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级LNA设计之基本共源极电路解析

前几天,受了一下刺激。
从队友那得知,去年研发的产品,好不容易推上量产了,也找到一个大客户,卖了几个月后,被竞争对手吃掉了好多份额。而竞争对手采用的是芯片方案。
一方面呢,也是产品研发的晚了,不是打头阵的,所以红利就没剩下多少了;另一方面呢,还是因为产品研发晚了,其他厂家的同类型的产品已经吃过红利了,打通了市场,所以就有芯片厂商介入了。
在那些量大的低端的市场,感觉都是,先是用分立器件搭上,然后先去市场上试水,一旦量起来了,芯片厂商就介入了,然后分立器件就没得玩了。
理由很简单,芯片只要量一起来,简直就是白菜价,性能还比分立的稳定,看上去还美观,换我也选芯片方案。
因此,芯片还是要看起来。
so,又把razavi的射频微电子给打开了。
没想到时隔两个多月,再看以前看的内容,竟然发现还能看懂,没有完全忘记,真是太惊讶了,同时也很开心!
razavi的chapter 5中,大概是按照这样的思路讲的。
刚开始,讲了lna的一些性能指标,这和板级的差不多,只不过芯片级的lna设计,其输出可能不是50ohm阻抗。
接着对常规的共源(cs)级电路,如下图,进行分析,发现输入电阻太大,与lna要求的50ohm输入阻抗相差太大,所以需要改进。
基本共源极电路,除了输入阻抗失配外,输出端因为rc时间常数的影响,可能还会限制其工作频率,然后其增益还受工艺电压的影响。
那怎么改进呢,试试直接在输入端并联一个电阻呗,如下图所示。但是发现,50ohm的匹配阻抗是满足了,但是噪声系数>3db,也不行。
接着又举了个例子,那如果把rp增大呢,然后中间加一个lc匹配电路,把rp匹配到rs,如下图所示。这样噪声系数会不会减小呢?结果算下来发现,噪声系数还是不会小于3db。所以还要继续改进。
接着考虑电感负载的共源极电路,如下图所示,这个电路,通过选择合适的值,可以获得良好的阻抗匹配,但是因为反馈电容,会增加其他频率处的负阻,导致不稳定。
虽然可以通过电感来中和cf的影响,如下图所示,但是因为cf相对来说很小,所以电感就要求很大,从而在输入和输出端引入寄生电容,从而恶化性能。因此,这种拓扑结构,很少在现代rf设计中采用。
接着又介绍了另外一种架构,仍然基于共源极电路,如下图所示,输入阻抗匹配ok,但是噪声系数还是超过3db。
也就是说,上面的架构,都不太好,噪声系数偏大。


发电机中性点接地电阻柜的功能及应用
“vr产业”带来了革命性质变吗?
2021年云计算市场将迎来五大新趋势
令人惊叹!德国传感器的实力,为什么如此强大?中国又差在哪里?
荣耀30S掀起5G手机购买狂潮,加速整个中国市场5G的发展
芯片级LNA设计之基本共源极电路解析
抛光铝制品为何选择等离子电浆抛光机
低压差稳压器基本原理分析
NPN求解三极管电路或电容恒流放电详解
LED恒流开关调节器FP7102:为手电筒、LED模组和摄影灯提供稳定电流能力
IP交换矩阵的关键参数 IP交换矩阵测试原理概述
众享比特发布了关于区块链内的积分解决方案
改变我们操作电器方式的触控技术
世界物联网日确定其对世界的价值
如何利用输入高阻技术减少解决方案功耗及尺寸
高度集成的解调器和频率合成器设计案例
Vishay 轴向水泥绕线电阻,便于拾放加工的弯线选件
植物病虫害检测仪的详细介绍
虽然安全系统可以在线访问 但它仍然存在很多安全威胁
ADuM4160 业界首款单封装USB隔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