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变器在风力发电系统与电网接口上的作用

逆变器作为风力发电系统与电网的接口,承担着核心电能变换和控制的作用,同时是系统中极易发生故障的薄弱环节,系统能否向电网或负载提供优质的电能,逆变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确保电网稳定运行,提高电能质量,逆变器的故障诊断尤为重要,因此近些年逆变器的故障诊断研究成为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tms320f28335 dsp作为ti公司推出的32位浮点数字控制处理器,其主频150 mhz,具有外设丰富、性价比高、存储空间大、处理速度快等优点[4-5],一直被用作逆变器智能控制及故障检测与诊断系统的核心控制器。
逆变器系统是典型的相互依赖、错综复杂的混杂系统[6],传统的dsp系统的代码编程费时费工、效率低。mathworks公司和ti公司联合推出tsp工具,使得在simulink环境下即可进行嵌入式系统建模、仿真、代码生成及调试工作,大大提高了工程开发效率。本文在逆变器系统上实现代码自动生成。
1 代码生成技术
代码自动生成技术是指用特定的软件(matlab)或者软件中特定的工具箱,建立目标代码的系统仿真模型,并根据特定的目标配置自动生成嵌入式系统应用程序[7-8]。
embedded coder是mathworks公司提供给simulink用户针对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强有力的工具。tsp ti c2000(embedded coder target support package for texas instruments c2000 processors)工具箱由ti公司和mathworks公司联合开发,可与ti公司的ccs(coder composer studio)集成开发环境(ide)无缝对接,是针对基于c2000系列dsp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工具箱[9-10]。该工具箱提供了dsp外围资源一对一的接口模块,可以将系统模型转换为可优化的、可移植的、自定义的产品级嵌入式c代码[11-12]。将模型的信号源和信号接收部分模块替换成i/o端口,由软件提供的系统.tlc文件负责统筹调用代码生成的整个过程,根据目标配置自动生成系统应用程序。
应用代码生成技术不需要逐句逐行的编写模型仿真所需要代码,并较容易进行相应的调试。与传统设计方法相比,明显具有开发周期短、费用低、效率高等特点。
2 基于代码生成技术的开发流程
首先根据需求确定系统设计标准,在simulink平台中根据设计思路建立系统仿真模型;其次,根据系统设计要求设置模型参数及仿真环境,并植入相应的智能算法,完成配置工作后进行模型仿真,在仿真过程中实时观测仿真结果。如若仿真结果与预计结果有偏差,则及时完善仿真模型或参数设置并进行反复修正,直至仿真结果与理论结果吻合。仿真完成后对simulink模型进行目标环境配置,设置系统文件及硬件调试环境,编译代码生成模型,生成代码执行文件(.out),连接硬件调试板,下载执行文件,运行程序,观察并测试系统参数。其开发流程如图1所示。
3 三电平逆变器
三电平逆变器是常见的电力电子电路拓扑结构,由以两电平变换器的一个桥臂为基本开关单元经过串并联拓扑而成[13],基本开关单元为图2结构,此电路只输出两种电平,通过此基本开关单元的串联或并联的形式加以组合,以达到输出端输出多于两个电压等级的电压值。可构成如图3所示的三电平逆变器的单相桥臂,3个同样的桥臂并联再与直流电源等必要器件相结合,即可得到三电平全桥逆变器结构。
对桥臂上的igbt按调制算法规律进行有序的控制,使igbt按照固有的规律工作,即可输出三电平全桥交流电压波。其调制算法如图4所示,正半轴载波和调制波生成互补的两列触发脉冲,分别触发vt1和vt3;负半轴载波和调制波生成互补的两列触发脉冲,分别触发vt2和vt4。vt1和vt2的控制脉冲p1和p2如图5所示。输出线电压uab如图6所示,与传统两电平逆变器相比,三电平逆变器功率管的耐压、容量提高了一倍,降低了输出线电压的du/dt,波形得到明显改善,对比与两电平线电压更趋近于正弦波。
4 三电平pwm代码生成
三电平pwm为12路触发脉冲,如若在ccs中逐句逐行编写程序,则是非常庞大的任务量,而且在编程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错误,需要不停地修改和测试代码,需花费大量的人力。为节约人力和时间,减少出错率,提高开发效率,利用自动代码生成技术来生成三电平pwm控制脉冲。建立三电平pwm自动代码生成模型如图7所示。
tsp工具箱中只提供dsp的外围接口,需要利用simulink的其他工具搭建三电平pwm模型,再由tsp中的digital output模块定义输出端口[14-15]。其中pwm模块来自simulink>power systems>specializedtechnology>control&measurements>pulse&signal generators,此模块为三电平pwm输出模块,设置频率、相位、采样周期等参数,使逆变输出电压为50 hz。三电平pwm输出有12路脉冲,而每个digital output模块只提供8个gpio接口,需要用demux和mux模块组合,用两个digital output模块输出脉冲。图7中out1模块gpio0~gpio7设置使用,out2模块gpio8~gpio11设置使用,如图8所示,共12路脉冲,控制igbt工作。
模型建立成功后,设置目标环境。打开simulation>model configuration parameter环境配置,在solver中设置仿真环境为离散环境,hardware implementation>hardware board设置ti delfino f2833x目标板,在code generation>system target file设置ert.tlc系统文件,toolchain选择ccs开发环境ti ccsv6 c2000,interface>code replacement library设置为ti c28x。代码优化code placement>file packaging format设置为compact,可优化生成代码的逻辑结构,提高代码的可读性。
以上建模及目标环境配置完成后,按ctrl+b组合快捷键编译模型,或者在模型工具栏中找到编译工具点击编辑模型,如若模型设计及环境配置无误,即可生成.out执行文件,此文件可由ccs下载到dsp中运行。
从整个设计过程来看,dsp开发人员只需在matlab中进行simulink模型设计、构建、仿真及目标环境配置,替代了编写、调试dsp代码的复杂过程,减低了出错率,提高了工作效率。
5 系统测试
本文设计了以ti公司的tms320f28335为主控芯片的逆变器系统,系统由pc、电源、电源扩展模块、光电隔离模块、核心控制模块、逆变模块等组成。该系统中逆变器结构可从两电平—三电平的结构拓扑,并可以提供逆变器结构性故障全模式,可进行逆变器智能控制及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
连接各模块组建实验系统,所有硬件电路接电等待开启。将自动生成的三电平pwm可执行.out文件下载到dsp芯片并运行,开启所有电路电源开关,观测脉冲信号和逆变器输出线电压波形。观测到vt1和vt2的控制脉冲波形如图9所示,与图5仿真结果吻合。
示波器显示波形如图10所示。对比图10与图6,可看出示波器波形与仿真结果完全吻合。
6 结论
针对工作在高频状态下的典型混杂系统——逆变器系统的智能控制及故障诊断的dsp代码开发周期长、效率低、实现比较繁琐的问题,提出基于代码生成技术实现的方法。介绍了代码生成技术及其开发流程,并以三电平pwm代码生成为例展开说明,最后在逆变器实物系统中实现三电平pwm代码的调试。结果证明,该方法简单实用、开发周期短、错误率低、效率有明显提高。为逆变器智能控制及故障检测与诊断算法实践验证提供了方便,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苹果公司将对iPhone等设备的运行系统进行iOS 13更新
Plexus推出售价低廉的VR触觉手套
TI旋变接口为工业驱动和新能源汽车提供集成优势
骁龙870 5G移动平台性能评测
深度解析C++中的虚函数
逆变器在风力发电系统与电网接口上的作用
智能交通监控系统可以准确地识别道路事故
介绍一篇基于DMAMUX同步事件的应用演示
GIF摄影棚的制作教程
单片机的状态迁移与复位操作
AI武器会怎样改变战争的形式
25美元用3D打印机改造谷歌眼镜,用眼睛玩《超级玛丽》!
新型3D打印机有助于提高大型零件的生产率
RADIO ENERGIE雷恩防爆式编码器
基于ADS7843控制芯片和单片机实现应用系统的连接与设计
紧急切断阀安装规范_紧急切断阀安装注意事项
【科普】移动无线通信技术技术1G到5G之路
十倍电压放大器电路图大全(前置放大/电压跟随器/LM386音响功放电路)
2790数字源表开关系统的主要特点及应用优势
德索手把手教你延长LVDS连接器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