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汽车电路图识读说明
电路图中字母是注释标号,其各部分的含义如下:
注释标号a:表示系统标题,在电路图上方用横线划分,区域内用文字和系统符号表示下方电路系统的名称。
注释标号b:表示继电器盒,不使用阴影仅用继电器编号来区别于接线盒,上图中所示的表示1号继电器盒。
例如下图中所示的p/w继电器,椭圆中“2”表示接线盒号码,字母“g”表示连接器代码。
▼ 图中标注黄色的 2 、9 表示连接器的插销号。
▼ 图中标注黄色的 1 、2 、3 、5 表示p/w继电器的插销号。
▼ 在丰田汽车电路图中,接线盒也称为j/b,包括发动机室接线盒、仪表板接线盒及其他接线盒。接线盒内部电路图描述了接线盒各接插件针脚之间以及各接插件针脚与内部保险丝、继电器的电路连接关系,这些电路是没有导线连接的,但实际的接线是存在的。
接线盒内部线路
注释标号c:当车型发动机型号或规定不一样时,用“()”来表示不同的线和连接器。
注释标号d:表示相关联的系统。
注释标号e:表示线束和线束连接器,使用公端子的导线束用箭头 来表示,外侧的数字是引脚号码。 ▼
线束连接器
导线束和导线束连接器的第一个字母表示这部分的位置,例如“e”为发动机部分;“i”为仪表板及其相关部分;“b”为车身及相关部分。当多个代码的第一个和第二个字母相同时,后跟数字(如ch1、ch2)表示相同类型的线束和线束连接器。
注释标号f:代表一个零件代码,与零件位置使用的代码相同。
注释标号g:接线盒(圈中的数字是接线盒的代码,旁边是连接器的符号),接线盒涂阴影以清楚地区别于其他零件。
例如3c 表示3 号接线盒,数字7和15 表示两条配线分别在插接器7 号和15 号接线端子上。▼
注释标号h:表示线色,导线的颜色用字母符号表示。
当用双色线时,第一个字母表示主色,第二个字母表示辅色。例如下图 中,l表示蓝色,y表示黄色。
丰田汽车上的导线 ▼
丰田汽车导线的颜色
注释标号i:表示屏蔽线 ▼
注释标号j:表示连接器引脚编号,插座和插头编号是不同的。
连接器引脚编号 ▼
组合开关连接器引脚编号 ▼
注释标号k:表示接地点。接地点把线路连接到车体或发动机上,表示接地点的字符由字母和数字两部分组成,字母表示线束,当有多个接地点同时存在一个线束中时,用数字以示区别。
接地点
注释标号l:表示在原厂电路图中的页码。
注释标号m:表示保险丝通电时点火开关的位置。
注释标号n:表示配线接点,配线接点不通过连接器直接与线路相连。
-配线接点-
丰田汽车电路布线图识读说明
电路布线图主要表明元器件在汽车上的位置,一般包括发动机舱、仪表板、车身、电动座椅等部位。另外,布线图还包括配线连接器、接地点和铰接点位置图。配线连接器用于连接各元器件和配线之间的电路。
接地点位置图主要用于经常检查电路接地点,清理接地点的锈蚀、油污以及拧牢紧固螺栓等,对于保证电路的正常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铰接点表示配线之间用铰接形式连接,它在电路图中用相交点“●”或正八角形“ ”来表示。下图所示为丰田凯美瑞仪表板电路布线图。
丰田凯美瑞仪表板电路布线图 ▼
丰田汽车继电器位置图识读说明
在丰田汽车电路图中,继电器以两种形式分布在汽车中:一种为多个继电器集中装在一个盒内,称为继电器盒(r/b);另一种以一个或两个继电器单独存在。
继电器位置图有总图也有分图,总图给出的是继电器盒或继电器组的位置。
丰田凯美瑞hv 混合动力车发动机室继电器位置总图 ▼
而分图给出每个继电器在盒中的位置及继电器插脚的分布。
丰田凯美瑞hv 混合动力车发动机室3 号继电器盒 ▼
这些继电器包括发动机主继电器、起动机继电器、大灯清洗控制继电器、abs继电器、风扇继电器、空调电磁离合器继电器、喇叭继电器等。
原文标题:教你轻松看懂丰田汽车的电路图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汽车电子电路研究中心】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TDK计划未来3年内投入超过50.1亿美元提高电池和其他清洁能源领域产品的产量
新型SPTA系列斜面固定式连接器,适用于大功率电子设备
WHQL签名是什么,WHQL签名的详细说明
2019 MWC十大新机 看看哪款属于你 !
基于可编程增益放大器和ADC实现低功耗高性能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如何轻松看懂丰田汽车的电路图?
大唐恩智浦旗下DNB1168大大提高动力电池安全阈值
半导体的进步需要创新的滤波方法
如何通过流策略实现VLAN间的访问权限?
语音芯片电路图
校园网络的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及应用实例分析
HI002 VOIP+PSTN电话芯片方案
区块链的治理结构的理解
恩智浦将重要工业4.0技术结合到模块化平台中,简化工业物联网开发
二极管的组成及仿真
微软Visual Studio Online更新后支持Docker镜像和Dockerfile
温度对测量仪器的致命影响
小米9充电器给汽车电瓶充电? 还真有这种操作
运用 Node-RED 开发 LoRa 应用
微软明确2011年五大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