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人造皮肤使得机器人拥有了真实的触感

(文章来源:南极熊3d打印网)
过去几十年内,模拟人体皮肤宽量程感官功能和强拉伸性能的柔性电子器件层出不穷。这类被称为“人造皮肤”的器件可以感知温度、压力、应力、震动和生物标记物并将其转化为可量化的电信号,为医疗保健、可穿戴设备和软体机器人等领域提供了新的机遇。
复旦大学武培怡教授在materials horizons上发表了一种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的人工皮肤,通过刺激响应性水凝胶的体积相变行为将外界刺激转变为电信号,加强水凝胶类仿生皮肤的传感功能,为人造皮肤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极具潜力的方法。
由于“电子皮肤”无法达到人造皮肤材料低模量、高机械适应性、透光性等要求,科学家们提出了“离子皮肤”的概念:使用同时具有生物相容性和离子导电性的水凝胶作为人造皮肤的材料。离子皮肤在生理和机械性能上都比电子皮肤更接近人体皮肤,但其传感性能仍有缺陷。
武教授的团队使用的pdma-c18水凝胶具有自愈的能力、对曲面的顺应性以及对压力的高敏感度。他们利用3d打印技术将这种材料制成了网格结构的离子导电层,并在两层水凝胶中加入聚乙烯薄膜制成的绝缘层,形成一个电容器(如图1),提升了离子皮肤产生的电信号。
在打印过程中,水凝胶材料先在料筒中被加热并保持在45℃达一小时以上,随后通过一根0.41毫米直径的平头针头以6mm/s的速度挤出在10℃的打印平台上。测试证明网格结构的水凝胶与实心结构的水凝胶没有流变性能的差异,不会改变人造皮肤的延展性。
网格结构起到了放大皮肤形态变化的作用,加强了人造皮肤对形变和应力的感知能力。在低于1kpa的范围内,网格结构水凝胶的信号灵敏度是实心结构水凝胶的信号灵敏度的五倍。并且和其他文献相比,仅有含微结构的pdms材料的灵敏度可以与这种网格结构相媲美。
当温度低于27℃时,两种结构产生的信号相去无几,而当温度大于27℃时,网格结构的信号随着温度逐步上升,甚至能达到实心结构的六倍。这两项实验均证明了3d打印的网格结构大幅提升了离子皮肤的传感灵敏度。
为了进一步展现这种人造皮肤感知肢体运动的能力,作者还将水凝胶固定在手指关节上以检测关节的弯曲。这项实验不仅再次证明了网格结构的水凝胶能产生更高的电信号,还证明了在手指弯曲过程中产生的电信号可以在手指伸直后完全恢复,具有可逆的重复测试的能力。
综上,这项研究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了网格结构的水凝胶,并通过将其制作成电容器的结构,提出了保留离子皮肤材料特性并提升传感能力的方法,为未来的人机交互和软体机器人等研究丰富了手段。


基于WT588F02B-8S语音芯片的智能插座测试仪应用解决设计方案
智能传感器是怎样的一个概念
微雪电子树莓派NB-IoT/eMTC/GPRS/GNSS扩展简介
电子束焊分类_电子束焊的技术指标
包裹传感器的药片,获得了FDA的审批,全球首例带芯片“数字药物”
3D打印人造皮肤使得机器人拥有了真实的触感
看华为高品质万兆园区网络如何让VIP体验“固若金汤”
卷积神经网络目标检测中的YOLO算法详解
扫地机器人 OR 法雷奥智能汽车外包?
窄脉冲小信号运算放大电路方案
全新的电容触摸按键设计理念
如何利用RFID实现扫描仪的设计
瞄准UHD电视市场,FRC芯片商竞推240Hz高速方案
湿法刻蚀和清洗(Wet Etch and Cleaning)
怎样才能使用好万用表需要注意什么
FBI申请千万美金,用于打击加密货币和数字资产领域的犯罪
MediaTek即将推出MediaTek Filogic Wi-Fi 7无线连接平台
四大步骤让你搞定模拟电路学习
赛灵思系列芯片支持Convey Computer公司的硬件加速器板卡
音响声音变小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