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u-boot 将设备树加载到内存指定位置后,arm 内核的 soc 以通用寄存器 r2 来传递 dtb 在内存中的地址。kernel 获取到该地址后对 dtb 文件做进一步的处理。
设备树的传递
当使用 bootm 加载 kernel 镜像时(bootz 是对 bootm 的一种封装以及功能扩展,实质一样)。u-boot 跳转到 kernel 的入口函数是 boot_jump_linux
这个函数的 c 文件在 arch/arm/lib 下,说明设备树的传递的方式是与 soc 架构相关的。不同的 soc 在 bring-up 时,这个函数格外重要,这是 u-boot 与 kernel 之间衔接、交互信息的一个关键 api。u-boot 的这个函数执行结束后,将 cpu 的控制权完整的交给 kernel。
/* subcommand: go */static void boot_jump_linux(bootm_headers_t *images, int flag)
{
。。。
debug(“## transferring control to linux (at address %08lx)”
“。。。
”, (ulong) kernel_entry);
bootstage_mark(bootstage_id_run_os);
announce_and_cleanup(fake);
if (image_enable_of_libfdt && images-》ft_len)
r2 = (unsigned long)images-》ft_addr;
else
r2 = gd-》bd-》bi_boot_params;
。。。
}
r2 作为存放设备树地址的寄存器,其取值有两种方式,分别是例化 bootm_header_t 这个数据结构的 ft_addr,以及利用 u-boot 的板级启动参数作为设备树的地址。
bootm_header_t 方式
数据结构 bootm_header_t 的定义如下,供各种内核的 soc 使用,每家厂商根据自己 cpu 的特点对各个成员进行不同的例化。
/*
* legacy and fit format headers used by do_bootm() and do_bootm_《os》()
* routines.
*/typedef struct bootm_headers {
。。。
char *ft_addr; /* flat dev tree address */
ulong ft_len; /* length of flat device tree */
。。。
} bootm_headers_t;
用 bootm_header_t 的方式,u-boot 需支持设备树以及文件非空。
ft_len 以及 ft_addr 属于 bootm_header_t,在 u-boot 解析镜像文件时,实例化这两个成员。函数调用栈如下:
do_bootz(struct cmd_tbl *cmdtp, int flag, int argc, char *const argv[])
-bootz_start()
--bootm_find_images(int flag, int argc, char *const argv[], ulong start,ulong size)
---boot_get_fdt(flag, argc, argv, ih_arch_default, &images,&images.ft_addr, &images.ft_len);
u-boot-v2021.04/common/image-fdt.c
gd-》bd-》bi_boot_params 方式
这种属于比较古老的一种方式了,目前基本不会采用。bi_boot_params 是一个存放内核启动参数的地址,通常是在板级初始化中进行指定。
代码执行到此处,r2 是否为预期的值,一是可以通过打印的方式、再有使用调试工具连上去确认。
kernel 对设备树的解析
解析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校验以及启动参数的再调整;第二阶段完成设备树的解压,也就是将设备树由 fdt 变成 edt,创建 device_node。
第一阶段
kernel 启动日志中与设备树相关的第一条打印如下,也就是打印出当前硬件设备的模型名,“of: fdt: machine model: v2p-ca9”
booting linux on physical cpu 0x0
linux version 5.4.124 (qemu@qemu) (gcc version 6.5.0 (linaro gcc 6.5-2018.12)) #3 smp fri jun 25 1502 cst 2021
cpu: armv7 processor [410fc090] revision 0 (armv7), cr=10c5387d
cpu: pipt / vipt nonaliasing data cache, vipt nonaliasing instruction cache
of: fdt: machine model: v2p-ca9
这个模型名是在设备树文件的头部定义的,定义当前设备的总体名称。
// spdx-license-identifier: gpl-2.0/*
* arm ltd. versatile express
*
* coretile express a9x4
* cortex-a9 mpcore (v2p-ca9)
*
* hbi-0191b
*/
/dts-v1/;
#include “vexpress-v2m.dtsi”
/ {
model = “v2p-ca9”;
。。。
}
但这并不是 kernel 对设备树第一次进行处理的地方。在此之前已有其他的操作。函数调用栈如下:
setup_arch(char **cmdline_p) arch/arm/kernel/setup.c
atags_vaddr = fdt_virt_base(__atags_pointer);
setup_machine_fdt(void *dt_virt) arch/arm/kernel/devtree.c
early_init_dt_verify()
of_flat_dt_match_machine() drivers/of/fdt.c
early_init_dt_scan_nodes();
__machine_arch_type = mdesc-》nr;
第 2 行、__atags_pointer 是 dtb 在内存中的地址,这个地址在汇编阶段(若镜像为 zimage,那么在解压缩阶段就完成了)便获取到了。由于执行到 setup_arch 时 mmu 已经使能并且 4k 的段页表也已经完成了映射,而 u-boot 传递给 kernel 的设备树 fdt 地址属于物理地址,因此需要将物理地址转换成虚拟地址。
head-common.s
.align 2
.type __mmap_switched_data, %object
__mmap_switched_data:
#ifdef config_xip_kernel#ifndef config_xip_deflated_data
.long _sdata @ r0
.long __data_loc @ r1
.long _edata_loc @ r2
#endif
.long __bss_stop @ sp (temporary stack in .bss)
#endif
.long __bss_start @ r0
.long __bss_stop @ r1
.long init_thread_union + thread_start_sp @ sp
.long processor_id @ r0
.long __machine_arch_type @ r1
.long __atags_pointer @ r2
第一阶段对设备树的配置主要包括:
a 对 dtb 文件进行 crc32 校验,检测设备树文件是否合法 early_init_dt_verify()
b early_init_dt_scan_nodes()
/* retrieve various information from the /chosen node */
of_scan_flat_dt(early_init_dt_scan_chosen, boot_command_line);
/* initialize {size,address}-cells info */
of_scan_flat_dt(early_init_dt_scan_root, null);
/* setup memory, calling early_init_dt_add_memory_arch */
of_scan_flat_dt(early_init_dt_scan_memory, null);
c 更新__machine_arch_type
d 更新 chosen
上面这个 chosen 信息可以在 kernel 起来后再次查看做了哪些修改。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单纯的是将设备树 abi 文件进行解压缩,由 fdt 变成 edt,生成相应的 device_node 结点。这个阶段的函数调用栈如下:
unflatten_device_tree();
*__unflatten_device_tree()
/* first pass, scan for size */
size = unflatten_dt_nodes(blob, null, dad, null);
/* second pass, do actual unflattening */
unflatten_dt_nodes(blob, mem, dad, mynodes);
unflatten_dt_nodes()
populate_node()
device_nodes 结点如下:
device_node 创建完成后,kernel 创建 platform_device 时依据这个阶段完成的工作情况进行对应的设备注册,供驱动代码使用。
兼容AD2S1205,基于RDC SC2121的旋变位置解码系统方案
浅谈中国航天运载火箭发动机取得新进展及规划
LSI展示面向Windows Server的HA-DAS解决方案
理想的区块链技术是怎么样现实有事怎么样的
TMC5160智能步进驱控芯片外置MOSFETs带有StealthChop、SpreadCycle静音防抖动技术
设备树的传递及kernel 对设备树的解析
天津医院采用VR沙盘游戏心理疗法用于心理治疗
C8051F120与RS422息线的时钟同步技术
动力电池市场的国际化竞逐,正在向上游结构件领域蔓延
与动物对话不再是科幻?跨物种翻译技术正在来袭!
科学家发明法拉第织物,可阻挡所有电磁波
UVC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用于杀菌高浓度果酱
蒲公英工业4G路由器助力自动终端数据高效收集
如何采用PIC单片机更新LCD数据
基站电源电池是否有修复价值?
大众对标特斯拉:工厂升级,10 小时造一辆车
智能人脸识别一体机的介绍及其应用
浅谈PCB设计的通孔、盲孔、埋孔
视频监控系统应用越来越广泛,不断助力安防行业增长
输电线路线夹测温装置的功能特点及技术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