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产业现状
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智能机器人的应用范围不断向新兴领域拓展。一方面,工业机器人不但被广泛应用到传统的汽车、金属加工行业,还带动了3c电子行业的应用新热潮。另一方面,面向家居、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服务机器人功能不断丰富,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智能机器人市场的重心正在从欧美地区转向亚太地区,英国咨询机构abiresearch研究显示,2020年亚太地区将取代欧洲成为全球最大市场,份额占比将从2015年的19%提升至57%。
同时,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潜力正在快速释放,分别保持着25%和15%以上的增长速度,在人口红利下降、可支配收入增加、中美贸易摩擦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今后有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智能机器人消费市场。
智能机器人产业问题分析
1、我国机器人尖端技术尚未实现全球领先
机器人是多学科、高科技交叉融合的产物,作为工业后发国,中国在产业基础上相对较弱。在机器人产业中,上游核心零部件直接影响机器人性能,且占本体成本70%以上,但目前我国核心零部件仍依赖进口。同时,我国机器人尖端技术尚未实现全球领先,与国外成熟的工业机器人相比,依然有不小差距,高端市场显著缺失。
2、服务机器人关键技术待突破,b端市场尚未明确应用方向
目前,国内将服务机器人定位为满足人类生活质量提高的基础关键设备,部分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国际领先水平,但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现有机器人产品尚不能满足用户智能化需求,人机交互、柔顺控制、功能仿生、智能感知等关键技术严重制约服务机器人发展。
3、产品价格高、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难保证导致服务机器人购买疑虑
国内可量产的服务机器人企业数量较少,由于难以规模化生产,产品成本难降低,而c端市场对产品价格十分敏感,高价格门槛使得服务机器人难以进入大众化消费时代。
4、行业标准缺失,产品良莠不齐
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必须具备与之相匹配的标准体系。目前,为引导机器人产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已发布和正在制定的机器人及相关国家标准100余项。
但国内机器人技术演进较快,应用场景变化较大,国家标准制定周期较长,通常需要2~3年,而现有标准以工业机器人为主,市场活跃的服务机器人及特定领域应用的特种机器人通常无法找到对应的标准作为质量评定依据,标准制定进程明显滞后于市场发展现状;
国内已有的机器人标准以强制的安全认证为主,缺乏产品功能性认证,使得部分地方及企业标准执行不到位;同时,行业标准处罚力度不够,围标代价不高,直接导致国产机器人产品良莠不齐。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之一,以2017年市场规模10.5亿为起点,在国内政策、技术、市场需求等多重刺激下快速发展,智能机器人市场规模年均增速保持稳定,将整体市场规模变化与增速波动考虑在内,十年之内,中国会实现大规模商用。
SIMO PMIC 可充电电池系统可以无线连接 IoT 设备?
通过电池监控和嵌入式软件优化电动汽车
美团自动驾驶的三个动作显示了现阶段对技术及人才的渴求
翼菲自动化CEO张赛:做机器人行业的追梦者
SAP Business One二次开发:解锁潜力,实现定制化需求
智能机器人产业现状及问题分析
小城荣昌是如何实现从“边缘”到“前沿”的华丽转身的?
RT-Thread 1.0.1正式版发布
Dronamics推出新型货运无人机,可在非柏油飞行跑道上起降
华为开放架构物联网 携伙伴共建物联新生态
为什么要选择变压器有载调压呢?有什么作用呢?
人工智能成两会热点 概念股大幅走高
什么是特种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的可移动性结构解析
未来机器人将会拥有体会人类情感的能力
苹果13屏幕刷新率
蜂窝物联网用户规模持续快速扩大,截止5月份用户达10.97亿户
五款专门针对Chromebook设计的基于Zen架构的新型移动处理器
电阻器的分类与特点
AI引发指数级变革 推动企业业务创新
PCB设计中的屏蔽罩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