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进网络:关于Wi-Fi的十大误解

wi-fi日益成为全球互联网连接的首选模式,这已不是一个秘密。根据博客网站gigaom发布的信息,到2020年,将会有240亿台设备连接到互联网上。而绝大多数设备将会使用某种无线的方式访问互联网。
近来,无线技术已经得到广泛传播。无论你从事什么样的业务,无线技术正在引发颠覆性的变革。根据gartner的最新研究,移动设备多样性与管理和移动应用及应用程序为2014年两大战略性技术趋势。具体地说,如果你从事的是零售业务,你能确定你的客户在店中购物时可以无线的方式比较产品和售价。如果你从事的是酒店业务,你知道wi-fi对于你的客人来说是最重要的设施。因此,根据infonetics的调查,大多数企业计划在2014年至少增加20%的wi-fi能力。
尽管每个人都熟悉wi-fi,但仍难以解释它实际上是如何工作的。即使在it专家圈中,关于网络的某些事实也往往被误解,产生困惑和错误的假设。以下是关于wi-fi的十大误解。
1)共享媒介
每一个无线电,在每一个接入点(ap)被编程以在单一通道上运行。在这单一通道内,多个客户端可连接并通信。所有使用它的客户端分享该单一通道媒介。
但无线电系统根本问题是,一个无线站不能在发送的同时收听,因此,也不能检测到碰撞。有鉴于此,802.11规格的开发人员创建出一个称为分布式控制功能(dcf)的碰撞避免机制。根据dcf,一个wi-fi站仅仅在当其认为该通道是清晰明确时,才进行发送。这样一来,碰撞的机率将会随着流量的增加或在移动站彼此无法听到的情况下才增加。
虽然有一些控制操作的协议,wi-fi与传统有线网络的二层hub技术类似,我们的无线设备共享空间。
2)802.11b和传统协议“放慢”媒介
让旧协议在同一环境中运行的结果是将“变慢”所有其他客户端。事实上,传统客户需要占用更多的会话时间发送与11n或11ac新客户端相同的数据量。一些解决方案提供通话公平性算法被证明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
3)l1/l2的802.11功能
人们普遍认为,wi-fi采用无线射频(rf)技术,在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没有物理上的有线连接。当一个rf电流提供给天线时,电磁场被创建,然后能够通过空间传播。
802.11协议是一种l2技术,利用osi堆栈的底层l1来履行职责。客户端和接入点之间的通信在空中得到连接。空中通信通过l2基于802.11e标准的qos得到处理。
4)downstream对upstream
在从接入点到客户端的downstream与从客户端到接入点的upstream之间,有一个显著的不同。大多数wi-fi的空中技术只提供了downstream的增强。
5)tx速率对rx速率
普遍接受的唯一的速率就是传输速率。然而,非对称速率是典型的,而在我们的可连接的客户端那里看到的发送速率并不一定代表接收速率。这也在接入点/基础设施方面得到了证实,由于其证明了在wi-fi世界里,有单独的tx速率和rx速率。
6)针对所有速率的相同的发送功率
设置一个接入点无线电到“最大功率”并不意味着功率能用于所有速率。默认的无线发送功率设置为20dbm。典型的是,在使用中的数据速率越高,接入点将被迫去降低这些帧的功率(由fcc和etsi定义)。这个概念已经随着802.11acvht率而变得更为普遍。
7)总是把无线电设成最大功率
即使将无线电设成最大功率看起来像一件可以为之的好事,但这很可能不是一个好主意。这已被证实,当无线电以最大功率发出声音的时候,会出现信号失真。包括cell尺寸规划等在内有许多原因导致这种情况发生。仅仅将无线电功率设成最大并不是一个最佳实践。
8)信号强度对信号噪声比(snr)
在信号强度的测量和信号噪声比的测量之间经常会感到混乱。事实上,一个wi-fi网络的性能部分取决于信号强度。在一台计算机和无线接入点之间,每个方向上的信号强度决定那个连接的可用数据速率。因此,信号越强,连接越好。信号噪声比最好是一个较大的数字。这意味着在你接收的强信号和会影响整体质量的背景噪音差异较大。
9)mimo和空间流
mimo和空间流可能是自有11n协议以来wi-fi最令人困惑的方面。
多重输入和多重输出(mimo)技术是一种使用多个发射器和接收器同时传输更多数据的无线技术。所有带有802.11n的无线产品支持mimo,这是技术的一部分,允许802.11n比那些没有802.11n支持的产品实现更高的速度。mimo涉及天线和路径,使用的数量表示有多少天线/路径可以被用于发送和接收信号。例如,3×3意味着3个天线/路径发送和3个天线/路径接收。
空间流涉及实际发送的数据。例如,一个3向空间流设备可以向接收站发送3个独特的数据流,并被重建为一个数据集。最后,你添加mimo和空间流等同于可达到的整体的吞吐量。3×3:3意味着发送3个空间流时使用3个天线/路径发送和3个天线/路径接收。
10)接入点和客户端各自的能力
这是非常简单的,但往往被忽视,最小的公分母总是赢家。为了达到最高的数据速率,以及真实世界的吞吐量,接入点和客户端必须有相应能力。重要的是要了解客户端的能力以真正理解在真实世界中什么样的wlan部署将能得以实现。

触摸按键开关_触摸按键开关原理图_触摸开关如何接线
智能合约如何为我们带来信任
2019款保时捷卡宴车发动机故障灯异常点亮
Azure AI与Open AI合作开发AGI软硬件平台和AI超算技术
SpaceX即将进行第二次商业载人(Crew-2)发射
极进网络:关于Wi-Fi的十大误解
Qorvo新网站正式上线 交互式工具简化RF设计
dma在高分子分析的优点
旅游迎宾机器人带动旅游业,激励旅游产业的创新
ADI发布开源激光雷达(LiDAR)原型制作平台
恒讯科技分析:如何使用cp命令在Linux中复制目录?
modbus转profinet转换模块项目应用实例解析
基于 Dojo 的最新计算能力,特斯拉推出了自动驾驶测试版
走路也能发电,秘诀就在这里
频谱仪进行准确的信号功率测量
核电厂雷达液位计选型要求
润和软件发布人工智能中枢平台AIRUNS公测版本
华为发布荣耀6新机,采用最新海思麒麟920八核处理器
华为折叠屏手机10月23日发布 规模生产良品率面临考验
给你一个哭的理由,苹果将在WWDC上发布升级版的MacBook 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