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升级的usb-c接口:你对它的保护升级了吗?
【导读】盘点一下我们身边电子设备外壳上各式各样的接口,你可能会发现,它们的种类和数量正在减少。但与此同时有一个接口上镜的机会却越来越多,这个接口就是usb type-c(以下简称usb-c)。
根据his的市场研究数据,2021年全球配备usb-c接口的设备出货量接近50亿部,在智能手机、平板和笔记本电脑等数以亿计的消费电子产品及其相关配套组件中,usb-c已经成为标配。
从2015年进入商用,usb-c能够以如此快的速度占领市场、一统江湖,并不是偶然的。要说usb-c究竟好在哪?随便找来一个非专业人士的普通消费者也能摆出好几条:外形小、支持正反插、可以双向供电,数据视频传输一肩挑……当然其中尤为关键的肯定是下面这两条:数据传输的速度更快,电力传输的效率更高效。
新标准带来的新挑战
在标准定义之初,usb-if就是以一个”具有技术前瞻性的物理接口”这样的定位来打造usb-c的。事实也表明,这些年usb在数据传输和电力传输方面标准的提升背后,usb-c提供的有力支撑功不可没。
具体来讲,经过了多年的迭代,usb的数据传输标准已经从usb 1.0的1.5mbps、usb 2.0的480mbps,提升到了usb 4.0的40gbps。能够有这样的底气和迭代速度,与usb-c提供的双通道(x2)架构是不无关系的。
图1:usb数据传输标准的升级之路
(图源:littelfuse)
从电力传输方面来看,usb-c应用伊始,其支持高达100w(20v @ 5a)的usb pd协议就是一个关键的卖点。这一功能使得可以通过usb-c接口供电的设备范围大大扩展,而且也使得其成为被“能源焦虑症”困扰的智能手机提升充电功率的坚实支点。去年5月,usb-if发布了新的usb pd 3.1标准,更是将usb-c支持的上限输出功率从之前usb pd 3.0规定的100w,提升到了240w(48v @ 5a)!如果与2010年推出的7.5w的usb bc1.2比较,在十年间usb的电力传输能力增长达32倍!
而且usb-c中专门定义了用于pd协议传输的cc线路,负责在供电和受电设备之间协商电力协议,这就使得可编程电源pps(programmable power supply)的实现成为可能,也确保了基于usb-c的快充可以实现更高的能效。
可以说,与其他的接口相比,usb-c物理接口标准与数据传输标准以及usb pc功率传输标准相互支撑,协同推进,成就了其今天稳固的江湖地位。
不过,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usb-c在数据和电力传输上能力的提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来自可靠性与稳定性方面的挑战。这是因为,这些标准在制订时并未直接规定保护usb接口免受外部危害的具体方法,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usb-c外形更小,连接密度更大,在接口的电路保护方面面临的压力会更大,尤其是在静电防护(esd)和过热保护两方面,必须有针对性的方案确保usb-c接口的可靠性。
图2:与传统的4针脚usb-a连接器相比,usb-c连接器有24针,信号触点间距仅为0.5mm
(图源:littelfuse)
构筑全方位的esd防护
我们先来看看esd防护。usb-c连接器和电缆暴露于外部环境的电子电路中,难免会受到人的直接接触或电弧等带来的esd冲击,这种冲击电压可达30kv或更高,瞬间电流高达30a,这样的高能量可以熔化硅和导线,导致元件完全失效。即使没有造成这种“硬”伤害,esd引起的电流也可能导致“软”故障,包括逻辑器件的状态变化、闩锁或不可预知的行为,这就会影响数据传输速度,导致系统误启动,或者造成一些潜在的缺陷,影响元器件的可靠性或者减少其使用寿命。因此,对于usb-c接口这种存在esd高风险的“界面”,必须严密设防。
不过,对于usb-c接口来说,想要全面设防esd并不简单,其面临着一些前所未有的挑战:
与仅有4引脚的usb-a连接器相比,usb-c接口的引脚数量达到了24条,而尺寸又被大大地压缩了,因此保护元件必须拥有更紧凑的外形。在这样的情况下,占板面积较大的分立保护元件的应用会受到限制,具有更高封装密度的方案(如tvs二极管阵列)就成了更理想的选择。
与此同时,这24个引脚(线路)的角色各不相同,对于esd冲击的防护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别。比如对于电源传输线的esd保护元件,额定电压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而对于数据线,为了支持高速率的数据传输,对于esd防护元件的低电容值会更为敏感,这是因为电容会弱化传输的信号,电容容值越高对信号的衰减作用会越明显,因此传输速率越高的数据接口,也就需要更低电容值的esd抑制元件。
图3:usb-c接口esd防护解决方案
(图源:littelfuse)
图3展示了一个典型usb-c接口的esd防护解决方案,可以看到需要保护的线路包括usb 2.0、superspeed、sbu、cc、vbus五种,分别对应图中的ii、iii、iv、v四类情况。每一条线路的esd防护要求都不同,而我们的解决方案却要尽可能做得面面俱到。
如果我们分别针对每个线路的esd防护规格,进行保护元件的选型,这无疑是一个费时费力的过程。为了解决工程师的这个烦恼,littelfuse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为每个线路的esd匹配了合适的保护元件。下面我们对这一方案做个细致地观察。
usb 2.0线路
买电子元器件现货上唯样商城
先来看对于usb 2.0线路的保护,这个引脚是usb-c为了兼容之前usb 2.0数据传输标准而专门保留的,支持480mbps的传输速度,其esd防护需要满足iec 61000-4-2标准要求的8kv水平,且需要具有较低的电容以满足高速数据传输的要求。littelfuse方案中,为此匹配的保护器件是sp3530单向tvs二极管,该器件可以安全地吸收高达22kv的esd能量冲击,接近iec 61000-4-2要求的3倍,而且不会衰减;同时,0.3pf的低电容也可以尽可能地减少对信号转换的干扰。0201的smd封装外形也足够小巧,不会占用太大的pcb面积。
图4:sp3530单向tvs二极管
(图源:littelfuse)
superspeed线路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superspeed线路,这几个引脚是usb-c接口实现数十gbps数据传输速率的关键,肯定需要一颗具有尽可能低电容的保护元件,以免影响超高速数据传输的性能。因此,littelfuse的电容仅为0.09pf的sp3213双向tvs二极管阵列成为了理想选择,它可以为超高速信号传输提供出色的信号完整性,并提供12kv的esd防护能力,安全地吸收重复性静电放电冲击,且性能不会下降,还可以安全地耗散2a的8/20μs浪涌电流(iec 61000-4-5第2版)。同时,由于采用紧凑的μdfn-2表面贴装封装,满足小型化的设计要求也不在话下。
图5:sp3213双向tvs二极管阵列
(图源:littelfuse)
sbu和cc线路
我们要考虑的第三种情况是供边带使用(sbu)和配置通道(cc)的线路,它们虽然也是信号传输通道,但是与usb 2.0和superspeed线路相比,数据传输速率比较低,因此可以选择电容较高的tvs器件,以便在性能和成本上实现极佳的平衡。littelfuse的sp1006单向tvs二极管阵列正好可以满足这个要求,其同样采用0201尺寸μdfn-2封装,可以安全吸收30kv的可重复性esd接触放电,并安全地耗散5a的8/20μs浪涌电流,钳位电压很低。
图6:sp1006单向tvs二极管阵列
(图源:littelfuse)
vbus线路
与上面四条信号线路相比,vbus电源线的esd保护要求有些不同,在这里使用的tvs二极管需要能够承受比信号线保护器件更高的功率水平。根据usb pd标准的要求,vbus线路上可以传输电压高达20v,而普通的esd保护器件通常只能承受5v、6v或者12v的电压。littelfuse的sphv系列tvs二极管就是专为20v功率线路的保护应用而设计的,其200w的功率容量对于保护100w的vbus线路显然是游刃有余。sphv系列tvs二极管同样采用表面贴装封装,可承受30kv的esd冲击,并通过了aec-q101车规认证。
图7:sphv和sphv-c tvs二极管
(图源:littelfuse)
前文曾经提到,新的usb pd 3.1标准将支持的上限功率扩展到了240w,相应地线路上的上限电压也提升到了42v。面对这一新变化,esd器件的耐压能力当然也要升级。为此,littelfuse的smbj tvs二极管可堪重用,它具有高达600w的峰值额定功率,可以吸收高达30kv的esd冲击,表面贴装的封装也确保了其足够“纤细”的外形。
有了上述这些tvs二极管器件的全面守护,usb-c接口的esd防护可以说是高枕无忧了。
不同以往的过热保护
随着usb-c支持的功率水平不断升级,另一个可靠性风险也会增加,这就是连接器插头和插座的过温(过热)。
usb-c连接器互连密度高(引脚间距仅有0.5mm),作为电子设备与外界的接口,更容易受到污垢和灰尘等杂质的污染,从而导致电源与接地之间的电阻性故障。vbus线路上承载的功率越高,usb连接器的过热风险也就越大,这不仅可能会损坏连接器、电缆和连接端口中的元器件,过高的温度还可能会熔化连接器,甚至引发火灾。
传统的防止usb接口线缆过热的方法,是在vbus电源线上装配一个pptc可恢复式保险丝或者一个小型断路器,它们被内置在连接器内部的一个pcb线路板上去监测可能带来风险的温升。
不过当功率提升到100w以上时,这种方法的短板就显现出来了。这主要是因为,串联在电源线上的这些保护元件具有内阻,即使仅有几毫欧的内阻,在高功率的线路上也会造成显著的功率损耗,这就让设备制造商应对越来越严苛的能耗标准的难度加大。
此外,使用pptc可恢复式保险丝或者小型断路器,开发者在小型化设计上的挑战也会更大。比如,一个60w充电器所需的pptc,其占板面积为就有3.2mm × 2.5mm,小型断路器的外形会更大;而当功率提升到100w以上时,这些保护元件的尺寸还会有显著地增加。
因此,想要实现可靠的usb-c连接器过热保护,必须有些新办法。littelfuse对此给出的解决方案就是独特的setp™数字温度指示器。
图8:setp™温度指示器
(图源:littelfuse)
与将保护元件串联在vbus电源线上的老办法不同,setp™温度指示器是串联在cc控制线路上的(如图3中的i所示)。当该元件检测到100°c以上的温度时,其电阻会大幅增加,这时usb pd协议将高电阻解释为源连接、vbus和接收器连接、负载之间的断开连接,会将vbus线路停用,由此阻止过热情况的加剧。当导致过热的条件得到纠正,setp™检测到的温度降至100°c以下时,其阻值会重置为10ω左右的低阻状态,这时vbus会重新通电。
图9:setp™温度指示器的电阻-温度曲线
(图源:littelfuse)
很显然,这种方案既可以保护100w或更高功率的系统,也不会因为串联在电源线上的内阻造成功率损耗,可谓是一石二鸟。加之setp™温度指示器采用2.0mm x 1.2mm的紧凑尺寸,smd的封装与回流焊工艺兼容,因此其在未来功率更高的usb-c应用中是非常合适的解决方案。
本文小结
功能上兼收并蓄,性能上不断升级——凭借这两招儿,usb-c已经成为今天市场上炙手可热的外设接口,没有之一。
而伴随着usb-c接口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与之相配套的电路保护技术也必须同步跟进,这样才能以过硬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为终端用户提供一个性能不打折扣的接口连接解决方案,而不是一个徒有usb-c其表的“样子货”。
针对这样的需求,littelfuse给出的解决方案不仅能够覆盖usb-c各个线路保护“个性化”的设计需求,还具有足够的前瞻性和“提前量”,紧跟usb新标准的步伐。
图10:littelfuse usb-c保护解决方案推荐产品一览
(图源:littelfuse)
因此,面对不断升级的usb-c接口,如果你正在考虑对usb-c接口的保护方案来一次全面的升级,littelfuse的这些解决方案应该正合你的胃口。
德国制造业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PLC在凿岩台车定向定位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功放和音箱原理关系 如何选择功放机
初探2019年中国半导体业的增长
西部数据发布智能终端的数据存储 视频监控领域的端到端智能方案形成
不断升级的USB-C接口:你对它的保护升级了吗?
华为内部员工炮轰手机门店像政府办事大厅
3D视频潜力巨大,用于手机的三维LCD在两年内有望得以商用
三一从海外采购的零部件不到10% 且有替代方案
智能网联汽车虚拟仿真测试平台
巴西2018上半年风电装机容量达13180.7兆瓦,风力发电量为4098平均兆瓦
六轴机器人介绍
Maxim亚太地区执行总监张登益:强推智能电表六合一SoC
什么是TOF镜头 TOF技术和iPhone X所用到的结构光区别
TI推新型ARM Cortex-M MCU马达控制套件
汽车电气化:英飞凌做好准备迎接轻度混合动力汽车的强劲增长
特斯拉:从“富人的电动玩具”到大众消费品
PEX8725 PCIe交换机Broadcom
使用LTE Cat M1调制解调器降低物联网无线连接的成本
探究蓄电池变形鼓包的原因以及故障的检查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