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a ii是芯片巨头intel英特尔与硬盘巨头seagate希捷在sata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主要特征是外部传输率从sata的150mb/s进一步提高到了300mb/s。sata3是串行ata国际组织(sata-io)在2009年5月份发布的新版规范,主要是传输速度翻番达到6gbps,同时向下兼容旧版规范“satarevision2.6”(也就是现在俗称的sata3gbps),接口、数据线都没有变动。sata3.0接口技术标准是2007上半年英特尔公司提出的,由英特尔公司的存储产品架构设计部技术总监knut grimsrud负责,knut grimsrud表示,sata3.0的传输速率将达到6gbps,将在sata2.0的基础上增加1倍。
sata2和sata3速度对比
sata2和sata3最主要的区别就是传输速率不同,最新的sata3传输速率可以达到6gb/s,而sata2接口的传输速率则为3gb/s。在传输速率上,sata2硬盘接口已经无法满足固态硬盘以及一些高通机械硬盘的需求了,下图为使用固态硬盘测试同一电脑sata2和sata3接口的硬盘读取速度对比。
从上图,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在同一电脑中,连接sata3.0接口的固态硬盘读取速度名下要比sata2.0的速度要快。
需要注意的是,想要让硬盘获得最佳的读取速度,不仅取决于硬盘,还取决于硬盘接口。也就是说,只要当硬盘支持sta3.0接口,并连接在支持sata3.0接口的主板上这台电脑的硬盘才会发挥出最佳性能,因此一些曾经老旧的电脑硬盘,本身最高仅支持sata2.0,这类硬盘即便接在sata3.0主板上,速度上依旧是sata2的速度,因为硬盘本身是硬伤。
sata2和sata3外观对比
光从外观上看,主板上的sata3和sata2接口基本完全相同,不过很多主板上为了让用户区分开sata2和sata3硬盘接口,往往会标注不同的颜色。大多数支持sta3.0接口的主板sata2接口为黑色,而sata3接口颜色则为黄色/白色/蓝色等,如下图所示:
sata2和sata3主板硬盘接口外观基本相同,不过很多中低端主板中依旧采用sata2和sata3双接口混合模式,像amd平台的a75,intel平台的b75、h81、b85主板均为sata2和sata3双接口混合模式,而一些中高端主板,如a88、h87、z87等主板则全为sata3.0接口。
sata2和sata3底层对比
hd tune是一款硬盘性能诊断测试工具。它能检测硬盘的传输率、突发数据传输率、数据存取时间、cpu 使用率、健康状态,温度及扫描磁盘表面等。另外,还可详细检测出硬盘的固件版本、序列号、容量、缓存大小以及当前的传送模式等。
原生sata3.0接口测试
桥接sata3.0接口测试
sata2.0接口测试
对比结果
在hd tune底层测试固态硬盘中,我们主要参考的是其测试出来的平均读取传输速度,原生sata3.0接口、桥接sata3.0接口和sata2.0接口平均读取传输速度分别是359.8mb/s、241.6mb/s和204.3mb/s。
sata2和sata3ssd整体存储性能对比
进行pcmark7跑分测试,并选取了pcmark7的secondary storage score分项分数作为评分对象,secondary storage score分项着重测试计算机从盘的硬盘性能。
pcmark跑分中,闪迪至尊极速系列240gb固态硬盘在intel i7-3770k加上华硕m5f主板的平台上作为从盘,在原生sata3.0接口下为5376,桥接sata3.0接口下为5161,而sata2.0接口下仅为4531。相差700多分,这在整体存储跑分下,性能方面的差距表现异常明显。
美国得州晶圆厂或导致芯片短缺现象恶化
压控晶振的原理和特点 压控晶振的生产工艺和流程
日产CEO将决定在华建厂,造车新势力即将迎来新风暴!
消除模数转换器时钟线和控制线上的超调量和/或欠调量的方法
中国AI语音芯片现在处于什么阶段
sata2和sata3有何不同_sata2和sata3接口区别
小工程师耗时一个月DIY的恒压、恒流源
变频器在光伏中如何应用的?
Endress+Hauser恩德斯豪斯压力传感器PTP31-A2A13S1AF1A
什么是远程WiFi网络?它是如何工作的?
特斯拉启动墨西哥建厂计划,引发台厂竞逐
浅谈人脸识别应用场景
中国已初步建立起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MOTO Z上市销售看好 陈旭东接管PC业务兼负责全球服务业务
使用JavaScript提升代码游戏的方法是什么
通过Modbus转Profinet将森兰变频器接入Profinet网络
LG智能手机业务面临关闭 联发科全新5G旗舰芯片将超100美元
5G白盒化室内小基站将成为接入网开放的突破口
人脸识别智能终端应用在智慧校园管理,发挥哪些作用呢?
商汤科技与LG CNS达成合作 携手推动AI技术韩国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