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钥匙经历了机械钥匙、遥控钥匙、peps、数字钥匙四个阶段,而数字钥匙又分为ble/nfc/uwb三种技术路线。
由于uwb安全性、定位精度、作用范围明显好于ble和nfc,因此成为汽车数字钥匙的最优技术。
peps与数字钥匙
peps是指无钥匙进入/无钥匙启动系统,通过rfid技术实现,peps作用距离一般是1.5米,需要车主携带智能实体钥匙并用手触碰车门把手上的电容传感器后实现开锁。
数字钥匙:把钥匙做到手机里变成虚拟钥匙,取代实体智能钥匙,数字钥匙有nfc钥匙、ble钥匙、uwb钥匙三种技术路线。
(1)nfc钥匙:nfc钥匙必须贴在车上感应器1-2厘米的距离进行刷卡才能感应到从而开锁。
(2)ble(蓝牙)钥匙:体验和peps差不多,和peps的区别主要是通过蓝牙把手机变成了汽车虚拟钥匙,替代了实体智能钥匙。
(3)uwb(超宽带)钥匙:在20米范围内可以先用蓝牙扫描手机进行蓝牙连接和身份认证以及蓝牙粗略测距;在10-20米范围就可以开启uwb锚点的定位和测距功能;在3-10米的范围内设置为迎宾区,可触发车辆进行迎宾功能的车灯打开或者喇叭提示,方便车主找车;走到距车6米的距离时,车内照明自动开启;当走到1-3米的范围内可以设置为解锁区,可自动解锁车门,自动调节座椅高度,后视镜折叠自动开启;当车主进入到车内,车内uwb锚点扫描到手机uwb信号时,按下启动键可以实现车辆的启动。
uwb优势
uwb的定位精度和安全性均高于蓝牙,定位覆盖范围大于nfc,因此是实现汽车数字钥匙最优的技术,主要体现在定位精度、定位覆盖范围、安全性三个方面。
(1)定位精度:蓝牙主要是靠识别信号的强弱来测距,所以定位的精度较低一般是1-3米,uwb主要通过tof来测距,因此定位精度高,可达到10-30cm,可以实现厘米级定位。
(2)定位覆盖范围:nfc只能在离感应设备1-2cm处刷卡或者刷手机感应;蓝牙只能在10m之内达到相对可靠的定位效果;而uwb能很轻松做到10米以上厘米级定位功能,能够实现迎宾、照明开启等更多功能。
(3)安全性:peps、蓝牙、nfc都面临的问题是不能防止中继攻击——但是uwb信号中加入了安全时间戳,只有与接收端的滚码相匹配后才能得到对应的时间戳,进而解锁车辆,极大地提升了uwb数字钥匙的防中继攻击能力;另外因为uwb能在30米范围内精确定位钥匙位置,系统也会判定车钥匙不在有效范围内,如此一来攻击者便无法对系统进行欺骗。
产业布局
由于“ccc标准制定完毕+手机uwb渗透率提升“的推动,高端车型装配uwb数字钥匙逐渐成为趋势,2022年成为uwb数字钥匙应用元年。
(1)ccc标准在2021年7月正式发布:2021年7月,ccc联盟发布了汽车数字秘钥 3.0版规范,明确了第三代数字钥匙是基于 uwb/ble(蓝牙)+nfc的互联方案,uwb 作为数字钥匙的标准正式公布——自此开始,uwb数字钥匙开始真正得到车厂的大量关注,并主动推动技术落地。
(2)手机厂商从2019年开始相继推出搭载 uwb技术的机型:最先应用uwb的是2019 年苹果发布的iphone11,加装uwb主要是为了增强空间感知能力,比如在隔空投送时会识别投送设备的距离,越近越优先;2020年三星note20系列也开始搭载uwb,主要用于“对准分享”功能;2021年小米发布imx4时展示的“一指连”功能,主要就是靠uwb技术实现。
——在上述两方面因素驱动下,2022年1 月上市的宝马ix m60和ix xdrive40是全球应用uwb数字钥匙的第一款车型;2022年3月交付的蔚来et7是国内首发uwb的车型;另外特斯拉、大众、福特、奥迪、现代、长城等车厂都对uwb技术开始布局。随着成本的下降和uwb的适用性,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车型将应用超宽带uwb技术,市场前景广阔。
单片机Keil软件仿真与调试技巧
Java的用户界面
中国电信宣布,关闭公众类全网彩信、WAP增值业务、新闻早晚报等业务
热加工条件下微生物被膜中可形成晚期糖化终末产物
蓝牙无线耳机怎么选?get一下挑选蓝牙无线耳机的正确姿势!
UWB汽车钥匙介绍
Bosch Sensortec发布搭载人工智能的四合一气体传感器
人工智能产业雷声大、雨点小,AI正遭遇商业落地之痛
四款sg3525典型应用电路图
三星开发新技术 用一张照片就能做出Deepfakes音视频剪辑
芯华章完成融资,布局EDA 2.0的技术研发
大靶面拼接焦面测量技术优势和研究
三星note8再次曝光!屏幕内嵌指纹,屏占比再次增加,简直逆天!
原位碳热还原法从废旧锂离子电池中选择性回收锂的热力学和实验分析
5G的应用利于爱立信复苏,爱立信对新兴移动业务寄予希望
未来10年 中国或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
PCB板的连接方法
开关量和模拟量是PLC初期使用最多的两种输入输出方式
小鹏汽车公布了新车的开发进度以及品牌的未来发展情况
CPU研发现状以及市场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