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 iphone 成为智能手机发展的标杆,愿意摆脱 iphone 验证过的技术,折腾点新鲜东西的厂商越来越少,即使拥有庞大安卓生态的 google,也难以逃脱“追随者”的角色设定。2017 年,pixel 2 模仿 iphone7 砍掉了 3.5mm 耳机接口;次年,google 又给 pixel 3 xl “梳”起了iphone x 式的刘海。现在,苹果开创的 3d 结构光面部识别技术,也要被 pixel 采纳了。
昨天凌晨,google 悄悄在官方博客上更新了一篇文章,抢在媒体和科技博主前,“自爆”了 pixel 4 的新技术:除了用面部识别取代指纹传感器,还有一项颇有看点的更新——体感识别。它们并非相互孤立,google 希望运用这两项技术的结合,实现一种超越苹果现有 faceid 的效果——不必举起手机或者激活屏幕,只要隔空的一个手势 + 眼神,即可完成解锁。
3d 结构光早就不新鲜了,2017 年,苹果在 iphone x 上首发 faceid,用于手机解锁和支付等功能,此后面部识别迅速取代指纹,成为主流的识别方式。所有厂商都在跟进这项功能,也包括 google,去年发布的 pixel 3 便内置了面部识别功能。但和多数安卓阵营的手机一样,pixel 的刘海里没有苹果 3d 结构光的复杂元件,取而代之的是两枚简单的摄像头。
虽然也能达到面部解锁的目的,但方式和安全性就朴实多了——只能采集平面信息,在外媒的评测中,往往只要一个面部模具就能轻松骗过。3d 结构光始终没有在安卓阵营爆发,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贵,动辄 30 美元一套的模组,只有 5000 块钱以上的旗舰机才能用得起。在 pixel 3 xl 发布之时,只有 oppo find x 和小米 8 透明探索版这两款安卓机,用上了真正意义上的 3d 结构光。
居高不下的价格也催生出了一些替代方案,比如 tof(飞行时间测距法)和双目立体视觉结构光。它们不需要搭载昂贵的点阵投射器(dot projector),因此成本要低很多,但相应的,在支付级别的安全问题上,精度依旧比不上 3d 结构光。虽然 google 的文章中并未明确提及 3d 结构光的概念,但根据放出的图片,pixel 4 人脸识别与苹果 3d 结构光所采用的技术栈几乎完全相同,包括红外摄像头、点阵投射器、泛光照明模组。
而且 pixel 还比 faceid 多出来的一个元件——一枚叫做 soli radar 的芯片。那么,soli 是个什么黑科技呢?project soli 诞生于 google 神秘的 atap(先进科技与计划部门),相比于另一个黑科技部门 google x,atap 所孵化的项目更加务实,往往能在短期内落地为实际产品,tango 手机、ara 模块化手机、李维斯智能夹克等创意都诞生于此。
这也不是 soli 芯片第一次曝光,早在 2015 年和 2016 年的 i/o 大会上,谷歌就曾带来这款芯片的相关演示。简单来说,soli 是一项采用毫米波雷达来捕捉手势动作的传感技术,它的原理和雷达相似,根据电磁波的反射情况,来检测用户手的位置和动态,从而实现手势检测,并完成对硬件的操控,理论精度可达亚毫米级别。
这也就是 pixel 4 “隔空解锁”的奥秘所在,当你伸出手在 soli 芯片感知范围内移动时,系统便会被自动触发人脸解锁功能,之后便是 3d 结构光的工作了。另外,它还能实现不接触手机,进行切歌、延长闹铃、或者静音等等操作。但…有什么事儿不能好好戳屏幕,非要隔着空气施展“黑魔法”?如果非要强行解释,这个隔空操作也不是没有用处。比如,当你在厨房忙得忙得满手汤汁时,恰好来了信息,如果不需要触碰手机,伸出手就能解锁。
在多年前的视频中,谷歌还提及了一个驾驶时接打电话的场景。但除此之外,我也实在想不出更多必要的应用场景了,而且,google 好像忘了还有语音助手这么个东西存在,siri 能完成的任务量远超手势操控。看起来,强行在 pixel 中加进这套隔空手势交互,更像是 google 秀肌肉的手段,对于交互体验的提升可以忽略不计。
这或许也是无奈之举,google 最初的想法,是将其用于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中,它们屏幕太小,手指触控很容易造成误操作,此外,1m 的感知距离,对于智能家居也是个理想的操控方式。为此,2016 年,google 分别改造过一块 lg 智能手表和一台 jbl 音箱,用作展示。但多年过后,soli 一直没能进入任何量产的安卓设备中。
一方面,为了提升精度,google 增强了 soli 传感器的功率,这使得它的功率值一度超过了 fcc(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标准,因此一直未获审批。另一方面,无论哪种解决方案,悬空手势交互都无法在准确度方面超越触控屏、鼠标和按键,其效率也一直没能在行业内获得认可。
今年年初,lg 推出了 g8 thinq,它在前置摄像头位置搭载了一枚 tof 模块,实现了 air motion 功能。和 pixel 4 相仿,它也允许客户在不接触手机的情况下,和一系列应用产生交互。比如,调节音量时,可以做出握持按钮的手势并转动;切换应用时,做出滑动手势即可。nexttech 曾在 mwc 现场上手体验过 air motion,这套看似简单的手势,在实际操作中简直宛如车祸现场,手势悬空的位置和距离稍有偏差,都会导致操作失败,胳膊都举酸了,也没能成功打开一个 app。
如何提高MAX4007的工作速度
低EMI/EMC辐射开关转换器简化了ADAS设计
NV612X GaNFast™ 功率半导体器件的热处理
金融危机下,怎样快速的用网络赚钱!
基于仿人机器人BHR-1的视觉跟踪和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Pixel或将会是触摸屏的终结者
如何成为硬件高手
机载高清视频处理模块的软硬件设计
首航成为汽车电子行业协会的理事会员单位
人工智能主要面临哪些挑战?
FP-AI-FACEREC1,机器学习市场渗透新篇章
推动人工智能安全发展
TMS320f28335控制AD7656的硬件电路设计
管理多云环境的十条重要实践
擎朗智能完成2亿元B系列融资 推动配送机器人在医疗场景下落地
线上渠道正在成为五一家电销售的主场
小米Max3前面板被外媒曝光
非晶磁环是什么
长电科技成立全新事业中心,赋能产业链协同发展
先楫半导体谈高性能MCU市场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