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即将到来的“超越摩尔”时代最重要的技术之一,神经形态计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突触器件的发展。本文利用硼(b)掺杂硅纳米晶体(si ncs)的强宽带光吸收和二维(2d)wse2的高效电荷传输的协同作用,制备了基于si ncs和2d wse2混合结构的突触器件。si-nc/wse2突触器件可以感知从紫外(uv)到近红外(nir)的宽光谱区域内的光学刺激,表现出重要的突触功能。si-nc/wse2突触器件的能耗可能低至~75 fj。这项工作对利用丰富的半导体纳米晶体和2d材料库开发突触器件具有重要意义。
从图2中可以看出器件是先制备电极(沟道长宽为10/120 μm),再转移2d wse2和si ncs,作者这样做的原因可能是增加光照面积,提升光响应的灵敏度。在器件性能的测试部分,复合材料tft的阈值电压发生了左移(图7),说明材料之间有载流子迁移, 重点阐述了一些重要突触功能的测试结果。值得一提的是在测试突触功能的时候,选择的器件工作电压在阈值电压附近,也是为了保证最大的光响应灵敏度。
最后,文章也对单次突触事件的能耗做了计算,计算了单次突触事件中光刺激的能量de,计算公式如下:
de=s×p×dt
其中,s为器件面积,p为入射光功率密度,dt为光脉冲持续时间。从图8可以看出,532 nm入射光具有最低的能耗。在入射光p为1.25×10-3 μw/cm2时,脉冲持续时间为20 ms,单次突触事件的能耗最低约为75 fj。按照文章中给出的器件的参数浅算了下,功耗比文章中给的数据还低~不太清楚作者在计算的过程中采用的器件面积参数是什么,最终也没有搞清楚功耗的计算逻辑。有算对的同学可以私信告诉我这功耗是怎么计算得到的~
电容元件的电流超前电压90°
时控开关为什么到了时间不关,其中的原因分析
分子束外延(MBE)工艺及设备原理介绍
污水治理要实现数字化,物联网技术必不可少
2011年中国开关电源行业回顾
基于Si NCs和2D WSe2混合结构的突触器件
那些想转行AI的人:送你一份人工智能入门完全指南
自耦变压器设计和多个攻丝点标记案例及缺点
文在寅召集排名前30家韩企高管 宣布韩国将反击日本制裁
工控安卓主板的故障原因排查
DRAM技术之Memory Controller
华为小米在行动,Android 7.0即将成为安卓手机的原生系统
荣耀V40发布会有哪些看点
区块链在未来应用发展的主要趋势和应用场景
ZYDJ-5kVA/50kV工频耐压试验装置的使用操作方法
英特尔发布16款中、低端台式电脑处理器
博泰车联网荣获“优秀供应商之特别贡献奖”
复位电路学习笔记(一)
苹果M1的软硬件结合,是Intel、AMD等无法做到的
工业5.0:人机协作不只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