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马云布局VR产业 VR技术基础有望在5G时代迎来质变

虚拟现实(以下简称vr)作为一个热门前沿科技领域的关键词,在这几年一直在各类互联网科技论坛被频频谈起。许多时候,它被当做一个“科技感”的标签和噱头使用,在实际应用上,vr领域的发展程度并不如它的名气那样高。
但这段时间,vr概念随着5g一起,重新成为国内互联网巨头们关注的领域。昨日在乌镇开幕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在开幕式上发表演讲,其中就提到了5g时代后,决定应该认真考虑对vr版本的微信进行开发。
马化腾的发言,将5g商用与vr产业的发展联系到了一起,也将vr这一热词重新推上了前台。只是近年来,围绕vr的消息并不积极,资本退潮,硬件、内容发展都乏善可陈,究竟vr这一事物发展前景如何?存在着哪些瓶颈?
前景迷离,vr退潮还是积极布局?
据idc数据报告显示,在2018年第二季度,vr头戴式设备的全球出货量同比下降33.7%,可见在个人vr设备领域,高体验门槛、头部内容匮乏、硬件表现力不足等等问题并未在2018年得到实质性进展,vr行业并没有突飞猛进的苗头。
10月31日,据证券日报报道,imax正继续缩小其在vr领域的投资,已再次关闭其在纽约的另一家vr中心。今年6月份,imax宣布关闭其在纽约的一家vr中心;此后在7月份,再次关闭了其在上海的一家vr中心。至此,imax已关闭三家vr中心,公开资料显示,imax还已经停止与谷歌合作的相关用于影院vr捕捉的高端相机项目。
imax在vr领域的布局原本是比较领先的。但随着vr领域的资本退潮,vr体验中心的营收规模也迟迟达不到预期,最终让imax收缩了自己在vr领域的布局。“vr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消费者仍然难以去尝试vr头戴式设备。”idc移动设备追踪部门的高级研究分析师吉蒂什·乌布拉尼说道。
相比类似领域的增强现实(ar)与混合现实(xr)而言,vr的虚拟程度最高,vr体验具备最高的沉浸感,同时也意味着体验门槛的不同——以目前的主流vr一体机来说,需要数千元的高昂设备、特定的空间、连续的体验时间,才能获取完整的vr体验。并且即使是这样的主流设备,与《头号玩家》之类的科幻电影场景仍旧是天差地别——硬件限制导致的纱窗效应、晕眩效应、分辨率等等问题,不一而足。
在这样高的体验门槛下,目前的vr内容也远远达不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因此在娱乐领域,除了vr版《生化危机7》《beat saber》这样极少数的口碑之作外,无论是vr电影还是vr游戏都没有现象级爆款,仍旧停留在传统的内容叙事里,难以有持续的吸引力。反而是ar、全息投影等领域技术因为舞台上的应用对象明显,实际应用有超过vr的势头。
5g时代给vr带来了何种想象力?
既然vr目前的硬件、内容条件均不具备大规模的市场价值,为何近期包括马云、马化腾在内的诸多互联网大佬都提到对vr的看好?
5g技术商用的最新进展是最大理由。在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召开的乌镇,已经在大会期间进行了5g通信商用的试点,据现场消息,在乌镇的5g试验网已经可以达到1.7g/s的速度。
5g技术商用对各个产业带来的最为直接的改变是速度与流量成本。首先是通讯速率的几何式提升,同时,多家通信运营商也纷纷表态,5g网络商用后的流量费非常的低,中国联通方面表示,会尽量将每gb的价格控制在五毛钱之内。
对vr来说,5g带来的速度与流量成本巨变意味着什么?
从上文所述问题来看,造成目前vr体验不足的主要问题可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分辨率、帧数不足导致的视觉感受落差;二是在4g网络下传输速度有限,高端vr头戴一般需与高性能pc有线连接使用,大大降低了便利性,同时因为对计算能力的高需求,导致vr内容普遍不能做得过于复杂。
可见,传输上的限制是目前vr发展的痛点之一。在5g技术商用成功普及后,对vr将提供基础技术上的全面升级。高速低廉的传输意味着高强度的云计算、云处理成为可能,也就意味着如今的如psvr、htc vive等一体机或外接设备的设计将成为过去时,vr有望摆脱目前硬件上的部分束缚,大幅降低体验门槛。
同理,8k甚至更高清晰度的vr视频传输也在5g下成为可能,在今年的互联网大会上也已经成为现实:
会上,中国移动5g联合创新中心、华为联合发布业界首个8k vr直播业务。演示基于浙江移动的5g现网环境,通过8k vr 360度的摄像实时采集浙江美景,通过5g网络上传到云端渲染,并传递到大会现场,现场参观者通过vr头戴设备进行体验。
所以马化腾所说的vr版微信,大概率不是随口一说。因为高清vr直播实现对社交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目前的视频聊天相比真正的vr实时沟通,区别之大不亚于科幻电影与现实世界。
沉浸式体验的“悖论”,娱乐或是次级需求
5g商用推进对于vr产业的正面激励无疑是巨大的。但如果具体到影视、游戏等娱乐领域,笔者认为vr在可见的时间里仍然不具备广泛应用的一些客观条件。
在vr概念的根本逻辑上,无可比拟的“沉浸式体验”是其最大特点。“迄今没有一种技术能像vr那样满足多种从前难以实现的欲望:上天入地、穿越时光、成为他者、无限创造、上帝视角。这无法抗拒。”这是复旦教授、vr爱好者严锋在评论电影《头号玩家》时写下的一段话。
但“沉浸式体验”带来无限可能的同时,也意味着vr体验并不能像手机一样灵活,几乎所有的vr体验都需要用户的一段完整时间——换言之,vr其实是一项有“仪式感”的活动,需要特定的场景和连贯的时间,与目前主流的信息碎片化完全相反。
除非整个社会的碎片信息获取方式变化,这一点是无法改变的。因此,我们很难想象vr的使用场景像手机一样成为日常。
笔者认为更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vr在各个功能性的使用场景上成为主流,如现今已经对vr应用颇多的房地产装修、教育培训领域。在“vr看房”“vr培训”这样的使用场景下,从用户目标上就具备了“沉浸式体验”所需的注意力和时间。并且这种商业应用更多是与b端合作,更有望在vr硬件尚未普及的时间段内成为整个vr行业的发展突破点。
当然,不能像手机一样适用于任何场景,并不意味着vr娱乐没有意义。今年互动式电影游戏《底特律:变人》发布时,就有不少vr版的呼声——在追求真实体验的玩家眼中,vr概念所具备的无限可能无疑真切地模糊了真实与虚拟的区别。对那些喜欢开放世界游戏、互动电影的玩家而言,vr领域往这个方向的任何发展都是值得为之掏腰包的。
在今年的世界vr产业大会中,马云演讲中说:“虚拟现实千万不能真的变成一个虚的产业,vr行业要和实体经济紧密结合,也只有紧密结合实体经济,vr才有真正的未来。虚的技术一定要做实,而实的产业必须要学会虚。”
对vr行业的从业者而言,技术基础有望在5g时代迎来质变,目前已经过了炒概念的时期,更应该想方设法跟上发展的节奏,在内容与硬件领域双双完成进化。

自动驾驶风口走向了哪里
上海市为推进VR等技术的应用 鼓励研发VR/AR与动漫结合的产品
中国移动:建设5G的同时 确保4G网络服务不下降
梁孟松:借助新封装技术获得高性能芯片
关于高频淬火的常见缺陷,它的产生原因是什么
马化腾马云布局VR产业 VR技术基础有望在5G时代迎来质变
电动汽车特斯拉股价大跌8.6% 马斯克再次跌落世界首富宝座
声发射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应用
双声道d类音频功放芯片的详细介绍
PESD1LIN供应商 杭州东沃电子
可视化电子看板解决方案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在张家港澳洋医院的设计与应用
瞄准IoT边缘计算,致力于为构建国产OS生态贡献力量
MAX6305-MAX6313多输入可编程复位芯片
自制蓄电池修复器电路图
上新 | ECK系列高压直流接触器,填补中间地带的空缺
单片机的I/O口驱动的作用分析
OpenWrt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
新能源车时代的大变局
在对直升飞机转子速度的检测中速度传感器有什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