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补充一些材料和大家分享:如果电动汽车的电池进水了会怎么样。这个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在evs里面进行,材料来源一方面是中国的研究团队和韩国的katri研究所的bohyun moon的实验。
第一部分 中国的案例和实验
我国曾经出现过的电池浸水案例,主要如下:
案例1:2016年南京大巴起火,电池系统当时按照ip54系列设计
案例2:2018年广州纯电动汽车由于大雨下浸水而起火
案例3:2019年杭州由于电池浸水而起火
在对电池进水影响的研究方面,清华大学的研究团队曾发布论文《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safety of a lithium ion battery pack under water immersion》,同时,在evs上展示过视频,在这里引述如下。
论文中分析得到的原因是:电池系统在浸没之后,由于电解水的反应会产气,在高压连接气体的运动下产生通断,使得连接的地方产生电弧。如果在全部浸入之后,电弧可能引起电池起火。
最主要的是,当接触器两端正负极间距处于比较近的状态,以及在集中式bms采样汇集处,这些部分在盐水里面就能形成回路,比如:接触器正负极之间、bms的高压采样段正负极之间,和模组汇集电压的cmu等几个地方。如果是泡在洪水中,由于水中杂质较多,一旦电池进水,内部很容易烧蚀。
第二部分 韩国的测试案例
和中国一样,韩国实验室也做了一些实验。首先一个就是把kona ev的电池系统外壳拿掉,直接放在水里,效果是这样的:
总体而言,一旦进水以后,在电池设计距离比较合适的时候,电芯的电量被慢慢放掉,不会引发起火。而引发起火的设计,都是不符合其端子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参考 iso 6469-1:2019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这组实验,如下特别是高压连接的间隙距离过近的情况,在800v的电压下,产气过程中的电弧会让电池在水里产生特别危险的放电过程。
对电池包设计改进方面,能做的主要是在模组层面把距离拉开。
小结
在bdu中,如果高压连接距离设计得过于接近,当出现轻微事故引发外壳破损又无法被及时检测出来,一旦碰上水淹,整个电池就会在水里出现大量火花释放,在浸水状态下还能烧起来,这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场景。这也是对电池包要有防水等级要求的原因之一。
好消息是郑州的暴雨暂歇,城中的积水正在退去。希望郑州的朋友们注意安全,尽早恢复到正常的状态中。被泡过的车也要及时送到厂家检测确认,不要轻易使用,这是对用户的安全负责。
工业“智造”美国行
苹果汽车问世,特斯拉要着急了
人工智能是怎样保护环境的
新唐科技业界首颗单晶片音讯晶片问世
中芯国际美国预托股份于 2 月 1 日交易开始前已从 OTCQX 市场撤出
电动汽车电池进水了最好别动!
DAC和运算放大器产生可变的负控制电压
联想折叠屏手机专利曝光,允许用户以几种不同的方式折叠设备
历时一年 萌达推出金属粉末包覆工艺二代产品
如何利用高输入源阻抗提高ADC测量精度
泰克CCBN 2013展示全面音视频测试及监测方案
小米小屏手机配置全曝光! 比iPhone SE更强!
微型传感器在医疗应用中的作用
替代AG9311|AG9311 type-c转HDMI带PD3.0替代方案|AG9311替代方案
无线接收AiP4960的433M无线接收模块方案
深度测评江西五十铃五十铃D-MAX 2.5T
纹理特征分析及特征量计算
如何制作一个简易的呼吸灯?
PLC如何转换成OPC UA
共建万物智联生态,深开鸿与中软国际创开鸿智联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