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年初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颇受争议,这份报告预计在所有的物联网项目中,有75% 的项目将以失败告终。然而有趣的是,同在年初,阿里巴巴旗下12位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在对ai等前沿技术将在2018年如何影响世界的预测中,一致认为:随着ai技术成熟加速,iot领域将迎来真正大火大热的一年。
预言本无所辩驳,孰是孰非暂且不提,但如果单纯从iot角度来看,这个行业确实呈现出发展的瓶颈,毕竟iot从上个世纪就开始被提及,也许思科那75%的惊人数据不是凭空而来。只是,如果将ai加进来,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天生一对:ai+iot远不止1+1>2
物联网覆盖范围非常广泛,对人类生产、生活也将产生深远影响。据 idc估计,2017 年全球物联网总支出为 8000 亿美元,较去年同比增长 16.7%。然而物联网早期的发展总有那么点儿“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物联网大火之时,大家纷纷把座椅板凳甚至窗帘都连上网,为了连接而连接,但人最终需要的是服务,仅仅联网是没用的,解决具体场景的实际应用才是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以窗帘为例,连接之后还要升级:人与窗帘可交互;窗帘能够感知到人的需求,比如太亮了可自动关闭,太黑了能自动打开等。也就是说,单纯连接没有意义,重要的是给连接一个大脑。
ai技术的加速及逐渐成熟让iot看到了新希望。ai是iot的大脑,让设备的简单连接上升为智能连接,让万物互联进化到万物智联;iot是让 ai 具备行动能力的身体。就像人类的眼睛,耳朵,鼻子和皮肤感知我们周围的世界一样,iot中数十亿的传感器和摄像头采集周围环境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发送给ai进行分析和处理。这些数据也是ai进行深度学习的重要养料,协助ai变得越来越聪明,做出的决定也越来越明智。
iot带来的连接设备和数据类型要远远大于传统互联网,可以这样说:缺少 ai 的 iot会变为“鸡肋”,缺少 iot 的 ai 会成为“傻瓜”。只有两者相结合,才是未来。
依靠着ai的“增值”作用,iot焕发“第二春”,aiot(ai+iot)的概念也孕育而生。
2017年2月,《人工智能芯片助阵,物联网将进化为ai+iot》一文提到,“受过训练的ai系统,目前在特定领域的表现已可超越人类,而相关软件技术迅速发展的背后,与专用芯片的进步息息相关。在芯片对人工智能的支持更加完善后,物联网将进化成智联网。”
2017年11月,中国领先的智能物联网生态平台特斯联科技就在其“万物智能·新纪元aiot未来峰会”上首次提出aiot的概念,认为aiot融合ai技术和iot技术,通过物联网产生、收集海量的数据存储于云端、边缘端,再通过大数据分析,以及更高形式的人工智能,实现万物数据化、万物智联化。
国外巨头也已经开始积极布局aiot。微软2018年4月4日宣布,计划在未来四年内,向物联网相关的各种项目投资50亿美元,用以提供智能化服务。此前,谷歌也曾公开宣布计划用5000万美元收购物联网平台xively,高调进军ai+iot行业。aiot已经开启了一个新时代。
场景为王 人工智能走向“应用智能”
aiot之所以成为焦点,简单来说,是因为随着5g以及nb-iot、iot connect连接协议等不断成熟,iot在连接的终端数量上,有了爆发式的增长。据gartner预测,2017年全球使用中的连网对象将达到84亿个,较2016年增加31%,到2020年更将增至204亿个。从城市的大场景上来看,雪亮工程、智慧城市建设也为iot积累了广泛的包括建筑、社区、城市的场景连接基础。与iot集合,ai技术能更迅速地摆脱“实验室化”特征,快速在实际场景产生价值,同时,ai也能通过深度学习和算法的更迭迅速积累碎片化的行业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和经验重构,带来巨大的市场价值。
ihs markit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共装有1.76亿个监控摄像头,而这一数据预计在三年内会刷新到6.26亿个,但同时也会面临新的问题:如果一旦发生案件,海量的图像及视频排查工作可能会变成工作人员的“噩梦”。但aiot技术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整合ai人脸识别技术,将收集到的数据上传至云端比对,并通过ai算法实现数据智能化分析、处理,系统有了“大脑”,人力解放了,工作效率也得到显著提升。所以在目前的城市安防领域,aiot及大数据的技术可谓炙手可热,城市安防系统的智能化升级也是现阶段主攻方向。这还仅仅是aiot应用的冰山一角。
在aiot时代,人工智能开始朝着“应用智能”转变。aiot被认为是万物智联时代重构商业模式及智能生活的核心技术。当 ai 遇上 iot ,包括消费、金融、汽车、文娱、高端制造、教育、物流、房地产、安防等的行业,将与iot积累的数据与设备智能结合,最终形成产业智能化发展。
all in aiot,发令枪已响
时间拉回到2017年11月28日,智能物联网生态平台特斯联科技开了一场大腕儿云集的“万物智能·新纪元aiot未来峰会”,面向未来建筑与未来城市,进而开启aiot的产业化落地时代,此后小米在其iot开发者大会上宣布与百度 “在一起”,以谋求共同打造智能硬件方向的iot+ai产品和技术。
自此,aiot产业化落地也成了行业的焦点。如果说小米与百度合作聚焦的是“屋内”智能家居的智能化连接,那特斯联的aiot生态平台联合合作伙伴就是谋求“屋外”建筑及城市场景的落地与应用。一个突破了用户智能硬件应用场景的局限;一个打通了未来建筑与城市的数据孤岛,连接了宏观的城市数据并为城市配备“大脑”,这一切都是助力打开aiot细分场景的落地应用通道,可谓殊途同归。
可以说,2017年以后,aiot正在向to b(business商业)和to g(government政府)渗透,之前互联网累积的线上数据正逐渐与线下打通,aiot开始从“屋内”向“屋外”发展。
这一趋势被阿里巴巴进一步佐证。在aiot、云计算领域蓄力四年后,阿里巴巴在今年3月28日的云栖大会上宣布全面进军物联网领域,iot是阿里巴巴集团继电商、金融、物流、云计算后新的主赛道。在阿里构建的宏大 “商业蓝图”中,iot就像无处不在的神经网络,连接和采集数据,将物数字化。
目前aiot市场有三大特征值得注意:
1. 起跑线优势
bat虽然纷纷布局并加速aiot应用落地,并不代表就具备了先发优势,反而是一些新兴科技企业正确把脉、精准切入。尤其是近几年涌现出的独角兽企业,更是在战略、技术、产品、方案上提早布局并全面加速,特斯联正是其中之一。所以从这一层面上看,巨头入场并没有起跑线上的绝对优势,反而会落后于一些创新科技公司。
2. 市场巨大难独吞
从目前来看aiot行业份额巨大,加之应用的细分领域众多,市场不会被一家或者几家吃掉,能否抢占市场的关键是技术应用和商业落地能否达成,是否真正从市场刚需出发而非瞄准伪需求。比起消费级市场,在传统领域中,aiot拥有更广阔的“刚需”市场,包括安防、城市规划、医疗健康、工业制造等,而这些领域与政府、开发商等机构紧紧挂钩,领域内的经验者往往具有很深的“护城河”,比如主攻智慧建筑和智慧社区智能化升级改造的特斯联科技、主攻人脸识别摄像头的海康威视等。虽然百度、阿里纷纷表示要开展城市等多细分场景的布局,但一口吃不出一个胖子,市场中的机会很多。
3. 落地能力是关键
物联网装上大脑后,落地能力才是关键。从以前iot面临的理想丰满到现实骨感问题一样,当下aiot时代同样考验所有参与者的落地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真正造福于民。以特斯联为例,在成立两年多的时间里,特斯联科技已在全国30个省区的70座城市实现落地服务智能项目逾8200个,覆盖物业面积近7亿平方米,在上海、广州、深圳等地成功落地大量实际案例。谁能将产品方案应用落地,切实帮助客户解决场景中实际问题,谁才是真正的赢家,不能落地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的“阿喀琉斯之踵”。这最后一公里看似近在咫尺,却是衡量各家护城河深浅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果把iot比作连接现在与未来的高速列车,ai就是其核心引擎,源源不断的大数据为其提供燃料,但真正可以让列车动起来的,还是平稳的、契合轨道的轮子。车轮就是落地,它承载了aiot一切技术理想,脚踏实地地驶向未来。
我国云服务步入发展快车道,云计算为数字经济按下了“快进键”
传江淮汽车拟45亿元转让蔚来工厂资产?蔚来回应
C语言里如何编写精确的微量延时
企业CIO将如何采用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将来如何开发他们的业务用例?
NP4407SR - j30v p通道增强模式MOSFET
75%的物联网项目以失败告终的原因是什么?
2019智能制造大会”即将于2019年9月16日在上海闵行隆重举办
索尼PS5新专利曝光 游戏助手教你怎样“氪金”
AI图像编辑技术DragGAN开源,拖动鼠标即可改变人物笑容
大疆发布 “御”2 行业进阶版:热成像传感器、可见光相机模块
区块链游戏Dapp未来的发展要创新更要合规
小米6什么时候发布?小米6最新消息:小米6价格一泄露,MIUI就出招,要开始搞事情了!
强大的以太网物理层解决方案,适用于恶劣工业环境中的时间关键型通信
河道治理多参数控制器监测系统PH一体式平台有哪些
罗德与施瓦专注5G广播,展示可持续和互联的未来技术
高亮度LED的结构特点和应用
出资600万成立合资公司,恒太照明在下一盘什么棋?
ABI:新一代游戏机市场规模将缩减
联想投167亿元建武汉移动互联网生产基地
怎样将示波器与AnalogDiscovery2一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