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定律是指计算机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每隔2年左右会翻一番,并在过去数十年中成功验证。不过伴随着生产工艺要求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质疑未来摩尔定律是否依然有效。
麻省理工学院和科罗拉多大学的工程师近日成功研发出新的微加工技术,可用于生产有史以来最小的3d晶体管,尺寸是目前主流商用产品的三分之一。
几年前,芯片行业的标准是14nm生产工艺,是指每个晶体管的宽度。目前在商业领域,iphone xr、iphone xs和iphone xs max上装备的a12 bionic芯片就是7nm生产工艺,而且目前已经有生产厂商开始试验5nm生产工艺。
而研究人员开发的一些新晶体管再次将其减半,根据测量创纪录的达到2.5纳米宽。
为了制造它们,该团队在新进开发的微加工工艺热原子层蚀刻(thermal ale)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首先他们将称之为铟镓砷(indium gallium arsenide)的合金半导体材料暴露于氟化氢(hydrogen fluoride)上,用于在基板表面上形成薄薄的金属氟化物层。
接下来该团队添加了一种名为二甲基氯化铝(dmac)的有机化合物,用于触发配位体交换(ligand exchange)的化学反应。dmac中名为“ligands”的离子和金属氟化物层中的原子结合,因此当dmac被清除时,它将单个原子从金属表面上剥离。每次刻蚀仅0.2纳米,当重复数百次过程时,蚀刻精度可以达到令人惊叹的地步。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卢文杰说:“这就有点像是一层层的剥洋葱。在每个循环中,我们只能蚀刻掉2%的纳米材料。这使我们具有超高的精度和对过程的精确控制。”研究人员使用该技术制造了finfet(鳍片场效应晶体管),通常情况下精度为5nm,而最高精度可以达到2.5纳米。
福建兆元光电LED产业基地二期项目已正式量产 预计年底可满产
全球半导体厂资本支出排行榜:前三大撑半边天
小米推出第二代悦米机械键盘,内置32位ARM主控芯片
基于FPGA的移动目标实时定位跟踪系统
瞬变二极管的作业原理及应用
麻省理工开发微加工技术可生产最小的3D晶体管
上海华虹集团透露SRAM良率已达25% 在技术研发上获得多项重要突破
西部数据推出多款大容量移动固态硬盘,进一步壮大旗下消费级品牌的产品阵容
全球电信运营商的5G发展情况分析
有哪些外在因素会对罗氏线圈的精度造成影响
华为新旗舰情报曝光,处理器不是麒麟985?
魅族pro7最新消息,魅族pro7什么时候上市?这次是否能用上骁龙835,或者只是南柯一梦?
芯华章高性能FPGA原型验证系统引领芯片创新
图腾柱PFC和LLC电源如何应对高密度设计的挑战?
广东电子信息行业协会深度走访凯格精机
女粉心目中的超A男友?智能家居行业首个虚拟技术官兼萤石首位品牌代言人星石Astro正式发布
边缘AI的应用前景和未来趋势
神级拍照手机OPPOR11即将上市,主打拍照挑战小米6
区块链渗透脚步加快 如何打赢区块链的虚实之辨
新唐微控制器可满足GPON光模块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