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疫情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但是也让更多人从另一个方向认识到了人工智能。其实关于人工智能我们的了解并不是从这两年开始的,如果说的话更是这两年开始人工智能走入人们视野当中的速度更快了,发展的速度也更快了。同时人工智能当前的成绩也让人们对其未来的潜力有了更多的期待,相信其能够在更多的行业和领域当中发挥作用。
“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是人类的一场大灾难,同时也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难得的新机遇。”在前不久举行的第二期前沿科技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提出这样一个观点。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科技格外耀眼,在线教育、远程办公、在线医疗等新的需求和创新因素破土而出,作为“新基建”几大板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智能能否为疫后全球经济复苏开出科技良方?
在李国杰看来,疫情期间表现较好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例如无接触自动测体温,疫情追踪、摸底排查中计算机与居民的自动问答等,大多是过去有较多数据积累的应用场景,而对传播扩散途径检测、病毒源头的追溯等,由于缺少足够多的已标注数据,效果就差一些。
李国杰说,这次疫情中,智能产品在用户群体中赢得了更多信任,人工智能给各行业的“赋能”作用开始显现,人工智能应用在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终身会士蔡自兴则认为,人工智能在稳投资、促消费、助升级、培植经济发展新动能、创建智能经济新形态等方面潜力巨大,对5g基站建设、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基建领域具有重大促进作用,还会为很多领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奠定基础。
“‘新基建’提速为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带来重大机遇,要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新型基础设施,为实现经济转型和升级奠定坚实基础。”蔡自兴说。
但在这一过程中,被誉为人工智能“三驾马车”——算法、算力、数据到了疲软的时刻,深度学习在工业界还在靠大数据和大算力等勉力支撑。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山世光说:“人工智能能力的升级,必须依赖人工智能方法论的升级。”
事实上,在人工智能应用上,公众期待很高,然而,“理想”与“现实”还是有一定距离。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李修全认为,公共人工智能算力、开放平台、知识中心等人工智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除了助力技术落地、加速技术突破之外,也应在促进不同群体共享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改善中小企业和创业者创新条件,改进欠发达地区智能化基础设施,才能使智能化变革走向包容发展、共享发展”。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彭思龙说:“如何让中低端的传统行业,以最低的代价实现智能化的升级改造,可能是未来人工智能发展非常重要的方向。”
责编ajx
【干货整理】电气人不可不知的变压器小知识(下)
韩国半导体出口量7月以来连续4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依然拥有绝对的竞争优势
友达光电Micro LED面板难以量产,或将购买设备重拾OLED技术
万家乐厨卫家电产业,正在加强品牌年轻化转型,焕新品牌新活力
不同功率段电动汽车充电方案一览
新冠疫情是人类的灾难,却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难得的新机遇
华为Mate9又一功能被车主实现, 用户体验后大呼方便!
智能化预警,智能消火栓已成趋势
Intersil视频同步分离器可支持HDTV及标准格式,系统灵活性大幅提高
克服军事网络管理挑战
韩国半导体年出口额打破全球历史
OpenCV如何帮助相机自动化视觉跟踪
中国移动联合中兴通讯提出的MTN系列标准已成功获得ITU-T立项
乘积型相位鉴频原理
RS触发器输入端约束条件
学校变电所运维云平台解决方案的应用
嵌入式WSNs汽车防盗系统
IoT的兴起 OEM/ODM厂受到冲击 恩智浦推出EdgeScale解决方案
偏远地区信号不好怎么办,如何选择信号放大器
英飞凌将亮相CES2018 微电子是推动消费趋势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