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3日,由充电头网主办的“助力快充,选择合适的氮化镓功率器件”(线上直播)顺利举办。在本次线上直播中,充电头网邀请了国际知名电源芯片公司pi的资深技术培训经理jason yan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技术分享。
本次直播内容为pi适用于快充的电源芯片产品系列,获得了多家快充工厂及工程师的高度关注。下面是嘉宾jason yan与直播观众的互动问答,解答了pi相关innoswitch系列电源产品的疑惑。
互动答疑
q1:pi的powigan技术是如何做到既稳定又高效的?
a:pi的氮化镓技术集成进ic内部后,驱动特性更加可控,可靠性更高。不像采用分立氮化镓开关的方案,客户没有机会在产品研发期间对驱动电路进行改动。可以保证最终产品更加安全可靠。
q2:最新的innoswitch3-pd系列芯片内置的协议控制器是否支持电源厂商二次编程修改pdo或者apo?
a:usb pd的协议规范针对不同功率范围的pdo和apdo做了强制的规定。如客户希望增加其它规范外的特别的pdo,可与pi的技术人员联系,由pi对软件进行修改,然后写入后续批量供货的ic当中。
q3:innoswitch3-pd的参考设计,可以从哪里买到?
a:参考设计可以跟我们的代理商联系。
q4:lnnoswitch3-pd可以兼容其他的快充协议嘛?
a:这个ic是专门针对usb pd协议的,可以实现pps和qc4.0。其它oem大厂自己的协议暂时无法支持。
q5:innoswitch4不配clampzero可以单独使用吗?单独使用是不是就变成innoswitch3了?
a:不可以的。两个ic必须搭配一起使用才能完成有源钳位工作。
q6:flux link如何做到防止空间磁场干扰?
a:fluxlink技术我们不只是在消费类的电源当中使用,还用于工业类的更高母线电压的igbt驱动,那种应用环境干扰更加强烈,均可以安全可靠运行。所以不必对此加以担心。
q7:innoswitch3-pd能显著降低pd充电器的待机功耗吗?
a:可以的。因为微处理器已经集成进ic,所以其待机功耗不会受采用不同协议芯片的影响,批量生产中待机功耗一致性也更佳。
q8:minecap能和pi的innoswitch3系列电源芯片配合使用吗?
a:minecap可以跟任何pi的innoswitch一起工作,其主要针对输入滤波电容电路工作的。
q9:innoswitch3-pd内置的ntc温度检测,能够报告充电器内部温度给手机等设备吗?
a:只要手机跟pd控制器通讯就可将适配器内部的过温信息传递给手机端。
q10:为什么d+-没有集成啊?
a:usb pd应用并不会用到d+d-线,这种应用都是用typec口和电缆。协议沟通使用的是cc1和cc2线。
q11:请问 innoswitch gan 系列有可靠性评估报告吗,例如针对动态电阻的测评,或者 htol 测试报告?
a:公司技术部门有对其可靠性及各种严酷条件下进行测试。pi大批量的交货及市场上的占有率已经证明了其高可靠性和安全性。
q12:初次级的隔离,是采用什么隔离技术?
a:pi专有的磁感耦合fluxlink技术。ic内部的lead frame上制造两个线圈,互相耦合传输信号。
q13:innoswitch3-pd芯片最大可以实现多大功率输出?
a:最大功率可达100w。完全可满足usb pd 3.0的协议规范要求。
q14:innoswitch3-pd系列可以支持双口快充电源设计吗?
a:可以。每个口采用一套ac/dc单独供电即可。做到单口各自实现pd快充工作。但无法像innoswitch3-pro外加mcu那样,实现两个ac/dc输出的输出均流功能。
q15:innoswitch3-pd系列芯片内置的pd控制器只能支持pd快充协议吗?还是可以兼容pd以外的其他私有快充协议?
a:目前仅支持usb pd 3.0+pps以及qc4.0的快充协议。无法支持其它oem大厂的私有快充协议。
国产机器人助力锂电池制造降本增效
格林美在镍资源获取上再次行动
关于化学处理对OLED器件的影响报告
无感支付为什么这么火?究竟什么是无感支付?
三极管封装的管脚排序
PI相关InnoSwitch系列电源产品疑惑解答
为什么硬件测试如此重要
长盈精密可提供5G手机零组件,整体产能比较稳定
华信天线荣获2022年度卫星导航定位创新应用奖-金奖
vivo携手中国电信共建“爱心翼站” 助力用户畅享信息时代新生活
5G+工业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情况分析
正方科技有限公司携旗下众多智能电池惊艳亮相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
内联函数和普通函数的区别在哪里
腾讯云携手华大电子率先发布了物联网设备身份认证IoT TID服务
Buck Boost变换器的特性介绍
三星新折叠屏手机设计专利曝光采用了向外折叠设计和双弧形显示屏
磁带库的最大存储容量
智能手机小厂的逆袭路:折叠屏手机?
直线模组助力的“工业设计+3D打印”技能竞赛
微软与TomTom携手,将OpenAI大语言模型和Azure云服务融入车载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