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 ]
1. 3月30日广汽发布弹匣电池2.0版本并现场进行枪击不起火试验,称未来将至少搭载在两款量产车型(确定实验用的是复合铜箔非铝箔,生产厂家可能为双星新材)。
2. 6月初,宝明pet铜箔在某电池厂高温循环跳水(1500多圈),同样时间,宝明宣布终止pet铜箔研发,除非客户指定pet,全力开发pp。
3. 6月21日,双星新材披露公告,取得行业内首个pet订单(和公司证券代表、投关等确认是动力电池,但订单具体信息不详)。
4. 6月21日,英联组织现场调研,披露了很多产业细节,强调大部分客户接受pet铜箔,公司也进行pp铜箔研发;pet为韩国东丽产(质量比苏州东丽质量好),根据东丽报价,4.5μ价格约12w/吨,给英联打了7折,pp也为进口(具体厂商、价格不详);英联表示可能因为有好的基膜,第一次做就成卷了,pp同样是,基膜十分重要。
5. 6月29日,继双星后,万顺发布行业内第二个订单公告,经相关渠道求证,基膜应该也为pet,但基膜生产厂商不详。
6. 6月29日晚,中泰组织交流会,对行业接连获得订单进行了点评,行业专家会上说,双星的订单应该是广汽(中创新航)的,且中创全面转向pet;基膜极度重要,双星新材的基膜目前已达到领先水平;电池厂商不管你用pet还是pp,只要符合我的要求就行,成本是第一要义;pet只要没有针孔,循环性能和pp相同,因为电解液渗透不进去;在外购基膜的情况下,专家自己做的成本在5元/平方米。
[ 分析 1] pet和pp到底是哪个?
1. 加工性能
pet属小分子结构,加工温度高附着力好,意味着更好的加工性能,适配更多工况,且溅射性能优异;pp是大分子结构,不耐高温,附着力差,溅射时利用溅射设备在pp表面先打一层镍铬的底层,增强金属铜和pp的粘结力,再继续用铜靶溅射,大家都知道产业上每多一道工序就是增加了成本,镍铬合金的价格大家可以去查一查,工序这一块成本显著提升。
2. 循环性能
去年复合集流体产业兴起前,二级市场就对产品参数大概进行了愿景“描述”,其中大家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循环次数要达到1800,但最近和z家、y家等电池厂交流,没有所谓的1800刚性的标准,双星和英联也提到,在和电池厂对接调整产品的时候,没有对所谓的循环指标进行约束,只是对几个重要的物理指标卡的非常严。
pet:因初代pet存在孔洞等原因,在去年的各家送样测试中在1000-1300圈时出现了溶胀的现象,但今年随着双星和东丽的基膜迭代,尤其是双星经过四次基膜迭代,基膜一致性和均匀性大大提高(有心人可以找一找双星的ppt看一看,葛林总那一版本)超越东丽水平,使得双星、英联都取得了很好的循环次数,据某卖方首席,双星的高温循环可能做到了1600-1700,超过国标和其他友商;
pp:去年金美pp送样某电池厂,1400左右跳水,今年5月,宝明pp再次送样,目前正在测试循环,结果目前未知。
3. pet和pp产能
我国是全球bopet第一生产和消费大国,双星新材又是全球bopet龙头,总产能120w吨,国内具备4.5μ薄膜生产能力的主要有双星、康辉等,双星具备自主聚合和基膜调配能力,基材完全自主可控;pp国内生产厂家为铜峰电子和东材科技,其中东材有3条pp线,年产能1500-2000吨,铜峰产量4500吨左右,整体产能满打满算6500吨,且并不具备改性能力,从英联披露的相关情况可以清楚知道。
结论:在pet循环次数满足国标后,pet因更好的加工性能,更低的成本,基材完全自主可控后,成为了众多电池厂的首选,尤其从供应链安全和产业降本角度来看,pet无二,双星、万顺率先取得订单也佐证了这一点;同时,pp因不耐高温,加工性能差,产能受限,基材不可控,综合成本高等原因,笔者断定,在未来1-2年内,pp基材会成为pet的备选甚至路线作废。
[ 分析2 ] 双星pet和东丽pet到底是哪个?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尤其在英联现场调研后,董秘表示,因为有好的基膜第一次就做成了,感觉“很简单”,那么我们来看双星的pet和洋人的pet对比。
1.基膜品质对比
上图是双星基膜迭代过程,孔洞明显减少,硅料分布更加均匀,与东丽的直观对比图找不到了,但当时从图上看出,观感比东丽要好,据当时放出的数据,其一致性、密实度、抗拉强度均好于东丽。
2. 基膜价格对比
双星新材对外销售价格2.2-2.3w/吨,东丽12w左右/吨(给了英联7折左右的折扣),对比很直观。
3. 基膜产能
双星坐拥120万吨pet产能,产线随时转化,机器均为国际一线布鲁克纳(薄膜)、多尼尔(厚膜);韩国东丽pet基膜产能大概3w吨。
结论:双星四次迭代特调后的基膜性能优异,成本远低于东丽,从产业端看,降本和供应效率无疑双星更胜一筹。
[分析 3] 各家实际成本预估?
去年ubs给了我们答案,ubs通过不同良率和不同基膜的价格,给出了pet铜箔的大概成本。
以双星为例,良率90%的情况下(据中航反馈,双星的加工性能良率大于92%),在基膜价格2.5w/吨的情况下(事实上基膜这块利润完全可以不要,基膜成本可以来到2w/吨),综合成本可以控制在3.27-3.57,这和双星给出的数据如出一辙;
其他厂家,如英联,在购买东丽基膜(6w/吨),良率70%的情况下,成本来到了6.63,尽管英联调研时说良率超80%,综合成本也在6元左右,3.5对比6元,孰高孰低?假如发动价格战?
结论:推动产业进步的最大动力就是降本增效,综合对比,双星综合成本最低,具备绝对的成本管控能力和话语权,这样的双星谁不爱呢?你是电池厂,你选谁?pet是最终方案...
新基建与产业互联网是实现科技普惠和包容性增长的重要土壤
关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作用以及测试方案的解析
基于NS4216的双声道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
年轻人正成为智能家居行业消费的主力军
船用仪表EMC与罗经安全距离
复合铜箔跟踪:PP已“死”,PET称王
Broadcom在MWC上发布新的针对Ice Cream Sandwich优化的芯片组
国产手机创新才能逆袭,有望占90%以上市场份额
DC-SE-2000线性可变差动变压位移传感器
阿里云iot宣布生活物联网平台2.0正式商用
AMD锐龙9 3950X高清图集
逻辑异或运算怎么算
太赫兹频段通信技术有哪些特点和优点?太赫兹频段通信技术有哪些应用领域分享
全球性反垄断大潮,正涌向互联网领域
基于CAN总线的半挂车安全预警系统设计
适用于复杂SoC的软件定义验证和确认环境
荣耀盒子Pro评测 造型简洁圆润亲和力十足
为什么面部识别系统的安全性值得考虑?
华为开发者贡献Linux内核补丁,将核心内核函数速度提升715倍
怎么去掉Orcad中元器件编号下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