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D及RFID存在什么差异

引言
随着智能odn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商加大对智能odn的研究和投入。智能odn的核心是采用电子标签取代纸件标签进行链路信息的自动读取,所以电子标签的性能成为产品基础。主流标签技术包括二维码、rfid及eid(electronic id)等。从目前的相关讨论和实际应用来看,二维码技术相比传统的标签方式在odn资源信息准确性和录入效率方面改善有限,目前业界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rfid及eid,以下基于项目实践和测试,对这两种标签技术进行剖析。
eid及rfid技术介绍
无论是eid还是rfid,其本质都是电子标签,在i t u-t l.64关于e id的标准文稿《l.64 id tag requirements for infrastructure and network elements management》中,定义了“contacttype electronic id”即eid,以及“non-contacttype electronic id”即rfid。在广义上,rfid也是eid的一种,其区别在于接触式或非接触式信号传输。
eid:接触式电子标签。核心是具有存储功能的集成电路芯片,通过有线接触读写信息。该技术已在it及通信产品中广泛应用,比如pc机内存、sim卡、银行系统的usb-key、电信设备板卡等应用场景,相关标准有iso/iec 7816。一套完整的接触式电子标签系统,除了芯片,还包括读写器、数据传输和处理系统,通过电连接读取标签中的信息,实现对信息的识别。
rfid:非接触式电子标签。主要由存有识别代码的集成电路芯片和收发天线构成,通过无线方式读写信息。其典型应用包括地铁卡、食堂卡、汽车晶片防盗器、门禁管制、停车场管制、生产线自动化、物料管理等,相关标准有epcglobal class1 generation2、iso 18000-6c。
相比eid系统,rfid系统同样需要读写器、数据传输和处理系统,但由于采用无线方式,其读写器需要外加读头天线和专用的射频识别电路,在成本上会有额外的增加,且系统更为复杂。
eid和rfid性能对比
(1) 功耗对比
由于odn设备属无源设备,对于智能odn的远端节点来说,功耗越小,供电实现的难度就越小,且端口扫描及信号传输的效率越高。
rfid:单端口功耗18mw。rfid的电子标签通过天线线圈获取能量,能量转换效率非常低(《20%)。当rfid应用在智能odn场景时,其单端口的功耗达到18mw;应用在室外智能光交场景下,由于靠外接电池盒供电,会导致供电紧张,系统需要分时供电。操作过程中不能连续供电,除了带来整柜扫描速度慢的问题以外,还会导致端口监控电路不断切换,从而影响器件寿命和系统稳定性。
eid:单端口的功耗仅为1.9mw。操作过程中能够持续监控每一个端口,告警能够瞬时上报。
结论:应用在智能odn场景下,rfid功耗大,是ei d的10倍左右,影响操作的连贯性和流程监控。从绿色环保及供电能力限制来看,eid的低功耗更适合应用在智能odn远端场景。
(2) 读取速率对比
由于涉及到海量光纤数据的存取,因此id的信息读取速率指标显得尤为重要,高读取速率能极大提升维护效率及使用感知。
rfid: 根据iso15693协议,高频rfid的读取速率最高是26kbit/s,再加上功耗高和分时供电,会进一步导致读取速率下降。
eid:在高速模式下,读取速率可以达到125kbit/s。在实际应用中发现,不考虑供电方式带来的影响,eid最高读取速率是rf id的5倍。如果加上供电方式的影响,ei d及rf i d的读取速率差10倍以上。
结论:电池盒电量有限,过慢的读取速度严重影响施工进程。eid的快速读取更适合应用在无法进行实时供电的室外智能odn场景。
(3) 抗干扰能力对比
对有源设备而言,抗干扰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同样,当智能o d n因“带电”而变为“有源”或“半有源”状态,是否存在信号干扰成为重要的衡量指标。
rfid:频段开放,易被干扰。rfid的天线传输频率为13.56mhz,是开放频段,公交卡及许多消费领域都是这个频段,而且多次谐波在短波电台的频带范围,都可以干扰rf id读写。如果应用在室外光交箱,易受外部强电磁干扰,会导致读取错误,所以部分厂商为避免干扰,提出使用rf id技术交接箱的位置和环境限制。
eid:接触式读取,抗干扰强。eid采用稳定安全的“金手指”,能够保证不受强电磁环境和无线短波的影响。
结论:在电磁环境复杂的场景下,rfid易受干扰,使用场景受限。eid的抗干扰能力优于rfid,采用eid技术的智能odn产品受环境限制少。
(4) 安全性对比
rfid: 工具通用,非接触式读取,数据易被修改。由于rf id的读写器只需要靠近标签即可进行数据的读取和修改,且属于较常见和容易买到的公共读写工具,在智能分纤箱和光交箱等无人监控的场景,rfid设备存在数据被篡改的风险。
eid:专有工具,接触式读取,难被篡改。eid系统采用专有的需系统认证的读写工具,并采用接触式方式读取,很难被非法读取和修改数据,安全性能好。
结论: 在无人监控的场景下,rfid的数据易被修改,eid无此困扰,更加适用于无人值守的机房和户外光交箱中。
(5) 高密支持对比
为适应业务和资源的增长,odn设备朝着高密的方向发展,id技术应配合这一趋势。
rfid:高密难度大。由于受制于天线尺寸,rfid在高密场景中需要克服相邻标签串扰问题,产品开发难度大。
eid:对高密产品无阻碍。
eid标签采用的芯片工艺、金手指结构和工艺成熟,电子标签的微型化极易做到,很容易实现odn的高密配置。
结论:rfid先天特性导致其无法轻易满足高密场景,而eid容易实现对高密规格的支持。
结束语
实践证明,从eid和rfid的功耗、读取速率、抗干扰能力、安全性能、高密支持等方面来看,接触式eid性能全面优于r f i d,所以对于智能odn新建场景推荐采用eid技术。
对于设备升级改造场景,有观点认为rf id技术更容易实现网络改造。从理论上分析,由于rf id不需要读头和天线标签接触即可完成信号的收集,所以从理论上分析可以较为容易地实现不中断业务的设备升级。对于eid来讲,由于需保证读头和标签的接续良好,要想实现不中断业务升级似乎比较困难,但是当前暂无利用rf id技术实现设备改造的实际项目应用,或许rf id的设备改造仍存在其他难以克服的问题。相反,当前温州移动采用eid技术对设备改造进行试点探索,证明方案的可行性和改造后的使用效果。


从无名之辈到英雄的逆袭之路:Unity 5 plus混合渲染
机皇三星S9录制视频有时间限制:最长5分钟?
天远三维携手大族机器人,打造国产机器人全自动三维检测系统
兆驰节能究竟做了哪些战略布局?在产品和技术方面实现了哪些突破?
我军无人机装备在角色上华丽变身,应用上多能互补
eID及RFID存在什么差异
骨传导耳机哪个牌子好,骨传导耳机品牌推荐
数字资产量化交易软件开发合约交易所开发
汇流环:优越性能下的关键电力传输元件
VD6283TX环境光传感器驱动开发(4)----移植闪烁频率代码
全部芯片自研?!iPhone 15彻底 “去高通化”,大陆“果链”影响不大是喜还是悲?
一种有效的开发高性能电解液的解决方案
2021第八届中国(广东)国际车联网大会在广州召开
嬴彻科技正式发布首个全栈卡车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轩辕”
UDP简易聊天程序搭建方案
软组织成像不只是核磁共振,X光亦能见微知著
盘点2013:土洋厂商竞逐LTE 抢占手机芯片市场
存内计算成为下一代AI芯片的关键 中国半导体的春天未来或将到来
车载HUD(抬头显示器)的起源和发展
5至1.8V转换器无需磁性元件即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