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都用三极管来配合单片机IO口驱动负载

上一篇推文中我们已经说了,驱动继电器的时候,通常我们会采用三极管来配合单片机io口。至于为什么不直接用单片机io口驱动,非得加个三极管,在上一篇推文中我们已经做过计算了。至于为什么采用三极管,更大的原因是因为三极管属于流控型器件,也就是说三极管的这个电子开关的闭合与断开是通过电流开控制的,并且所需要的电流非常小。三极管基极驱动电压只要高于ube(一般是0.7v)就能导通。
现在的大家都讲究低功耗,供电电压也越来越低,一般单片机供电为3.3v,所以它的i/o最高电压也就是3.3v。
3.3v电压肯定是大于ube的,所以直接在基极串联一个合适的电阻,让三极管工作在饱和区就可以了。ib=(vo-0.7v)/r2。根据公式计算,上图中ib的电流应该等于(5-0.7)/(4.7x1000),大于是0.918ma,实际仿真测试结果为0.628ma,基本符合实际值,三极管能正常开启和闭合实现控制,可以正常的实现控制负载(此处为led灯)。
到这可能会有硬件基础好的小伙伴要说了,mos管也可以啊,为什么非得用三极管呢?
其原因在于,mos管是电压控制型,驱动电压必须高于阈值电压vgs(th)才能正常导通,不同mos管的阈值电压是不一样的,一般为3-5v左右,饱和驱动电压可在6-8v。
前面说过现在单片机的供电基本都是3.3v,io口最高电压也是3.3v,大部分的mos管的饱和电压>3.3v,如果用3.3v来驱动的话,很可能mos管根本就打不开,或者处于半导通状态。在半导通状态下,管子的内阻很大,驱动小电流负载可以这么用。但是大电流负载就不行了,内阻大,管子的功耗大,mos管很容易就烧坏了。所以,一般选择三极管来配合单片机io口驱动。
当然,mos管得驱动电流很大,在更多的需要大功率的驱动电路中,通过会采用但机关配合mos一起来实现大电流的驱动运用场景,比如下面这个电路图就是。
i/o口驱动三极管后再驱动mos管
当i/o为高电平时,三极管导通,mos管栅极被拉低,负载rl不工作。
当i/o为低电平时,三极管不导通,mos管通过电阻r3,r4分压,为栅极提供合适的阈值电压,mos管导通,负载rl正常工作。
结合以上的分析,相比大家应该都清除了,通常情况下大家习惯用三极管来连接单片机io口实现驱动,是因为三极管是流控型器件,但是三极管的驱动能力比较弱。在需要大功率驱动的地方,通常会采用三极管再去控制mos管实现最终的控制。
直接用mos管来连接单片机的io实现驱动也是可以的,但这样的mos管型号不好找。小编在立创商城上所搜了一下,也有这样的器件,控制电压最低可以到1v,驱动电流峰值2.3a,持续1.6a;相同封装的三极管8050,驱动的ic电流只能到600ma。
可见mos管的驱动能力是三极管3-4倍,所以对负载电流有要求的都使用mos管。大的驱动能力,带来的会是成本的增加,搜索结果中mos管的价格几乎是三极管的10倍。
所以,在要求不高,成本低的应用场合,一般使用三极管作为开关管。


指纹识别技术性能测试可选用大电流弹片微针模组
中国电动夹爪行业竞争不断升级
“耗能大户”暖通空调如何做能源管理?
罗德与施瓦茨首发IEEE 802.11ac信令测试仪
空气负氧离子检测仪产品介绍
为什么大家都用三极管来配合单片机IO口驱动负载
小米笔记本新品来袭 全能办公娱乐搭档仅3999元起
2030年全球电池市场的年产值将上升到约1160亿美元
深度解读“智能电驱系统”
IBM宣布成功研制出全球首款2纳米规格芯片
Renesas工程会议系统的Keyboard Video Mouse (KVM)解决方案
刘东:开发者生态将是网络与计算产业未来发展的关键
相变存储器:能实现全新存储器使用模型的新型存储器
关于《头戴式安防视频采集显示设备通用技术要求》
零售业迎来数字化变革,新兴技术为新零售赋能
通信行业资讯更新:中兴\联通积极应对5G
iphone8什么时候上市?供应链又爆猛料
全新AirBook:超高性价比的轻薄本,魅力不输苹果、惠普!
自制Wifi路由器V3的UPS图解
在组相联cache中,用于替换cache line的算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