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闸管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晶闸管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一、晶闸管简介
晶闸管(thyristor):又称晶体闸流管,可控硅整流器(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scr)
1956年美国贝尔实验室(bell lab)发明了晶闸管
1957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开发出第一只晶闸管产品
1958年商业化,开辟了电力电子技术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崭新时代
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被性能更好的全控型器件取代
能承受的电压和电流容量最高,工作可靠,在大容量的场合具有重要地位
晶闸管往往专指晶闸管的一种基本类型——普通晶闸管
广义上讲,晶闸管还包括其许多类型的派生器件(如:双向晶闸管、逆导晶闸管、光控晶闸管等)
二、晶闸管的结构与封装
外形有螺栓型和平板型两种封装
引出阳极a、阴极k和门极(控制端)g三个联接端
对于螺栓型封装,通常螺栓是其阳极,能与散热器紧密联接且安装方便
平板型封装的晶闸管可由两个散热器将其夹在中间
晶闸管的外形、结构和电气图形符号
a) 外形 b) 结构 c) 电气图形符号三、晶闸管基本工作特性
三、晶闸管基本工作特性
晶闸管基本工作特性归纳:
承受反向电压时(uak 0, igk >0才能开通);
晶闸管一旦导通,门极就失去控制作用;
要使晶闸管关断,只能使晶闸管的电流降到接近于零的某一数值以下 。
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scr是一种电流控制型的电力电子器件。
四、晶闸管的工作机理
在分析scr的工作原理时,常将其等效为两个晶体管v1和v2串级而成。
其工作过程如下:
ugk>0 → 产生ig → v2通→产生ic2 → v1通→ ic1↗ → ic2 ↗ → 出现强烈的正反馈,g极失去控制作用,v1和v2完全饱和,scr饱和导通。
晶闸管导通后,即使去掉门极电流,仍能维持导通。
晶闸管的双晶体管模型及其工作原理
a) 双晶体管模型 b) 工作原理

调频放大器电路原理图讲解
FARO Orbis移动激光扫描助力林业数字化转型,实现智能森林
电机是如何驱动的呢?
MacooxMC-X7评测 功能方便UI设计合理
便携式气体质量流量计的思路设计
晶闸管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什么是传输线?什么是信号完整性分析?为什么传输线要测试差分信号?
德国若排除华为将会面临数十亿欧元损失
英伟达RTX 4090显卡全网断货,库存被扫光
oppor11什么时候上市最新消息:oppor11即将发布,内存依然使用Emmc5.1,骁龙660所致?
“铜陵城市超脑”上线,深刻推动铜陵精细化治理全面升级
光照传感器原理 光照传感器的光照范围
尘埃粒子计数器在医院洁净室中的作用是什么
EDA技术发展概况_EDA技术的发展趋势
射频识别(RFID)芯片的应用让汽车驾驶变得更加安全
cdn的关键技术有哪些
数字功放电路图
简述TransCAD的交通可达性分析功能简介
adc0804工作原理
基于RFID智能手机的3G/4G功率放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