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的发展有哪几个阶段

单片机发展历史 单片机(microcontrollers)诞生于1971年,早期的scm单片机都是8位或4位的。其中最成功的是intel的8051,此后在8051上发展出了mcs51系列mcu系统。基于这一系统的单片机系统直到现在还在广泛使用。随着工业控制领域要求的提高,开始出现了16位单片机,但因为性价比不理想并未得到很广泛的应用。90年代后随着消费电子产品大发展,单片机技术得到了巨大提高。随着intel i960系列特别是后来的arm系列的广泛应用,32位单片机迅速取代16位单片机的高端地位,并且进入主流市场。
而传统的8位单片机的性能也得到了飞速提高,处理能力比起80年代提高了数百倍。高端的32位soc单片机主频已经超过300mhz,性能直追90年代中期的专用处理器,而普通的型号出厂价格跌落至1美元,最高端的型号也只有10美元。
当代单片机系统已经不再只在裸机环境下开发和使用,大量专用的嵌入式操作系统被广泛应用在全系列的单片机上。而在作为掌上电脑和手机核心处理的高端单片机甚至可以直接使用专用的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统。
单片机的发展阶段阶段 (1)第一阶段(1974—1976年)
制造工艺落后,集成度低,而且采用了双片形式。典型的代表产品有fairchild公司的f8系列。其特点是:片内只包括了8位cpu,64b的ram和两个并行口,需要外加一块3851芯片(内部具有1kb的rom、定时器/计数器和两个并行口)才能组成一台完整的单片机。
(2)第二阶段(1977—1978年)
在单片芯片内集成cpu、并行口、定时器/计数器、ram和rom等功能部件,但性能低,品种少,应用范围也不是很广。典型的产品有intel公司的mcs-48系列。其特点是,片内集成有8位的cpu,1kb或2kb的rom,64b或128b的ram,只有并行接口,无串行接口,有1个8位的定时器/计数器,中断源有2个。片外寻址范围为4kb,芯片引脚为40个。
(3)第三阶段(1979—1982年)
8位单片机成熟的阶段。其存储容量和寻址范围增大,而且中断源、并行i/o口和定时器/计数器个数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并且集成有全双工串行通信接口。在指令系统方面增设了乘除法、位操作和比较指令。其特点是,片内包括了8位的cpu,4kb或8kb的rom,128b或256b的ram,具有串/并行接口,2个或3个16位的定时器/计数器,有5~7个中断源。片外寻址范围可达64kb,芯片引脚为40个。代表产品有intel公司的mcs-51系列,motorola公司的mc6805系列,ti公司的tms7000系列,zilog公司的z8系列等。
(4)第四阶段(1983年至今)
16位单片机和8位高性能单片机并行发展的时代。16位机的工艺先进,集成度高,内部功能强,运算速度快,而且允许用户采用面向工业控制的专用语言,其特点是,片内包括了16位的cpu,8kb的rom,232b的ram,具有串/并行接口,4个16位的定时器/计数器,有8个中断源,具有看门狗(watchdog),总线控制部件,增加了d/a和a/d转换电路,片外寻址范围可达64kb。代表产品有intel公司的mcs-96系列,motorola公司的mc68hc16系列,ti公司的tms9900系列,nec公司的783××系列和ns公司的hpc16040等。然而,由于16位单片机价格比较贵,销售量不大,大量应用领域需要的是高性能、大容量和多功能的新型8位单片机。
近年来出现的32位单片机,是单片机的顶级产品,具有较高的运算速度。代表产品有motorola公司的m68300系列和hitachi(日立)公司的sh系列、arm等。

太赫兹时域光谱与频域光谱的详细说明
ADI推出高精度新型数模转换器AD9164了解一下
磁翻板液位计的正确选购及应用
曝首发骁龙865新机最快本月发布 小米10系列或领先
联发科发布天玑9300,全大核计算时代来了!
单片机的发展有哪几个阶段
380V AC输入多路输出小功率辅助开关电源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
电池的电压和容量
药物发现市场场景中的人工智能
5G+物联网的未来世界是什么样?
三星Galaxy Z Flip将于3月6日再次开售售价为11999元
阿里巴巴认购超额3-4倍提早截单 定价或调至2%折扣
pcb板的各个层是什么作用
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主要包含哪些功能呢?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v2 实验课程(12)
OLED显示屏为何会失效?实物和参数对比,看完这篇文章就懂了
电路设计小Tips:低功率铂电阻温度检测器 (RTD)传感器电路,在采用一个2.6V电源轨供电时仅吸收35μA总电源电流
莱特波特:测试不革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将受产能所限
典型高亮度LED生产环节全方位测试方案
受中美贸易争端,iPhone中国市场需求大降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