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随着低压变频器技术的不断成熟,低压变频的应用场合决定了它不同的分类。单从技术角度来看,低压变频器的控制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它的技术流派。我们在此分析了以下几种控制方式:
正弦脉宽调制(spwm) 其特点是控制电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机械特性硬度也较好,能够满足一般传动的平滑调速要求,已在产业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这种控制方式在低频 时,由于输出电压较低,转矩受定子电阻压降的影响比较显著,使输出最大转矩减小。另外,其机械特性终究没有直流电动机硬,动态转矩能力和静态调速性能都还 不尽如人意,且系统性能不高、控制曲线会随负载的变化而变化,转矩响应慢、电机转矩利用率不高,低速时因定子电阻和逆变器死区效应的存在而性能下降,稳定 性变差等。因此人们又研究出矢量控制变频调速。 但是此种控制方式也是目前变频器普遍使用的控制方式之一。也是目前国产品牌使用最多的控制方式之一。
电压空间矢量(svpwm) 它是以三相波形整体生成效果为前提,以逼近电机气隙的理想圆形旋转磁场轨迹为目的,一次生成三相调制波形,以内切多边形逼近圆的方式进行控制的。经实践使 用后又有所改进,即引入频率补偿,能消除速度控制的误差;通过反馈估算磁链幅值,消除低速时定子电阻的影响;将输出电压、电流闭环,以提高动态的精度和稳 定度。但控制电路环节较多,且没有引入转矩的调节,所以系统性能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由于众多国产变频器在矢量控制上还与国外品牌有一定差距,因此 svpwm控制方式在国内的变频器矢量控制方式中比较常见。
矢量控制变频调速的做法是将异步电动机在三相坐标系下的定子电流ia、ib、 ic、通过三相-二相变换,等效成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交流电流ia1ib1,再通过按转子磁场定向旋转变换,等效成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直流电流im1、 it1(im1相当于直流电动机的励磁电流;it1相当于与转矩成正比的电枢电流),然后模仿直流电动机的控制方法,求得直流电动机的控制量,经过相应的 坐标反变换,实现对异步电动机的控制。其实质是将交流电动机等效为直流电动机,分别对速度,磁场两个分量进行独立控制。通过控制转子磁链,然后分解定子电 流而获得转矩和磁场两个分量,经坐标变换,实现正交或解耦控制。使用矢量控制,可以使电机在低速,如(无速度传感器时)1hz(对4极电机,其转速大约为 30r/min)时的输出转矩可以达到电机在50hz供电输出的转矩(最大约为额定转矩的150%)。对于常规的v/f控制,电机的电压降随着电机速度的 降低而相对增加,这就导致由于励磁不足,而使电机不能获得足够的旋转力。为了补偿这个不足,变频器中需要通过提高电压,来补偿电机速度降低而引起的电压 降。这个功能即为转矩提升。转矩提升功能提高变频器的输出电压。然而即使提高很多输出电压,电机转矩并不能和其电流相对应的提高。 因为电机电流包含电机产生的转矩分量和其它分量(如励磁分量)。矢量控制则把电机的电流值进行分配,从而确定产生转矩的电机电流分量和其它电流分量(如励 磁分量)的数值。矢量控制可以通过对电机端的电压降的响应,进行优化补偿,在不增加电流的情况下,允许电机产出大的转矩。此功能对改善电机低速时温升也有 效。矢量控制方式也因此成为国外品牌占领高端市场的一个重要的优势。
直接转矩控制(dtc)方式 该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上述矢量控制的不足,并以新颖的控制思想、简洁明了的系统结构、优良的动静态性能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地应用在电 力机车牵引的大功率交流传动上。 直接转矩控制直接在定子坐标系下分析交流电动机的数学模型,控制电动机的磁链和转矩。它不需要将交流电动机等效为直流电动机,因而省去了矢量旋转变换中的 许多复杂计算;它不需要模仿直流电动机的控制,也不需要为解耦而简化交流电动机的数学模型。
用简单控制电平来实现大多数的应用控制
行业方案|数商云新能源行业SRM供应商管理解决方案
微型新能源汽车推荐,看看有你喜欢的吗?
17年的开年第一“机”红米note4x和魅族中的魅蓝5s该选谁?
四个常见的电路板质量问题
低压变频器的控制方式有哪些
6p1电子管参数详情
关于推进城轨智能运维发展的几点思考
二十年来目标检测领域的关键技术,思路非常清晰
Facebook做了一份AI年度总结
恩智浦半导体USB Type-C连接器
普源DG1000Z信号源,逐点生成任意波
不降低网络下还能实现5G网络节能吗
如何更健康护眼的参与线上教育,贝投影NEW F3是首选
华为联合伙伴发布首个《数据中心电力模块预制化技术规范》
特斯拉机器人作动器的动力关节结构示意图
预测:到2025年,将有超过400亿个IoT设备
增强现实(AR)与区块链一样,是2018年五大最具突破性的技术之一
昂科ic烧录器更新支持烧录SinoWealth中颖电子的32位微控制器SH30F9020P
专家点赞!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六自由度激光自动精准跟踪测量关键技术”项目通过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