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一次伟大的计算机科技革新,回首云计算已然走过十余年,从当初aws高举云计算口号,到现在的家喻户晓如火如荼。目前来看云计算正向云智能时代迈进,一方面去年开始各大云商纷纷改名“云智能”,另一方面政策发布、产业引导,标志着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将会加速与产业的融合。
再回首开源,二十余年时光荏苒,风雨历程,从当初的极少数逐渐变为了大多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微软公司,从开源死对头到现在极力的拥抱开源;red hat、suse等公司也因开源实现了企业价值。开源软件发展至今已经深入人心,开源不只是表面流行的一个理念,它给全球的互联网以及各个行业增加了强大软件动力,改变了软件技术与产业发展方向。近年来,国内众多it大厂在积极拥抱开源,中国已然成为openstack、ceph、kubernetes等开源技术大放光彩的乐土。
本文试图从一个开源技术实践者的视角来回顾云计算的发展演进。因篇幅所限,所讨论的范畴以iaas与paas的开源技术演进为主。
如上图所示,笔者认为云计算时代以来,主要分为启蒙、快速发展及云+智能时代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孕育了众多云相关的开源项目和软件,并因应云计算的发展而得到长足的发展。以下试分阶段阐述:
2010-2014
云计算启蒙期-云计算1.0
首先说下云计算的开始,大家一般都是以业界标杆aws为主的,而国内大规模开始较晚于国外,我国云计算业界标杆阿里云从 2008 年开始筹办和起步,也就是说我国从 2008 年开始,云计算的时代大幕才逐步拉开。
启蒙期大家的需求以创建虚拟机为主,在当时国内大部分还都处于“忽悠”状态,大家当时觉得提云计算都很虚,甚至还会出现一些“骗子”。而在当时盛行的就是虚拟化,此刻的开源代表则是xen、kvm,提到虚拟化就绕不开一些关键时髦的名词,比如:半虚拟化、全虚拟化、gpu虚拟化等等。
虚拟化的出现解决了物理机使用效率低、成本高等缺点,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虚拟化管理。如何合理的进行虚拟化的监控和扩容、高效利用虚拟化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推出了新的技术体系:云计算。这里为什么要提虚拟化呢:因为很长一段时间虚拟化和云计算的概念大家总是混淆不清,而虚拟化与云计算的最大区别在于云计算更加注重用户需求,按需索取,弹性扩展,同时也改变了用户的服务交付方式,企业无需购买软硬件、建设机房等,只需根据需求按需付费购买服务即可。
与此同时开源界也出现了演进,以eucalyptus、cloudstack为代表的开源云系统横空出世,拉近了中国与世界云计算发展的步伐。其中eucalyptus以最兼容aws一时间大火,很多国内公司早期都是基于eucalyptus来进行构建;同时cloudstack良好的社区生态在2013年左右也名噪一时,国内一些公司也是基于cloudstack来构建。两者都是轻量级、易用的优秀开源云计算软件,究其没落原因还是在于生态运营,笔者有幸均参与了基于两款开源软件的共享云建设。此时还有一款开源云系统openstack在默默发力,也在国内逐步的布道推广,至于为什么后来成为了业界标准,请继续往下看。
2014-2018
云计算快速发展期-云计算2.0
云计算2.0时代用户需求则以实现云资源调度,弹性扩展为主。云计算可以理解为我们有个资源池,池子里理论上有无穷无尽的各种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使用者只需要告诉云平台你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云平台便会从资源池里按需创建、调度给使用者。云计算按照使用服务的类型可分为iaas、paas、saas三层,下面我们来逐步讲讲。
云计算2.0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时期,这段时间可以叫云计算快速发展期也可以叫做群雄混战期,因为各种原因促使了云计算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雨后春笋般大大小小(运营商、idc、创业公司等)的云计算公司。前面讲到了,开源软件让中国云计算厂商与世界云计算一流厂商站在了同一起跑线。
最典型的例子,如渐成开源云iaas标准的openstack,在2014左右名噪一时,一路突飞猛进,斩杀无数开源云软件,前面提到的eucalyptus、cloudstack由于生态、运营等因素均被斩于马下,那会顿时觉得不玩openstack都跟不上时代潮流。与此同时国内也兴起了一波以openstack为基础构建云的提供商以及企业用户,其中不乏有金融、政府、教育、运营商等行业。
当然用户的需求是无止境的,很快docker、lxc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以快速构建、快速发布为主的新需求使得容器技术大火,代表有渐成开源云paas标准的kubernetes。跟此前openstack类似的情景,国内也兴起了一波以kubernetes为基础构建云的提供商以及企业用户,其中不乏有金融、政府、教育、运营商等行业用户。笔者认为docker终究还是个工具,不太适合创业,门槛太低。
前面说完了开源计算,来说说开源存储领域发生了什么事情。ceph一个距今十年有余的软件在2012年搭上了openstack的快速列车,使得其名声大振,一路高歌猛进,在今天已然成为开源分布式存储领域的事实标准。其统一存储的方式颠覆了以往的使用习惯,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在初期一些入门难、运维难、调优难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很多初学者,sds不是说仅仅的把硬件做加法就可以达到很高的性能,还需调整操作系统、网卡等相应参数来达到需求。因为存储的门槛很高,也是个“高危”、“严肃”的领域,所以没有像上面那样出现很多基于ceph的创业型公司。
2018+
云+智能时代
目前大家都在谈数字化转型——似乎这又是一个不谈就会落伍的概念,数字化转型时代热词:上云、混合云、工业互联网、两化融合、边缘计算、智能制造等。
笔者认为未来需求场景将会以数据智能、技术产业场景协同为主。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阿里云、百度云纷纷更名为阿里云智能、百度智能云,其目的是为了让云更加适应数字化转型时代行业场景的协同,更加的注重云与产业场景的结合落地。
随之而来的是几大趋势:创新(ai、gpu、edge等)、垂直(视频云、工业云等)、混合(cmp、msp)、生态(技术、开发者)等。
随着两化融合、工业物联网、智能制造、企业上云等政策的发布,将会促进云计算与产业场景的结合。笔者预测:
(一)在未来云计算将会下沉至行业,真正实现云与产业的相结合,从而加速云、边、端协同打破云计算落地的“最后一公里”,目前云计算巨头在这方面均已有进展,如:阿里云linkedge、aws iot greengrass、azure iot edge、华为ief等。
(二)在未来云计算形态将会呈现出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形态,无论是出于风险决策也好,还是企业内部原因也好,都会催生出很多新需求,比如msp+cmp的出现,因为随着云的高度复杂化和差异化,企业会愈发需要面向云端各个层面的解读、判断与帮助,除了原厂支持团队的助力之外,独立的云计算咨询与托管服务会成为新的需求热点。跟前面说到的一样,国内也出现了一些以msp为主的创业公司(新钛云服、chinamsp等),笔者觉得任重而道远,毕竟这是个以咨询为主的活,要求还是很高的,行业壁垒也很高。
(三)在未来技术场景将会以云为基,无论是ai人工智能还是edge边缘计算。
(四)发展至今云计算已然成为持久战,所谓得用户得天下,所以未来一定是生态制胜。一方面是产品生态,不可能一家独大囊括所有,所以各方势力都在打造产业生态;另一方面就是刚才说到的用户,开发者生态,笔者认为开发者生态一定程度上属于开源战略的一种体现,利用企业自身的技术输出来增加用户的粘度,毕竟最终使用产品的是技术开发者,近年来国内很多企业都开始了开发者生态战略,如腾讯云tvp、阿里云mvp、华为云mvp等纷纷推出了自己的mvp最具价值专家,以及相应的开发者技术活动等。
设计更安全、更小的下一代高性能医疗产品
2023年智能家居人的生存法则
目前国内存储芯片企业的发展现状
深度解析一汽奔腾B30底盘
浊度水质分析仪的功能特性,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重要作用
开源软件的演进历程是怎样的
2019年全球将有超过二十亿个LPWAN装置联网 电信运营商积极布局
如何在树莓派4上安装 openwrt?
瞬态抑制二极管(TVS)的原理及简介
Bowers&Wilkins PX是高端蓝牙耳机的新惊喜
2020年的半导体的并购总金额达到118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
菜鸟推出的语音助手每年可自动通话1亿次
RX72M单芯片EtherCAT伺服方案(上)概述与功能介绍
联通5G以光为主,未来还得靠WDM/OTN技术
物联网未来广阔的发展前景体现在哪里
魅蓝5S这个配置能让友商千元机折服
大电流滑环的使用寿命一般是多久
村田电感知识
安富利携手合作伙伴共同展示AI创新技术及应用
区块链技术的难题三元悖论该如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