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网络正走向全面云化的过程,RAN成为最大的绊脚石

对于运营商来说,在5g网络走向全面云化的过程中,o-ran本是一件好事,其通过引入ai、ran接口标准化、解耦软/硬件,可以构建更低成本、更智能、更开放的无线网络。但由于近段时间国内部分媒体的过分解读,导致了这场变革性的技术纷争不断。而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流言蜚语并不能阻挡创新的脚步。
对于ran市场,全球运营商已经达成基本共识,从沃达丰到日本乐天移动,从美国数家主流运营商再到全球众多的中小运营商,都在转向开放5g基础设施。如果通过行政力量,强行给国内运营商规划技术路线,那么就会塑造出一个与外界隔离的、扭曲的区域性市场,虽然我们的市场很大,但丧失了全球市场机遇,何谈“在5g/6g上的竞争力,降低我国在ct领域话语权。”
我们更不能因为,o-ran和美国政府所鼓吹的ops-5g项目有“莫须有”的关联,可能会被利用就放弃,因为你放弃的不仅仅是一条技术路线,放弃的是全球市场和产业界明天,我们应该积极融入其中,融入变革,引领变革,而不是惧怕变革。o-ran强调的是开放,对于底层开放计算平台的架构选择是开放的,可以选x86,也可以选自主性更强的arm甚至是risc-v。从otic的最新进展来看,arm在测试中已经跑通,进展很快,政府、运营商应该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力度,加速arm架构的生态成熟。
用脚投票:开放5g呈燎原之势
如今,发展5g已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抢抓5g发展机遇是占领国际竞争制高点、赢得未来国家战略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手段。
2020年是全球5g商用突破的关键之年,作为用户终端接入到通信网络的媒介,ran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5g走向全面云化的征程中,ran又是最大的绊脚石。一方面是因为ran需要高性能、高可靠、低时延等特性,技术门槛非常高;同时作为ct行业最具代表性的网元,ran市场一直是高度封闭的。另一方面,建设ran的成本较大,动辄上千亿的投入让运营商难以承重。关于ran的高成本,业界普遍认同“3个3”的理论:3倍于4g的基站数量,3倍于4g的基站能耗,3倍于4g的基站价格。
但是,5g网络又是运营商必须投资的网络,大规模建网势必带来极大的耗资,这时就需要引入新技术、新方案,通过方案革新降低建设难度、减少无线网络投资。在此背景下,通信行业希望借鉴it行业的成功思路,通过开源、开放、解耦,来赋予网络最大程度的灵活性的同时,丰富采购选择,进而降低成本。
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全球运营商的思路基本一致,那就是走向开放和解耦。正是在这一思路的引导下,由运营商主导的的o-ran联盟和tip联盟旗下的open ran计划相继推出。
在开放5g的道路上,全球运营商进展神速。去年沃达丰宣布大手笔open ran招标计划,将覆盖欧洲超10万站点和4亿人口。2020年3月5日,号称打造了全球首个open ran的日本新晋运营商乐天移动宣布将在4月8日正式推出“不限量”网络服务统一套餐,定价约为竞争对手的一半。值得注意的是,它之所以负担得起这样的举动,正是因为该公司正在利用最新的云技术和基于软件的技术,构建了这样一张低成本网络。此外,前不久,有望成为美国第四大移动运营商的dish也宣布将在5g网络中使用open ran架构。放眼全球,运营商们普遍都在升级网络,为5g做好准备。
令人兴奋的消息是,tip联盟与o-ran联盟已经建立了合作关系,以确保两家组织在5g ran解决方案的开发中保持一致避免重复,同时降低成本和共享资源。
在变革的车轮下,开放5g已呈燎原之势,不可阻挡。历史早就告诫过我们:曾经红极一时的小型机因为封闭和专用最终被更加开放的pc服务器所替代。作为企业级it的主要载体,以ibm/sun等公司为代表的小型机产品曾经统治整个企业级市场。特别是ibm,具备从芯片-整机-系统-应用的端到端能力,而且在每个维度上都几乎是市场的领导者,而如今ibm日薄西山,sun则卖身甲骨文永远消失在了人们视线中。
拥抱创新:o-ran是大势所趋
正如前文所述,开放5g已呈燎原之势,是人心所向。但是争议也随之而来,2月初,美国国防部高科技技术研究管理机构darpa启动了ops-5g计划,通过创建开放源代码软件和系统,以保障5g和6g等后续移动网络的安全。这一行为被外界解读为美国政府意图通过开放的5g,打压中国的通信产业。
诚然,近年来,人们已经熟悉美国政府的“套路”,总是采用种种不正当手段打压中国企业。尤其是面对5g这场必胜战,美国更是选择不择手段,因此在这类事件上,每每嗅到一丝危险的气味,就能撩拨起人们的忧患意识和悲愤情结。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技术是为大家所用,创新也并非一家之言。中国电信早就曾在其ctnet2025战略中就明确提出,要实现基础设施的标准化和归一化,除少数必须采用专用硬件的设备或系统外,将大量采用标准化的、可云化部署的硬件设备,统一基础资源平台,并结合抽象层技术对于非云化部署的设备实现跨网、跨域、跨专业的端到端资源管控和统一管理。
同时,目前影响力最大的o-ran联盟是由中国运营商牵头成立的。2018年,中国移动,at&t,德国电信,ntt docomo和orange联合宣布成立o-ran联盟。自成立以来,o-ran联盟就得到了产业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目前已有包括中国三大运营商在内的22家运营商、117家产业公司加入。
另一个争议点是,业界担心o-ran会和x86绑定,这显然是无稽之谈。o-ran首先强调的就是开放,对于底层开放计算平台的架构选择也是开放的,这就意味着,运营商在选择的底层架构的时候可以选择x86也可以选择自主性更强的arm。中国移动研究院的专家就曾解释称,“o-ran的白盒概念并不是基于x86处理一切,而是要做开放的硬件参考设计。”
从otic披露的路线图来看,在明年q2也会对基于arm架构的数字处理平台硬件子系统进行测试。在o-ran plugfest 2019上,altran、arraycomm、风河、上海剑桥分别提供协议栈软件、基带处理软件、虚拟化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展示了基于arm平台的开放架构方案。
在此,笔者也向政府、运营商呼吁,应尽快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力度,加速arm架构的生态成熟。
同时也要注意到,o-ran并非一蹴而就。根据运营商的推进情况,预计明年可能才会出现o-ran设备的集采,而且首先集采的是小站,这就给了传统设备商很长的准备时间,从小站进行切入也更契合技术发展的演进路径,逐步地先探索出来一条正确的、切实可行的发展道路。
由此可见,开放5g并非是美国政府的诉求,而是全行业共同所需。不能因为开放5g和美国所谓的“阴谋”有所关联就弃之不用。假如政府通过行政力量,强行给运营商规划技术路线,那么就会塑造出一个与外界隔离的、扭曲的区域性市场。虽然我国的市场体量很大,但“闭国锁国”可能使我国丧失领导地位。因此,放弃o-ran对国内产业链而言失去的不仅仅是一条技术演进路线,甚至可能是全球市场和美好的未来。
行则将至:消极应对不如引领变革
回顾中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史,经历了从一片空白到领跑全球,我们更能领会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因此,面对创新和变革,中国的运营商和产业链的企业总是最积极的,这一次也没有例外 。
以中国移动为例,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运营商,虽然有着沉重的历史包袱,但是中国移动还是积极倡导引领o-ran的理念,也通过成立otic加速异厂商互通集成进程,真正的去解决产业难点;更重要的是,也愿意在现网规模集采中,给予o-ran试点的机会。
有人认为,o-ran难度较大,很难带给运营商商业的成功。也认为,o-ran虽然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现阶段,对于o-ran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能否找到好的测试和集成模式的能力。因此,o-ran成立了otic,为基于o-ran架构研发的设备提供了有效的验证平台,促进满足标准的产品可以尽快落地。
从o-ran plugfest 2019峰会上所展示的成果及最新进展来看,虽然距离最终商用部署的产品需求,还有些许的差距;但却已经充分证明,o-ran理念是可行的,只要产业链齐心协力,性能、管理、测试和集成等方面的挑战,终将被克服。
“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 围绕o-ran的行业变革或许将是一场持久战,o-ran所倡导的技术理念和标准有其先进性,但行业往往不是单一因素决定的。5g是o-ran等开放技术的额外动力,运营商投入的决心将左右通信开源的终局。相信在众多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关于o-ran的流言将很快散去,迎来“春暖花开”的那一天。


Windows内核模式下的字符串操作
音响中的阻抗
热烈庆祝地凯公司正式通过CRCC铁路产品认证
近期苹果申请了两项新的专利
五菱征途盲订24小时收获订单837台
5G网络正走向全面云化的过程,RAN成为最大的绊脚石
日光灯如何发明的_日光灯工作原理及接线图
华为究竟做了哪些芯片
基于DSP的数字图像处理系统中的抗干扰设计
可穿戴设备商机涌现 Cortex-M4 MCU需求激增
GTC23 | 美敦力与 NVIDIA 携手打造医疗设备 AI 平台
用于降低共模噪声的12 位ADC LTC2309
面板双虎抢占Micro LED市场!
编程sector0中的page0时候总是失败问题
淡化线上渠道,能否为苹果带来更多的增量?
微软回应OneDrive突然封杀FAT32事件:忘记了通知
iQOO渲染图曝光,“蓝橙”配 大气活力 颜值超高
昆明政协委员建议电动车废电池应统一回收
lg-ih变频器的几项重要参数设置概述
ZSJ-4直流断电延时继电器的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