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中选型采用了sgm6232(其他的电源芯片也是一样的),开关频率1.4m,主要是有一个24v的电源 电源输入,选型上采用了38v的宽压芯片,小公司里只能自己选型,所以就选了这颗,圣邦威的技术支持私底下认识,所以网站申请的时候直接电话过来给我evk。
输入24v/1a,输出12v/1.5a。再将12v转成其他电压。电路如下:
设计也是按照这个demo抄的,属于比较传统的dc-dc,没什么特殊的。d1肖特基ss34,其他阻容耐压够就行。
由于设计的习惯性,输入电容cin和输出电容cout都用了贴片电解电容,某宝买的。47uf/50v,输入和输出各放了一颗,再加几颗小电容。由于之前的思维定势,电容的容值和耐压够足够,心想没有什么问题。而且也了解了钽电容(太贵了,耐压做不大),电解电容,陶瓷电容的一些区别,输入输出电容值大一些也无妨(很多时候是这样的)。
电感l的选型,参照换算公式,输出电流,最终选了10uh/5a的电感。
实际应用没有问题,设备也起来了,对sw波形测试中表现为pwm不稳,但当时没有在意,认为是轻载的原因(有些电源芯片轻载会出现sw抖动,为了增加效率)。
时间一久电感出现了严重的发烫现象,用点温计测试达到了85度,在室温25度的情况。
绝对加负载,加了15欧姆的功率电阻,发烫依旧,但是在evk上却不会。
一想不对,占空比都变来变去的,决定重新排查。由于我对某宝买的器件质量比较担心,所以最初怀疑是二极管的问题,同时也怀疑一些电容短路,电阻阻值不对的情况,但是都排除了。
既然电感发热,那就换电感,从负载电流上,电感已经远远超出了额定值,因电感电流不够造成的发热问题不存在,但是某宝上买的可能卖家虚标呢?所以绕过困难,还是要到了手册和承认书。
我决定将发热的电感换到evk上,发现这个电感在evk上不会发烫!!!
好了,那只能分析了,分析了电路两天,连线上,pcb的铺铜上,结果都觉得不是致命的。
查了某度,都是乱说,一些硬件工程师也是半碗水,基本都是小儿科的认为电流不够,电感换大点试试(当然有时候是对的)。小公司又不好意思让fae过来,以前在某康,早上电话,下午fae就过来一起排查了,真爽。
既然波形不稳定,那就是环路不稳,同时ic也出现了发热(不排除空间热传导),dc_dc发热还有一种可能,就是dc_dc工作的上下管打开的时间过久,怎么理解,就是控制上下管在打开和关闭的信号边沿比较缓,造成开关损耗。那只有bs脚的rc会影响,这个管脚的阻容值都验证过了,没有问题。
那就是整个芯片的稳定点不对,comp是调节环路稳定的,我按照手册建议的几个值都调了也没用。
最终就是lc环路了,我将cout换成了钽电容,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电感不烫了,只是微微发热,属于正常现象,只有负载很大的时候才会热,测量sw波形,正常了,所以断定是电容问题。
但是钽电容毕竟不经济,用在这个产品上成本敏感,我发现evk用的是陶瓷电容。所以换成mlcc,工作正常了。
回头再看手册,结合开关电源设计一书,其实dc-dc工作有自己的零级点,这个算里面就有esr这些参数,电容一样,电感也一样,钽电容的esr最好,之前偶尔看到一个帖子,举了一个例子我记得很深。说负载电容越大越好吗?比如一颗芯片要求输出电容22uf,但是手册里面对esr要求5毫欧,某人用了47uf,输出纹波大,就加大,加大到100uf,220uf,470uf都没有用。
为什么?
很简单,选用的电容esr可能就有50毫欧,按照并联电阻,至少需要10颗47uf才能满足,呵呵。讲到这里大家都懂了。
至于电容哪个好哪个不好,我没研究那么透,希望看到的人多多提点,学无止境。
小米进入美国市场这个问题能解决吗
数字控制与智能模拟相结合以简化设计
Intel的Rocket Lake未来或将会使用Willow Cove内核
基于区块链技术开发的透明科学Orvium介绍
关于百度天蝎3.0服务器系统整机柜架构的设计理念介绍
输出电容的ESR对DCDC的影响——电感发烫排查思路
区块链火了这么久有什么改变吗
变频器IGBT模块损坏的维修方法
海尔冰箱发布2022年策略:在场景下实现创新的引领
全球芯片业限制从 5G 通信领域转到服务器领域有迹可循
英特尔推出了技术学习实验室来开展VR教育
5G+8K助力HDMI 2.1步入快车道
电机为何越来越“卷”?
华为郭平:打造VR的高速公路,企业合作加速VR/AR产业发展
印尼有了一个对付滥伐森林的新“武器”——监听伐木声音的传感器
米家水离子吹风机评测 199元就能买到的水离子吹风机
2020年凡亿3月线下PCB培训班顺利结业
5G时代最大的变化将是连接万物
Absa Life选择Varicent SPM用于改进其薪酬
在Keil C51软件中51单片机的中断服务和外设驱动程序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