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IGBT与NPT-IGBT的区别

pt-igbt与npt-igbt的区别 1、pt-igbt
图1实际上是pt型1gbt芯片的结构图,图2(c)是其导电原理。所谓pt(punchthrough,穿通型),是指电场穿透了n-漂移区(图1中③),电子与空穴的主要汇合点在n一区[图1(c)]。
npt在实验室实现的时间(1982年)要早于pt(1985),但技术上的原因使得pt规模商用化的时间比npt早,所以第1代igbt产品以pt型为主。
pt-igbt很好地解决了igbt的闩锁问题,但是需要增加外延层厚度,技术复杂,成本也高。igbt芯片中的外延层与电压规格是直接相关的,电压规格越高、外延层越厚,izoov、2000v的pt-igbt外延层厚度分别达到了100μm和200μm。
2、npt-igbt
所谓npt(non-punchthrough,非穿通),是指电场没有穿透n-漂移区,构如图3所示。npt的基本技术原理是取消n十缓冲区(图1中的④),直接在集电区(图1中的⑤)注入空间电荷形成高阻区,电子与空穴的主要汇合点换成了p十集电区。这项技术又被称为离子注入法、离子掺杂工艺。
3、pt-igbt与npt-igbt生产工艺与技术性的区别
pt与npt生产工艺的区别如下:
pt-igbt芯片的生产从集电区(p+背发射区)开始,先在单晶硅的背面生成低掺杂的p+发射区,然后用外延工艺在单晶硅的正面依次生成n十缓冲区、mos结构。
npt-igbt芯片的生产从基区(n-漂移区)开始,先在n型单晶硅的正面生成mos结构,然后用研磨减薄工艺从背面减薄到igbt电压规格需要l的厚度,再从背面用离子注入工艺生成集电区。
pt-igbt与npt-igbt介绍 igbt的结构多种多样,但从纵向结构来看可归为穿通型,非穿通型。这两类igbt的划分依据为:临界击穿电压下pbase-ndrift结耗尽层的扩展是否穿透了n-基区。
pt(punchthrough):最“古老”的igbt技术,在1980~1990年间占据主导地位,英飞凌第一代igbt就是采用的pt技术。
npt(non-punchthrough):npt-igbt由德国西门子公司于1987年推出,为上世纪90年代的主流产品。英飞凌第二代igbt采用npt技术。

夏普AQUOSR3正式发布 上下刘海造型奇特
还不了解国内外商业智能的发展 属于国产BI软件的时代来了
戴森Supersonic限量版吹风机评测 到底值不值得买
卷积编码是什么 卷积编码原理
关于奥迪公司Q7 SUV车用V8-TDI增压直喷式柴油机​2性能分析
PT-IGBT与NPT-IGBT的区别
聚积MicroLED巨量移转良率年底前有望达到99.99%商用化水平
特斯拉前高管加盟,苹果汽车业务集团浮出水面
AMD主板兼容出问题怎么办
供应电连ECT品牌Mini RF Test Cable Series(测试探针与测试线缆)
骨传导耳机品牌排行,2022最好用的骨传导耳机
【案例速递】蜂窝物联承建的智慧聚富芦柑庄园成功投入使用,大大提高农场生产管理效率
仿真-ROHM Solution Simulator试用 其1
超窄边框!这才是我想要的新一代iPad
高电流栅极驱动器如何帮助系统实现更高的效率
LIS3DH:用于Pebble智能手表MEMS运动传感器
未来金融区块链数字资产交易系统开发形成社群经济体
金属3D打印的钥匙,将彻底杜绝被复制的可能
对于园艺照明行业的持续发展以及实现新一波的农业技术的因素分析
Cache技术在星辰处理器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