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条件对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反应转变的影响

操作条件对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反应转变的影响
氢气是适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应用的燃料之一,然而获得氢气的最好方法是采用碳氢燃料进行蒸汽重整。然而燃料的蒸汽重整需要使用昂贵的设备、消耗大量的能量。直接在sofc电池中使用碳氢燃料,可提高发电效率、简化发电过程。在所有的燃料电池中,sofc是最有希望直接使用碳氢燃料,特别是甲烷为燃料的电池。天然气中主要成分是甲烷,不通过外部重整,甲烷在sofc中,通过完全氧化或部分氧化反应[1-6],在发电的同时,使甲烷反应生成适于发电或其它用途的富含h2/co的气体。有效利用阳极气体循环,涉及干甲烷在阳极反应中是否生成水,这就涉及甲烷在燃料电池中的反应。murry等[5]在lsm阴极上依次沉积不同厚度的(y2o3)0.15(ceo2)0.85(即ydc)、ysz(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ni-ysz,以干甲烷为燃料,研究电池的性能与甲烷在阳极的反应,依据纯氢与甲烷阻抗谱的不同,确定干甲烷在该电池550~650℃的操作条件下,于电池阳极发生完全氧化反应。seungdoopark等[7]研究在cu-ysz阳极上,甲烷直接氧化反应,认为甲烷发生的反应是甲烷的全氧化反应。yaremchenko等[8]在ce0.8gd0.2o2-δ-pt阳极上,研究固定电流密度下的干甲烷的直接氧化,其反应也是甲烷全氧化反应。kendall[9]根据nernst方程,通过开路电压分析,得出纯甲烷在开路情况下发生的反应是甲烷部分氧化反应。马紫峰等[10]以ysz为电解质,利用注浆成型工艺制成ysz圆管,采用pt作电极材料,研究甲烷在电池阳极的氧化过程,发现甲烷在阳极的转化过程并不一定是完全氧化反应,而是存在多种反应形式,反应形式取决于离子氧在阳极的富集程度、电池工作温度和反应空速等。常压、550~950℃的试验,通过h2和co的选择性与收率的分析表明,在sofc中,甲烷不是按完全氧化反应方式进行,而是部分氧化反应过程。不同的研究结果,发现干甲烷在sofc阳极上发生的反应类型不同。究其原因,除了阳极材料不同外,每个研究都是针对各自独立的固定电流密度下的反应。甲烷在电池阳极的反应与甲烷浓度、电池操作温度、电流密度等操作条件有关[11-12]。为有效使用sofc,研究操作条件变化对甲烷在sofc阳极反应变化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
1实验方法
1.1材料和仪器
厚度分别为0.5mm、1mm,直径20mm,8%y2o3(摩尔比)掺杂的zro2(8-ysz)电解质板(日本tosoh公司);nio粉(日本soekawa公司);8-ysz粉(日本tosoh公司);la0.85sr0.15mno3粉(日本kojundo公司)。
阳极出口气体在线分析所用的色谱仪为gc-8atp(日本shimadzu公司)。发电试验时控制电流的恒电位仪的型号为ha-151(日本hokutodenko公司)。
1.2电池制作
nio粉与ysz粉,按3∶2的质量比混合后研磨,然后加入一定比例的造孔剂和黏合剂,继续研磨。将研好的浆料涂于电解质基片后,在1450℃的空气中焙烧。阴极材料为la0.85sr0.15mno3,用制作阳极类似的方法制造,但烧结温度为1200℃。电池阳极面积0.78cm2。
甲烷体积分数变化时,所用电池的ysz厚度为1mm,阳极厚度为140μm。不同温度变化时,甲烷体积分数为4.6%,所用电池的ysz厚度为0.5mm,阳极厚度为140μm。
1.3发电试验
阴极和阳极都采用铂网收集电流,收集的电流通过铂丝传出电池加热炉,以供测量。常温常压下,阴极通入50ml/min的纯氧气,阳极进气分别是氢气和纯氩气稀释的甲烷。当通入甲烷时,将甲烷与纯氩气混合后供气。常温常压下,阳极总供气速率为65ml/min。
利用纯氢还原阳极,当开路电压稳定以后,通入纯氩气稀释的甲烷进行试验。一个浓度或一个温度的试验完成后,改变试验条件前,再次用穿过80℃水的氢气进行发电试验,直到开路电压达到阳极还原后的开路电压为止。
用气相色谱在线检测阳极出口中co、co2各组分的含量,以确定操作条件变化对甲烷在阳极反应属性的影响。改变电流密度时,连续通气15min后,开始测量组分。
2结果与讨论
2.1发电性能
图1是试验温度1000℃时,不同甲烷体积分数下的电池的发电性能。由图1可见,甲烷体积分数增加,电池的发电性能基本相同。图2是甲烷体积分数为4.6%时,不同温度下电池的发电性能。图2说明,随温度降低,电池的发电性能随之降低。
2.2阳极出口气体组成
图3是不同浓度甲烷,在发电同时,于阳极出口测得的co和co2的产率。图3表明,低电流密度下,当甲烷浓度变化时,电流密度增加对co产率的影响不大,都以基本相同的斜率随电流密度线性增加。当电流密度足够高时,产生co2,co产率开始偏离线性,甲烷浓度低,co产率开始偏离线性的电流密度也低。
固定甲烷的浓度,改变试验温度,探讨温度对甲烷在电池阳极电化学转化的影响。甲烷含量为4.6%时,电池阳极出口co和co2的产率随电流密度的变化见图4。图4表明,试验温度降低,低电流密度下co产率稍有降低,但都随电流密度线性增加。当产生co2时,co产率开始偏离线性,但随试验温度降低,co产率开始偏离线性的电流密度也低,开始产生co2的电流密度也随之降低。
2.3阳极电化学反应转换规律
有关研究表明[4-5],虽然,甲烷可以在电池阳极非三相界面处,发生甲烷裂解反应,但在电池阳极三相界面处,在有电流的情况下,发生电化学反应。不同电流密度下,甲烷在ni-ysz阳极发生的电化学总反应分别是如下。
由图5可见,在所研究的电池中,甲烷开始发生完全氧化的电流密度门槛值[i(co2)]与甲烷体积分数成正比关系。这表明,甲烷浓度高,需要高的电流密度才能使甲烷开始发生完全氧化反应。理论上分析,没有甲烷,甲烷开始发生完全氧化的电流密度门槛值为零,将该值计入,对不同浓度的甲烷开始发生完全氧化的电流密度门槛值进行拟合,得到i(co2)=0.103c(ch4)(4)改变温度,利用研究类似的试验方法,于不同的电流下,用气相色谱检测co2,确定某温度下,甲烷开始发生完全氧化的电流密度的门槛值。甲烷体积分数为4.6%时,不同温度下,甲烷发生完全氧化的电流密度的门槛值见图6。由图6可见,甲烷浓度一定的情况下,温度升高,甲烷开始发生完全氧化的电流密度的门槛值也随之提高。利用进出气体质量衡算或反应进行的电流,确定相关的反应速率后,用阿仑尼乌斯公式,求出不同温度区间内的由电化学反应产生co2的活化能:t<1123k,e=141kj/mol;1123k<t<1173k,e=89kj/mol;t>1173k,e=36kj/mol。其活化能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原因在于,温度升高,普通分子的能量也相应的提高,从而使得普通分子与活化分子之间的能量差(即活化能)降低。虽然活化分子的能量同样会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但是根据统计力学,活化分子能量提高幅度不及普通分子[14-15]。
这样,相应的反应活化能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按上述反应途径,co的选择性主要由cos脱附、进一步深度氧化这两个竞争反应的相对速率决定,反应温度的升高有利于cos的脱附反应,从而导致co选择性上升;另一方面甲烷在ni上的解离吸附是活化过程,反应温度升高,甲烷吸附速率以指数形式加快,表面o覆盖度随温度升高相对减小,温度升高,催化剂表面chx物种与o之间相对丰度比chx/o相应提高,从而导致co2相对于co的生成几率减少[16],需要更高的电流密度以提高反应所需要的o2-。
3结论
以ni-ysz为阳极、ysz做电解质、lsm为阴极制作电解质支撑的单电池,在电池操作过程中,改变甲烷浓度、操作温度、电流密度,利用色谱对阳极尾气进行分析,研究操作条件变化时,甲烷在电池阳极中进行电化学反应的规律。研究表明,在所研究的试验条件范围内,低电流密度下,甲烷在电池阳极发生部分氧化反应;电流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甲烷在电池阳极发生完全氧化反应;存在电流密度门槛值,使甲烷从部分氧化转变为完全氧化。温度一定,甲烷开始发生完全氧化的电流密度的门槛值,与甲烷浓度成正比;甲烷浓度一定,温度升高,甲烷开始发生完全氧化的电流密度的门槛值也随之提高。

开奖 | 不装了,就是超级能装!
在Raspberry Pi上安装Android的方法
企业如何快速构建基于音视频服务的业务
赛普拉斯全新EZ-PD CCG3控制器简化USB Type-C主机、配件以及电源适配器设计
带你深入探索okio组件的奥秘 提升IO效率
操作条件对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反应转变的影响
电气线路起火的原因及预防
幼儿园用光有什么讲究?中国(南昌)教育照明与智慧黑板高峰论坛专家有话说
数字货币下的货币竞争有了什么改变
基于硬件描述语言HDL的FPGA开发
开关柜上电器装置的要求盘点
谷歌预计今年再裁员,力推AI等领域投资
区块链技术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里
2019年10大让锂离子电池性能飙升的新型材料
关于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在学校中的设计与应用
呼吸阀气密性测试仪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TWS蓝牙耳机的未来
三大快充技术实测
NE555定时器电路原理分析
PCB层叠设计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