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攻坚5G基站,成本、应用领域如何破局?

2021年将有序推进5g网络建设及应用,加快主要城市5g覆盖,推进共建共享,新建5g基站60万个以上。
2020年,我国的5g规模化建设进入“快车道”,目前已经拥有全球最大规模5g商用网络,年底将累计建成70余座5g基站,并且全面启动了sa网络覆盖。
2020年12月24日,工信部新闻发言人闻库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2020年5g用户数量增长非常快,5g的终端连接数已经超过2亿,截至目前,5g手机出货量1.44亿部。2020年新增58万个5g基站,其中,共建共享基站33万,所有地市都有5g网络覆盖。
回顾5g商用的这一年,c端产品迅速增长,用户不断攀升,b端产业试点也更深入;同时政策面红利不断,也推动着产业前行,2020年12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召开5g频率使用座谈会,并向三家基础电信运营企业颁发5g中低频段频率使用许可证。
但是5g的大幕才开启,产业的变革是缓慢而持久的。一位通信行业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5g依然是一个基础设施,而不像4g那样带来业务升级,4g是对3g通信的直接提升,但5g是另一个概念。4g是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刚好有很多设施成熟,给日常生活带来肉眼可见的变化,但是5g发展不同,要让5g给生活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短时间内并不能发生,更重要的是从各垂直产业里看5g应用的发展。”
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5g发展和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2020)》(以下简称《白皮书》)就指出,未来2~3年5g产业发展将进入关键期,这一时期既是5g应用生态的培育期,也是各厂商积蓄实力加速转型成长的重要窗口期。
城市攻坚5g基站
从硬件基站建设来看,当前5g基站建设可谓“大干快上”,各大城市关于5g第一城的竞争日趋激烈。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5g基站累计数量上,上海和深圳位于前列,根据已公布的数据,深圳已建成5g基站约4.6万个,并且实现了5g独立组网全覆盖;上海5g室外基站超2.5万个,5g室内小站超3.1万个,未来三年计划新建3.4万个室外5g基站;广州已建成约2.5万个5g基站,计划到2022年累计建成8万个5g基站。
上述《白皮书》数据显示,从国内基站建设的分布区域来看,呈现出东部沿海领先于内陆地区、南方领先于北方的特点,广东、江苏、浙江、河南、山东、上海、北京、四川、重庆等省市的5g基站建设数量超2万个。
各地的相关支持政策还在陆续出台,2020年12月22日,深圳市发改委印发《关于大力促进5g创新应用发展的若干措施》,该文件针对5g应用领域核心技术攻关、5g应用领域创新载体建设、5g核心产品产业化发展、5g模组及芯片规模化应用等方面都进行了支持和鼓励。比如,针对5g在垂直行业应用中的无线技术、网络与业务、关键零部件、测试与仪器仪表等“卡脖子”环节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围绕5g通信中高频器件、阵列天线、光通信芯片、超高清图像传感的研发制造,布局一批重大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研制项目,按不超过项目总投资40%给予资助,最高3亿元。
在强政策的背景下,各个城市继续制定相关计划来推动5g落地,同时运营商们也加速部署,但是商用网络的完善还需要较长周期。
“从3g、4g发展经验看,这一阶段从开始商用到进入深度覆盖期,一般需要3~4年。2020年11月20日,中国移动宣布将加大5g投入,2021年实现全国市县城区及部分重点乡镇良好覆盖,预计2020年运营商将逐步停止4g网络大规模建设,将建设重心完全放在5g网络,”《白皮书》表示,“从组网方式来看,我国基础电信企业5g网络建设仍然以独立组网为目标加快推进,预计2021年独立组网将实现全面规模商用,从建设策略上来看,未来2~3年,运营商将以发展垂直行业市场为契机,进一步拓展行业应用市场。采取面向消费者和面向行业的网络建设并重的策略,对于有需求的行业将进行重点覆盖。”
2020年12月28日,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在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表示,2021年将有序推进5g网络建设及应用,加快主要城市5g覆盖,推进共建共享,新建5g基站60万个以上。肖亚庆表示,要以5g建设为牵引,统筹部署数据中心和算力设施。同时聚焦10个重点行业,形成20大典型工业应用场景,开展工业5g专网试点,并适时发布部分频段5g毫米波频率规划。
成本、应用领域如何破局?
在5g基建适当超前建设铺设的同时,高成本和应用不足仍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前述通信行业人士就谈道:“一方面关键性成本还没有降低到临界点,另一方面,围绕关键性成本配套的产业依然在各自爬坡,为什么2g、3g的时候苹果不行,那是因为它没准备好,安卓、网络、触摸屏也没准备好,历史的巧合就是在那么一两年的时间里,要素都齐备了,从此迅速发展。现在5g部分成本已经降低了,但是关键性成本还没有降下来,比如大规模基站部署、耗能耗电等。”
此前就有通信从业者向记者表示,有的区域为了省电,就在晚上关闭5g基站,但事实上夜晚用户的通信需求才是最旺盛的。
同时,b端应用看似百花齐放,但是真正在行业场景中有的放矢、解决痛点的领域有限,制造业、工业互联网等是被看好的方向,但实现大规模应用仍然任重道远。5g并非“即插即用”,通过5g技术来改造数字化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这与企业数字化基础、是否有资金投入、管理层的意愿都息息相关,同时5g时代需要寻找新的商业闭环,为产业链发展带来新动力。
一方面,《白皮书》提到,尽管网络建设和用户数发展迅速,但5g网络仍处于规模覆盖初期,用户渗透率刚刚超过10%。5g消费级应用仍处于导入初期,创新型应用尚在培育业务,仍以增强4g业务应用体验为主,各方都在积极探索基于增强移动宽带的视频类应用。比如电信运营商积极推进5g加视频娱乐类应用,互联网公司开展消费级应用布局,包括ar/vr直播等。
另一方面,其他配套的人工智能、自动驾驶、产业物联网,各自都在产能爬坡,5g是和它们一起并驾齐驱的一部分,需要共同发展。
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鲁勇在实践中发现,不论是远程操控、图像识别,还是无人机器类等场景应用,依靠单纯的5g联接能力是无法实现的,5g只有与智能终端、行业终端、云计算、ai等其他能力协同,并且结合行业信息化系统,才能产生聚变效应,而5g的价值,也才能得以实现。
“在山东、山西的矿区,基于5g实现的远程操控,使得很多工人不必再下井进行几百米深的地下作业。未来‘三高’(高风险、高重复、高精度)类的工作,将随着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创新,更多由机器来完成。”鲁勇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道。
相比于在b端广撒网,目前华为更加聚焦,尤其深入发展矿山、电网、港口、钢铁等领域;中兴通讯则在南京滨江智慧工厂已经实现用“5g制造5g”、天津港智慧港口则用5g实现了岸桥远程控制等,将继续在工业、教育、医疗、媒体、交通等15个行业领域布局。
接下来,5g将更深入地融入到产业互联网中,比如,5g行业终端和模组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根据abi research数据,2023年全球物联网蜂窝通信模组出货量将增长到12.50亿片,并在2024年超过4g模组。同时,《白皮书》预计,具有5g特性的消费级创新应用可能在2022-2023年规模增长,5g行业应用规模增长期预计将在2023年后出现,2021年-2023年仍将是5g行业应用的导入期,行业应用将分批次逐步落地商用。


限制我国OLED产业的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驭光科技:以领先传感技术赋能,为3D视觉加注新力量
MWC2023:华为发布极简网络和数据中心系列创新解决方案, 加速迈入智能世界
xTuple PostBooks是面向小型企业的免费开源产品
从智慧屏向智慧产业迈进 康佳产品实现更广阔智慧应用
城市攻坚5G基站,成本、应用领域如何破局?
3种整流电路助你理解二极管为什么能够整流?
乐Max3?乐视未发布旗舰工程机曝光
物联网发展受限主要是因为这几点
iphone供应链价格受压?摄像头模组业务仍有利可图
红魔3电竞手机真机照曝光
PCB应用市场广泛,激光焊锡工艺有何优势?
win10桌面上莫名其妙出现无法卸载的神秘文件,该如何解决?
全固态电池中界面问题为何一直未能有效解决
内热式和外热式电烙铁有什么区别?
鸿蒙开发之app快速备案流程
AI快速进入体育产业 意味着人类可以藉由科技突破更多体育极限
亚马逊推出新服务,允许汽车厂商开发智能语音助手
AI四小龙之一的依图科技创板IPO申请已获受理
人工智能与良好公共政策之间的关系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