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工信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截止2020年底,我国累计建设5g基站超过71.8万个,基本覆盖全国所有的地级以上城市,独立组网模式规模部署。用户规模也快速攀升,5g终端连接数超过了2亿。
按照规划,2021年,我国还将新建60万个以上的5g基站。5g网络如组网模式、功耗、频段等在建设过程中不断演进,对网络测试的需求也将持续升级。网络测试领导者viavi已经参与了中国5g从试点到商用全过程,并在2021 mwc上海期间演示了毫米波测试解决方案。
5g新功能将不断涌现
无线技术整体来看处于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5g已规模商用,5g技术仍在逐步成熟。在2021 mwc上海,viavi大中华区无线业务高级销售总监王兴扬对c114等媒体举例,5g目前没有实现vonr,语音还是回到4g,今年的站型将全部支持vonr。
“vonr语音质量如何?当前带宽水平下,一个基站同时可支撑多少vonr用户?vonr的实现方法有哪些?”王兴扬说,vonr引入了新的网元,对原有性能如“长网”如何产生影响,业务吞吐量的影响等,尚待判断。这也带来对测试的新增需求。
“运营商、设备商都在某一程度上定义测试,我们既不能超前,也不能滞后。网络没有的功能,现在暂且不用考虑测试;网络非常成熟的功能,可以慢慢地移除。我觉得这是滚动发展的进程,5g还会有很长的发展时间,未来两三年不断有新功能涌现。”王兴扬说,“viavi主要的工作,就是帮助运营商、设备厂商验证并保证真正的服务质量。”
在产品层面,viavi的策略是根据客户尤其是运营商的需求而开发,运营商提供指向性需求,viavi会根据反馈,将相关指标排进产品开发路线图。还是以vonr为例,国外很多地区不存在打通电话的问题,但中国一个基站从400个到800个用户的变化,这种场景需要重新设计产品功能。再例如中国联通将要在冬奥会上使用5g毫米波,那么viavi就要推出毫米波测试方案。
去年爆发的疫情,造成了物理隔离,居家办公等方式使得网络流量飙升,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了网络测试。王兴扬透露,viavi设计仪器仪表产品会留有冗余,以及采用模块化设计,使得产品新功能开发更有弹性。“得益于国内体量较大的网络设计,有大量的冗余以支撑这样的过程,国内在疫情期间面临的网络问题相对较小。运营商优化网络流量配置,也是测试厂商的新机会。”
提前布局毫米波测试
在2021 mwc上海,毫米波成为一个醒目的展出主题,尤其是毫米波5g技术支撑冬奥会项目的相关应用,吸引了大量观众参观体验。毫米波作为5g的重要频段,已经在海外多国商用,不过国内首先商用了中低频段(sub-6g),对于毫米波还没有明确的建设时间表。
王兴扬表示,毫米波和sub-6g是相辅相成的,业界在探讨毫米波在工业互联网方面的应用,在民用市场,仍存在包括成本在内的一些问题。中国联通将在冬奥会上推出第一个毫米波试验网,届时可以直观感受到毫米波的性能优劣和应用价值。
从测试角度看,王兴扬认为,在今年的tdd测试中,原有站型比如三小区站型就不再测试,随着基站处理能力的增强,今年着重测试六小区站型,到明年毫米波肯定要进行测试。
“毫米波已经商用,因此其测试有很多经验和现成的例子可以借鉴,比如毫米波测试更复杂,需要暗室等环境。”王兴扬说,在国内,viavi和运营商探讨毫米波与sub-6g如何共生共存,理解运营商网络规划的顶层设计,以及用户流量增长进度带来的覆盖需求,从而开发相应的测试方案。
例如,毫米波在冬天和夏天的网络覆盖会有所差异。由于毫米波的穿透性差,冬天树叶掉了可能覆盖就会很好,而夏天树叶长起来就会有覆盖问题。目前国内运营商可能还未遇到此类问题,但vaivi已经在此方面有丰富经验,能够通过仪表产品帮助运营商进行网络规划和网络部署测试。
“毫米波技术在中国落地后,我们还需考虑和其他地区的差异,比如多种技术并存情况下,彼此的干扰及切换等问题。所以,我们既借鉴国际上的经验,也会有本地的独特洞察。我认为,毫米波最重要的还是要解决其成本问题,如果成本能很好地控制住,就会有很大的生存空间。”王兴扬表示。
目前,viavi在国内市场有近10套毫米波产品在销售,涵盖毫米波的宏基站、小基站测试。王兴扬预计,从今年6-7月份开始,运营商应该会有第一轮的毫米波基站评估测试。viavi也期望今年年底三大运营商的集采测试当中,毫米波会成为主要的新增测试方向。
2021-03-03 09:58c114通信网 关注发文
c114讯 3月2日消息(南山)根据工信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截止2020年底,我国累计建设5g基站超过71.8万个,基本覆盖全国所有的地级以上城市,独立组网模式规模部署。用户规模也快速攀升,5g终端连接数超过了2亿。
按照规划,2021年,我国还将新建60万个以上的5g基站。5g网络如组网模式、功耗、频段等在建设过程中不断演进,对网络测试的需求也将持续升级。网络测试领导者viavi已经参与了中国5g从试点到商用全过程,并在2021 mwc上海期间演示了毫米波测试解决方案。
5g新功能将不断涌现
无线技术整体来看处于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5g已规模商用,5g技术仍在逐步成熟。在2021 mwc上海,viavi大中华区无线业务高级销售总监王兴扬对c114等媒体举例,5g目前没有实现vonr,语音还是回到4g,今年的站型将全部支持vonr。
“vonr语音质量如何?当前带宽水平下,一个基站同时可支撑多少vonr用户?vonr的实现方法有哪些?”王兴扬说,vonr引入了新的网元,对原有性能如“长网”如何产生影响,业务吞吐量的影响等,尚待判断。这也带来对测试的新增需求。
“运营商、设备商都在某一程度上定义测试,我们既不能超前,也不能滞后。网络没有的功能,现在暂且不用考虑测试;网络非常成熟的功能,可以慢慢地移除。我觉得这是滚动发展的进程,5g还会有很长的发展时间,未来两三年不断有新功能涌现。”王兴扬说,“viavi主要的工作,就是帮助运营商、设备厂商验证并保证真正的服务质量。”
在产品层面,viavi的策略是根据客户尤其是运营商的需求而开发,运营商提供指向性需求,viavi会根据反馈,将相关指标排进产品开发路线图。还是以vonr为例,国外很多地区不存在打通电话的问题,但中国一个基站从400个到800个用户的变化,这种场景需要重新设计产品功能。再例如中国联通将要在冬奥会上使用5g毫米波,那么viavi就要推出毫米波测试方案。
去年爆发的疫情,造成了物理隔离,居家办公等方式使得网络流量飙升,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了网络测试。王兴扬透露,viavi设计仪器仪表产品会留有冗余,以及采用模块化设计,使得产品新功能开发更有弹性。“得益于国内体量较大的网络设计,有大量的冗余以支撑这样的过程,国内在疫情期间面临的网络问题相对较小。运营商优化网络流量配置,也是测试厂商的新机会。”
提前布局毫米波测试
在2021 mwc上海,毫米波成为一个醒目的展出主题,尤其是毫米波5g技术支撑冬奥会项目的相关应用,吸引了大量观众参观体验。毫米波作为5g的重要频段,已经在海外多国商用,不过国内首先商用了中低频段(sub-6g),对于毫米波还没有明确的建设时间表。
王兴扬表示,毫米波和sub-6g是相辅相成的,业界在探讨毫米波在工业互联网方面的应用,在民用市场,仍存在包括成本在内的一些问题。中国联通将在冬奥会上推出第一个毫米波试验网,届时可以直观感受到毫米波的性能优劣和应用价值。
从测试角度看,王兴扬认为,在今年的tdd测试中,原有站型比如三小区站型就不再测试,随着基站处理能力的增强,今年着重测试六小区站型,到明年毫米波肯定要进行测试。
“毫米波已经商用,因此其测试有很多经验和现成的例子可以借鉴,比如毫米波测试更复杂,需要暗室等环境。”王兴扬说,在国内,viavi和运营商探讨毫米波与sub-6g如何共生共存,理解运营商网络规划的顶层设计,以及用户流量增长进度带来的覆盖需求,从而开发相应的测试方案。
例如,毫米波在冬天和夏天的网络覆盖会有所差异。由于毫米波的穿透性差,冬天树叶掉了可能覆盖就会很好,而夏天树叶长起来就会有覆盖问题。目前国内运营商可能还未遇到此类问题,但vaivi已经在此方面有丰富经验,能够通过仪表产品帮助运营商进行网络规划和网络部署测试。
“毫米波技术在中国落地后,我们还需考虑和其他地区的差异,比如多种技术并存情况下,彼此的干扰及切换等问题。所以,我们既借鉴国际上的经验,也会有本地的独特洞察。我认为,毫米波最重要的还是要解决其成本问题,如果成本能很好地控制住,就会有很大的生存空间。”王兴扬表示。
目前,viavi在国内市场有近10套毫米波产品在销售,涵盖毫米波的宏基站、小基站测试。王兴扬预计,从今年6-7月份开始,运营商应该会有第一轮的毫米波基站评估测试。viavi也期望今年年底三大运营商的集采测试当中,毫米波会成为主要的新增测试方向。
CAN通信设备如何进行批量高效老化测试
如何估算出电线能承受的电流四种方法详解
云米的智能家电将实现全屋互联
详解石墨烯生物医用领域的应用
中国4G将大举来袭,各厂商严阵以待
5G新功能不断涌现,VIAVI提前布局毫米波
你的健康我买单:专业睡眠管理Fitband手环完全评测拆解
恒大/宇通/鹏辉等8个锂电项目河南“开花”
ATX-3000线束线缆测试仪在航空线束导通绝缘的应用
华为手机里的“麦田守望者”
语音识别芯片在车载智能语音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人员定位的行业应用以及五种定位技术大盘点
雷曼光电精进技术 5G+8K协同发展 未来已来加速想象
进一步扩充业务范围,益莱储/Electro Rent宣布收购电力设备租赁公司Intellirent
什么水银电池,水银电池是什么意思?
零线居然也带电?原因是什么?该怎么办?
5G知识点汇总
pcb电路板单面板的制作流程
力士乐比例阀的选型依据是怎样的
Intersil推出12芯锂离子电池组监测器,为混合动力及电动汽车电池系统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