱼得水的mcu厂家和渠道们,对于工业和汽车行业的市场开拓、品牌重新宣传、生态构建,可能才刚刚开始。  


如何降低制造成本提高制造效率
2500亿,网络安全产业正在成为下一个风口
浙商银行发行国内首单区块链应收款ABN,实现了另辟债市入实体经济的通途
5G还没有来高通研发总监就谈6G
OPPO Reno 3 Pro 5G版曝光厚度仅为7.7mm电池容量达到了4025mAh
全球和中国MCU市场趋势
AECOM宣布与,HTC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同研发VR 技术
手机充电效率计算
人脸识别的原理揭秘
小米即将上市的红米note9已开始进行营销,预计售价在千元以内
京东数字科技推出智能机器人通用底盘开发平台
使用单片机实现报警器声音产生的设计资料概述
digilent万用表介绍
三星128GBEVOPlus卡评测 拥有出色的读写速度和能力
wireshark导入数据包进行分析
这位00后经历人生重大变故后,选择了智能家居,选择了Aqara绿米
全球第一家支持全场景刷脸住宿的酒店将在浙江杭州正式开业
OPPOR9s嫩绿版来了,与华为P10草木绿比谁更靓?
浅析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在用电管理上的应用
老师好带你了解汽车的排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