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DMA标准化进展

20世纪90年代初期,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就开始为3g标准征求技术方案,并将3g技术称为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wcdma(带宽5mhz)建议是多种方案之一。其后,日本的积极参与极大地推动了3g标准的全球化步伐。1998年,日本和欧洲在宽带cdma建议的关键参数上取得一致,使之正式成为umts体系中频分双工(fdd)频段空中接口的入选技术方案,并由此通称为wcdma。 wcdma主要由etsi和日本无线电产业协会(arib)提出,wcdma系统支持宽带业务,可有效支持电路交换业务(如pstn和isdn)、分组交换业务(如ip网)。灵活的无线协议可在一个载波内对用户同时支持话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并通过透明或非透明传输块来支持实时业务和非实时业务。作为一个完整的3g移动通信技术标准,umts不仅定义了空中接口,而且还包括接入网络和分组化的核心网络等一系列技术规范和接口协议。
wcdma是imt-2000家族最主要的3种技术标准之一。从基本意义上来说,wcdma版本的演进过程也是一个技术和业务需求不断提高的过程。wcdma标准经过多年发展,已渐趋成熟,其标准化工作由3gpp组织完成。到目前为止,主要有5个版本,即3gpp r99、3gpp r4、3gpp r5、3gpp r6和3gpp r7,前4个版本已经完成并终结,目前正在进行r7版本的制定工作。不同版本间的功能划分并不是绝对和清晰的,而是按时间进度和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灵活划分,不一定某个功能必须在某个版本中完成,在修改版本时应遵守向后兼容的原则,各版本的演进时间如图1所示。
图1 wcdma演进
1、3gpp r99
3gpp r99版本功能于2000年3月份确定,标准已相当完善,后续版本将都与3gpp r99版兼容。目前在全球已经安装和试开通的wcdma网络都是基于这个版本的。3gpp r99版本最大的特征是在网络结构上继承了广泛采用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gsm/gprs核心网结构。
与现有的2g或2.5g移动网络相比,3gpp r99版本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它引入了全新的接入网——通用地面无线接入网络(utran),空中接口技术采用wcdma,而核心网部分则是基于gsm系统的移动应用部分(map)的,可通过网络扩展方式提供在基于ansi-41的核心网上运行的能力。同时,3gpp r99采用了分组化传输,更有利于实现高速移动数据业务的传输。
因此,在3gpp r99版本中,wcdma和gsm使用相同的核心网络,但是两者还是有一些不同的地方。如wcdma的编码解码器是和移动交换中心(msc)在一起的,而在gsm网络中,编码解码器和基站控制器在一起。同样,gsm采用脉冲编码调制(pcm)编码,而wcdma采用自适应多速率(amr)编码。
1.1 3gpp r99标准的体系结构
3gpp r99在新的工作频段上引入了基于每载频5mhz带宽的cdma无线接入网络,它主要由无线接入网和核心网两部分组成。无线接入网由用户设备(ue)、node b和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组成,同时引入了适于分组数据传输的协议和机制,数据速率可支持144kbit/s和384kbit/s,理论上可达2mbit/s。3gpp r99核心网络在网络结构上与gsm保持一致,其电路域(cs)仍采用tdm技术,分组域(ps)则基于ip技术来组网。
3gpp r99核心网的cs域是指gsm的核心网,ps域则是指gprs的支持节点。cs域处理传统的电路交换业务,每次通信为需占用资源的节点建立专用的一条链路(如语音业务);ps域处理分组交换业务,不需要建立专用链路,每个分组都自己找路由。3gpp r99标准的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3gpp r99标准网络结构
1.1.1 无线接入网
无线接入网由ue、rnc和node b组成。ue是用户终端设备,它主要包括射频处理单元、基带处理单元、协议栈模块以及应用层软件模块等;ue通过uu接口与网络设备进行数据交互,为用户提供电路域和分组域内的各种业务功能,包括普通话音、宽带话音、移动多媒体、internet应用(如e-mail、www浏览和ftp等)。
rnc是rns的控制部分,负责对各种接口的管理,承担无线资源和无线参数的管理。主要功能包括系统信息广播与接入控制功能、切换、rnc迁移、功率控制、宏分集合并、无线资源分配及管理等功能。
node b是wcdma系统的基站,受rnc控制,由一个或多个小区的无线收发信设备组成,完成rnc与无线信道之间的编码转换,实现空中接口与物理层间的相关处理如无线信道编码、交织、速率匹配和扩频等,并完成一些无线资源管理功能。
1.1.2 核心网
3gpp r99核心网主要包括移动交换中心(msc)/拜访位置寄存器(vlr)、gprs服务支持节点(sgsn)、gprs网关支持节点(ggsn)、归属位置寄存器(hlr)/鉴权中心(auc)和设备识别寄存器(eir)。
移动交换中心是网络的核心,它提供交换功能,把移动网络用户与固定网络用户连接起来,或者把移动用户互相连接起来。msc为用户提供各种业务,它对位于其管辖区域中的移动台进行控制、交换,并为所管辖区域中ms呼叫接续所需检索信息的数据库。拜访位置寄存器存储进入其覆盖区中的移动用户的全部信息,一些数据(例如用户的号码、所处区域的识别和向用户提供的业务种类等参数)使得移动交换中心能够建立呼入和呼出的呼叫。
gprs服务支持节点用于执行移动性管理、安全管理、接入控制和路由选择等功能。gprs网关支持节点负责提供gprs/plmn与外部分组数据网的接口,并提供必要的网间安全机制(如防火墙)。
归属位置寄存器存储与用户有关的数据,包括用户的漫游能力、签约服务和补充业务,它还为移动交换中心提供移动台实际漫游所在地的信息,这样就使任何来话呼叫立即按选择的路径发送给被叫用户。每个移动用户都应在其归属位置寄存器中注册登记。鉴权中心存储保证移动用户通信隐私的鉴权参数等必要信息。在用户的安全机制上,gsm由auc提供鉴权三元组,采用a3/a8算法对用户进行鉴权及业务加密;3gpp r99由auc提供鉴权五元组,定义了新的用户加密算法,并采用认证令牌机制增强用户鉴权机制的安全性。
设备识别寄存器是一个数据库,存储有关移动台设备参数。主要完成对移动设备的识别、监视和闭锁等功能,通过对照禁止使用网络的某个或者成批的移动台号码的清单,来禁止某些非法移动台的使用。此外,3gpp r99核心网还包括一些智能网设备和短消息中心等设备。
1.2 3gpp r99标准的特点与功能
3gpp r99系统采用分组域和电路域分别承载与处理的方式接入pstn和公用数据网。3gpp r99标准比较成熟,充分考虑了对现有产品的向下兼容及投资保护,目前的商业部署全都采用了3gpp r99,其主要优点在于技术成熟稳定,风险小;多厂商供货环境形成;可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如各级汇接网和信令网);互连互通测试基本完成。
3gpp r99也存在着如下缺点:核心网由于考虑向下兼容,其发展滞后于接入网,接入网已分组化的aal2话音仍须经过编解码转换器转化为64kbit/s电路,降低了话音质量,导致核心网的传输资源利用率低;核心网仍采用过时的tdm技术,虽然技术成熟,互通性好,价格合理,但在未来发展中存在技术过时、厂家后续开发力度不够、备品备件不足和新业务跟不上等问题。
3gpp r99版本的主要功能包括无线接口采用wcdma技术;采用amr(自适应多速率)编码技术、快速功率控制技术和软切换技术;在核心网内部的接口上,3gpp r99和gsm/gprs非常相似,只是在部分接口与功能上,3gpp r99网络有所增强。3gpp r99引入了新的iu和iu-b接口,新增了iu-r和gs接口,而且iu、iu-b和iu-r接口均开放,采用atm和ip方式传输数据;在业务能力上,3gpp r99网络所提供的业务和gsm/gprs相比要丰富得多,例如在3gpp r99中,增加了对短消息的camel业务和gprs业务的控制;3gpp r99系统对业务的提供更加灵活,例如短消息业务既可以通过电路域实现,也可以通过分组域实现,网络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开放业务vhe/osa等;为了更好地支持各种业务的传输,3gpp r99网络采用宽带分组交换技术(如atm);在传输方面,既可以采用tdm这种传统的传输方式,也可以采用atm传输。
3gpp r99核心网只是为2g向3g系统过渡而引入的解决方案,真正的wcdma系统核心网是全ip核心网,目前在r4和r5标准中已制定了大致方案。
2、3gpp r4
3gpp r4版本功能于2001年3月份确定,标准已相当完善。在3gpp r4网络中,核心网的电路交换域被分成两层,它们是控制层和连接层。控制层负责控制呼叫的建立、进程的管理和计费等相关功能,连接层主要用来传输用户的数据。关于分组交换域,3gpp r4和3gpp r99没有区别。由于分层结构的引入,可以采用新的承载技术(如atm和ip)来传输电路域的语音和信令。由于分组交换域的传输是建立在atm或ip网络上,因而运营商可以用同一个网络来传输所有业务。
2.1 3gpp r4标准的体系结构
在核心网电路域部分,3gpp r4版本针对3gpp r99基于tdm的电路核心网进行了很大改进,提出与承载无关的电路交换网络(bicscn)概念,主要体现在网络采用分层开放式结构、呼叫控制与承载层相分离、话音和信令分组化,进而使网络由tdm中心节点交换型演进为典型的分组话音分布式体系结构。话音分组化,以数据包的方式承载,并由atm或ip网络来传输电路域的语音和信令。因此,接入网与核心网话音承载方式均由分组方式实现。
3gpp r4与3gpp r99版本相比较,在无线接入网的网络结构方面无明显变化,重要的改变是在核心网方面,主要体现在3gpp r4版本在电路域完全体现了ngn的体系构架思想,引入软交换的概念,实现控制和承载分开,3gpp r4的cs域将msc分为msc服务器和媒体网关(mg),将网关移动交换中心(gmsc)分为gmsc服务器和mg,msc服务器和gmsc服务器承担控制功能,主要完成呼叫控制、媒体网关接入控制、移动性管理、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认证和计费等功能。mg执行实际的用户数据交换和跨网处理,各实体之间提供标准化的接口,主要完成将一种网络中的媒体格式转换成另一种网络所要求的媒体格式。除了msc服务器和mg外,其它3gpp r4版本的核心网设备,如hlr、vlr、sgsn和ggsn等都继承了3gpp r99的功能。3gpp r4标准的体系结构如图3所示。
图3 3gpp r4的网络结构
与3gpp r99相比,3gpp r4的无线接入网结构没有改变,只是在一些接口协议的特性和功能上有所增强,如对iu-b和iu-r连接的qos优化,改进了对实时业务的支持;iu上无线接入承载的qos协商,确保无线资源被更有效地利用;对iu-r和iu-b接口的无线资源进行管理优化,提高utran效率,改进服务质量等。而核心网部分ps(分组交换)域不变,电路域变化较大,主要体现在:3gpp r4将在电路域中传输的话音等业务放到ip承载网上,呼叫控制由软交换来实现。但此时的ip承载网已不是原来的分组域,因为此时的分组域还没有经过改造,不能保证实时业务的质量。
2.2 3gpp r4的特点与功能
3gpp r4的特点是将控制与承载分开,软交换msc服务器为其控制节点,从rnc处将控制流与信息流分开,信息流经过网关进入ip承载网,控制信息到msc服务器,进入控制层。与3gpp r99相比,3gpp r4版本中的wcdma系统核心网设备在选择多种的承载网络以及建立承载方式上有很大的自由度。
3gpp r4在电路域核心网中主要引入了基于软交换的分层架构,将呼叫控制与承载层相分离,通过msc服务器,mg将语音和控制信令分组化,使电路交换域和分组交换域可以承载在一个公共的分组骨干网上。3gpp r4主要实现了语音、数据和信令承载的统一,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承载网络的运营和维护成本;而在核心网中采用压缩语音的分组传输方式,可以节省传输带宽,降低建设成本;由于控制和承载分离,使得mg和服务器可以灵活放置,提高了组网的灵活性,集中放置的服务器可以使业务的开展更快捷。此外,由于3gpp r4网络主要是基于软交换结构的网络,为向r5的顺利演变奠定了基础。
3gpp r4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由于采用了分层结构,不同厂家的支持度不一样,产品成熟度不一样,可能出现隔离岛现象;由于新接口的引入,多厂家的支持需更多时间;ip技术在处理实时性业务时qos方面存在缺陷,且全球尚无大规模商用的先例。
3gpp r4的主要功能包括为电路域各实体间提供标准化接口,msc服务器通过h.248控制mg完成媒体间的转换;信令可用ip承载;语音分组化实现了网络带宽动态分配,并且对带宽要求有所下降;td-scdma无线接口技术在3gpp r4阶段被3gpp所接纳。
与3gpp r99相比,3gpp r4业务趋向实时化和多样化,主要包括实时传真、ps域实时业务切换、多媒体消息服务、面向分组数据服务的运营者决定的闭锁业务、在端到端应用透明的ps域流业务;定位业务的增强;vhe概念智能业务的增强等。
由于3gpp r4系统在核心网电路域采用了软交换技术,引入了全新的协议,并且国际上有3gpp r4系统的运营商也不多,同时,随着ngn技术的逐渐成熟,基于软交换技术的3gpp r4电路域核心网在业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3gpp r4是否具备基本的可用性,是否具备大规模组网的能力,是否能够满足接口的开放并具备多厂家供货环境的要求,都需要通过测试来进行验证。因此,在3g技术中引入3gpp r4部分的试验和测评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及时的。
目前,对3gpp r4版本wcdma系统核心网的全面测试仍在进行之中,3gpp r4版本核心网设备应具有的典型业务功能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不同厂家的msc服务器之间的互通比较简单可行,但要在短期内实现不同厂家的msc服务器和mg设备之间的互通,目前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些问题也值得运营商在选择3gpp r99或3gpp r4版本设备组网方案时加以关注。
3、3gpp r5
随着数据业务的增长和无线互联网的应用,wcdma的网络结构逐渐向全ip化方向发展,先是核心网,然后是全网ip化,r5成为全ip的第一个版本。
3gpp r5版本功能于2002年6月份确定。r5阶段接入网部分采用全ip,核心网部分主要是引入了ims域,它是基于ps(分组域)之上的多媒体业务平台,用于提供各种实时的或非实时的多媒体业务。r5的早期仍然保留电路域,话音由其实现;到后期cs和ps将完全融合,所有业务由ip承载,全网从接入到交换实现全ip化。r5阶段只完成了ims子系统的基本功能的描述,大量内容有待于在r6中解决。
3.1 3gpp r5标准的体系结构
3gpp r5在接入网部分通过引入ip技术实现端到端的全面ip化。这些技术包括hsdpa(高速下行链路数据分组接入)技术,其峰值数据速率可高达8~10mbit/s,时延更小;ue定位增强功能,3gpp r5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定位业务的实现手段。
在核心网,3gpp r5协议引入了ip多媒体子系统(ims)。ims叠加在分组域网络之上,支持ps域ip业务的标准化方案,由cscf(呼叫状态控制功能)、mgcf(媒体网关控制功能)、mrf(媒体资源功能)和hss(归属用户服务器)等功能实体组成,如图4所示。
图4 3gpp r5的网络结构
在3gpp r5网络结构中,呼叫控制部分是最重要的功能。cscf、mgcf、r-sg(漫游信令网关)、t-sg(传输信令网关)、mg和mrf共同完成了呼叫控制和信令功能。cscf与h.323关守或sip服务器相似。此体系结构是一个通用结构而不是基于一个具体的h.323或sip的呼叫控制解决方案。
hss替代了原有的hlr,它包含了原有hlr和auc的功能并对其进行了扩展。hss是网络中移动用户的主数据库,存储与网络实体完成呼叫/会话处理相关的业务信息(如用户标识符、编号和寻址信息)、用户安全信息(鉴权和认证等网络接入控制)、用户位置信息以及用户基本数据信息。hss和hlr一样,负责维护和管理有关用户的识别码、地址信息、安全信息、位置信息和签约服务等用户数据。与ip多媒体网络通信有关的信令只能通过cscf,而业务则直接通过ggsn就可。
mg可以作为终结点处理来自电路交换网的承载信道或分组网的数据流。mg支持媒体转换、承载控制和负荷处理(如编解码、回声抑制和会议桥接等),在ims中mg还要与mgcf进行交互以完成资源控制的功能。
sg完成ss7网络和ip网络之间的传输层信令转换。sg并不解析应用层信令消息(如map、cap、bicc或isup等),但可以解析低层的sccp或sctp等信令以便选择正确的路由。
mrf控制媒体流资源,或者混合不同的媒体流。cscf是与ims终端进行首次接触的节点,完成入呼叫网关功能、呼叫业务触发功能和路由选择功能,是最主要的软交换控制实体;mgcf负责处理协议的转换、控制来自cs域的业务等,它根据被叫号码和来话情况选择cscf,并完成pstn和ims之间呼叫控制协议转换以及控制ims的媒体网关(im-mg)通道的呼叫状态。mrf与所有业务承载实体协调业务承载事宜,而与cscf协商信令承载事宜。mrf提供媒体混合、复用以及其它处理功能。
cscf负责对用户多媒体会话进行处理,其功能包括多媒体会话控制、地址翻译以及对业务协商进行服务转换等。cscf实现了多媒体呼叫中主要的软交换控制功能,与ietf架构中的sip服务器类似。cscf根据功能的不同分为代理cscf、服务cscf、查询cscf。
mgcf控制与im-mg中媒体信道连接控制有关的呼叫状态并且与cscf通信,根据其它网络来话路由号码选择cscf,完成isup和ims呼叫控制协议的转换,接收信息并转发到cscf/im-mg。
与其它网络(如plmn、其它分组数据网、其它多媒体voip网络和2g继承网络gsm)的互连互通由ggsn、mgcf、mg、r-sg和t-sg协同完成。其它plmn网络与3gpp r5网的信令和业务接口是其gprs实体。cscf作为一个新的实体通过信令也参与此过程。到继承网络的信令通过r-sg、cscf、mgcf、t-sg和hss,而与pstn网络的业务承载接口通过mg。
3gpp r5版本中ims的引入,为开展基于ip技术的多媒体业务创造了条件。r5主要提供端到端的ip多媒体业务,除原有camel和osa业务外,新增加了支持sip业务的功能,如voip、poc、即时消息、mms、在线游戏以及多媒体邮件等。同时,为解决ip管理问题,ims引入了ipv6。目前,全球运营商正在进行基于sip协议的系统和业务测试,尤其是不同运营商的互通测试成为一个业界关注的焦点,它代表了未来业务的发展方向。业界普遍认为,wcdma将是运营商部署ipv6网络的最大推动力。
3.2 3gpp r5的新增功能
3gpp r5对初始的分组域进行了改造,由于这个分组域不能保证实时业务的qos。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增加了能保证移动多媒体业务实时传输的ims模块,到3gpp r5阶段核心网的改造基本完成,在这个网络中,业务是综合的,包括实时的、非实时的、话音、数据和多媒体等。由于r5版本中控制层、承载层与业务层完全分开,这种架构有利于新业务和新功能的引入,并能保证电信级的质量。
r5的新增功能主要包括增加了ims域,能够提供由ps域接入的基于sip的实时的和非实时的多媒体业务;引入了hsdpa,该技术能够提供高速下行分组接入,速率达8~10mbit/s,它是无线接口基于wcdma的演进,能提高系统容量和分组数据的吞吐量,并可以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ue定位增强功能;接入网部分通过引入ip技术实现端到端的全ip化;支持camel phase4;增强的osa。
相对于3gpp r4,r5由于标准定稿不久,同时大量业务因为时间关系,不得不推后到r6考虑,故ims域目前还无法完全取代3gpp r4分组化的cs域,即r5仍然需要3gpp r4分组化cs域的部署实现传统的实时性业务(如话音等),它只是3gpp r4的补充和满足ip多媒体业务需求的一个版本。
4、3gpp r6
到了3gpp r6版本阶段,网络架构方面已没有太大的变更,主要是增加了一些新的功能特性,以及对已有功能特性的增强。3gpp r6版本功能于2004年12月确定。
在r6版本中,umts移动网为ptt(一键通)业务提供承载能力,ptt业务应用层规范由oma(开放移动联盟)制定;用户经过wlan接入时可与umts用户一样使用移动网业务,有多个互通层面,包括统一鉴权、计费、利用移动网提供的ps和ims业务、不同接入方式切换时业务不中断;多个移动运营商共享接入网,且有各自独立的核心网或业务网。
3gpp r6版本计划推出以下功能,考虑到版本冻结时间,一些功能有可能推迟,成为后续r7版本的工作任务。
(1)引入hsupa,hsdpa属于r5中的内容,主要用于对下行分组域的数据速率进行增强;在r6中,3gpp正在致力于hsupa标准的制定。hsupa主要是用于对上行分组域的数据速率进行增强;
(2)多媒体广播和多播,网络需要增加广播和多播中心功能实体,多媒体广播和多播(mbms)业务对用户终端、接入网以及核心网均有新的需求,并需要对空中信道、接入网和核心网接口信令进行修改;
(3)增强空中接口,支持不同频率的umts系统,包括umts850、umts800、umts1.7/2.1ghz,增强了不同频率和不同系统间的测量;
(4)基于ps和ims的紧急呼叫业务,改变仅电路域支持紧急呼叫业务的现状,提出ims紧急呼叫业务,对ps有一定的影响;
(5)定位业务增强,支持ims公共标识,伽利略卫星系统应用于定位业务研究、ue定位增强、开放式移动定位服务中心——服务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接口;
(6)增强ran,从utran到geran(gsm/edge无线接入网)网络辅助的小区改变对网络的影响、天线倾角的远端控制、rab支持增强、iu-b/iu-r接口无线资源管理的优化;
(7)ims(ip多媒体子系统)第二阶段,这是在r5 ims第一阶段基础上提供的新特性,它包括ims本地业务/mm接口(ue与外部ip多媒体网之间的互通)、ims与cs互通、mn接口(im-mg与mgcf之间)增强、mp接口(mrfc与mrfp之间)协议定义、r6监听的需求和网络框架、pdf与p-cscf之间的gq接口策略控制、基于ipv4与基于ipv6的ims互通和演进、cx和sh接口增强、ims群组管理、ims附加sip能力、ims会议业务、ims消息业务;
(8)基于不同ip连接网的ims互通,3gpp ims用户与3gpp2 ims、固网ims等用户之间的互通;
(9)push业务,网络主动向用户push内容,根据网络和用户的能力推出多种实现方案;
(10)在线,实时了解用户的状态和可及性等信息;
(11)增强安全,基于ip传输的网络域安全,应用ipsec等安全技术;
(12)wlan-umts互通,用户经过wlan接入时可与umts用户一样使用移动网业务,有多个互通层面,包括统一鉴权、计费、利用移动网提供的ps和ims业务、不同接入方式切换时业务不中断;
(13)优先业务,指导电路域优先业务的实现,分组域和ims优先业务将来考虑;
(14)网络共享,多个移动运营商共享接入网,有各自独立的核心网或业务网;
(15)增强qos,提供端到端qos动态策略控制增强;
(16)计费管理,wlan计费、基于ip流的承载计费和在线计费系统;
(17)poc(无线一键通),umts移动网为ptt业务提供承载能力,ptt业务应用层规范由oma制定。
5、3gpp r7
3gpp在r7版本主要继续r6未完成的标准和业务(如mimo技术,包括多种mimo实现技术等),考虑支持通过cs域承载ims话音、通过ps域提供紧急服务、提供基于wlan的ims话音与gsm网络的电路域的互通、提供xdsl和cable modem等固定接入方式。同时,引入ofdm,完善hsdpa和hsupa技术标准。目前,r7标准正在制定中。
随着用户对多业务需求的不断提高,wcdma标准在不同的版本中引入很多新业务,使业务向多样化、个性化方向发展,代表性的有虚拟归属环境概念、引入基于ip的多媒体业务及其它形式多样的补充业务等。wcdma系统的整体演进方向为网络结构向全ip化发展,业务向多样化、多媒体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无线接口向高速传输分组数据发展,小区结构向多层次、多制式重复覆盖方向发展,用户终端向支持多制式、多频段方向发展。
6、结论
目前,全球主要设备厂商都在积极跟踪和研发基于wcdma技术的3g网络产品,日本docomo早在1991年就启动了wcdma的研发工作,并于2001年下半年推出wcdma可商用系统及产品样机。同时,wcdma商用进程也已开始,nec为日本的docomo提供了世界上第一个wcdma商用网,该网络在2001年5月开始试运行,并于2001年10月正式运行。欧洲也已完成wcdma国际漫游测试,全球各大运营商对参与wcdma运营持积极态度,国内几大运营商也在积极争取3g牌照,并竞相开展wcdma网络实验,为wcdma运营做前期准备。综观全球3g发展现状,3g技术正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而在技术发展与可演进能力方面,wcdma相比其它两种主流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

LOTO示波器实测过压保护芯片LP5300工作效果
显示技术变革之风起云涌,FFALCON雷鸟以MiniLED新品蓄势待发
法院驳回皇家KPN对宇龙酷派的全部诉讼请求
iTunes怎么备份照片_itunes备份照片在哪里
润和软件AI中枢平台AIRuns荣获“创新产品奖”
WCDMA标准化进展
全球招募丨第六届未来半导体产业发展大会演讲报名开启!
新品上线|鼎阳科技发布新一代SDS1000X HD系列高分辨率示波器
6P14小胆机制作,6P14 power amplifier
那些不按常理出牌的振荡电路
带鱼屏+升降镜头?颜值超高,但看到处理器?再见?
适用于传输少量数据的蓝牙低能耗技术
IBM助力客户斩获多项IDC中国未来企业大奖
三种write mode,你真的理解吗?
欧胜推出业界首款四核高清音频处理器SoC
全面屏小米6C强势来袭,将搭载澎湃处理器或年底前发布
苹果13有银色吗 苹果13都有哪些颜色
努比亚Z17、一加5区别对比评测:努比亚Z17线上全平台开售,跟一加5相比谁更值得入手?
国内外独立服务器的区别是什么
Adobe已经这么厉害了,为何还要帮助创意设计人才实现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