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tmc会议上,有企业对新一代电驱动系统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做了总结。
part 1
电驱动技术发展的趋势
电驱动系统技术,是整车能耗的核心关键因素,在全球的电动汽车三电水平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从目前的整体发展趋势来看,电驱动的发展主要包括以下的特征:
◎ 更轻盈:通过多合一深度集成方案,将电机、电控、减速器、电源控制等多个子部件集成在一起,从而降低成本、减轻重量,并提高整车性能和灵活性。不同的集成方案包括8in1、7in1、6in1、5in1和3in1等,有些方案甚至朝着芯片级集成、域控开发方向发展。
◎ 更高效:通过采用800v高压扁线定子技术,高效油路设计,以及温度补偿修正等技术手段,提高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从而减少能量损耗和提高整车续航里程。
◎ 更安静:为了降低噪声和振动,新一代电驱动系统采用多系统耦合nvh开发和多目标优化技术,从整车和电驱动系统两个层面优化nvh性能,以提供更加安静舒适的乘坐体验。
◎ 更智能:通过采用域控技术、软件集成开发和虚拟化技术,将不同功能模块进行独立封装,并通过hypervisor系统进行调度,从而实现高效的核资源分配和系统独立性,提高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在新一代电驱动系统的迭代下,围绕轻量化、高效化、降噪化和智能化,这些特征也使得车企和tier1的分工体系面临巨大的挑战。
更轻盈|多合-进行轻量化减重
更高效|优化驱动效率,降低整车能耗水平
更安静| 驱动和整车能感受到更好的nvh特性
更智能| 打通驱动部分和整车模式的壁垒
part 2
集成化带来的挑战
电动驱动系统中多合一的发展趋势是目前规避不了的事实,并不是每个工程人员都认同多合一的发展方向,需要仔细分析每个方案的价值和效果。
多合一的集成方式
目前车企和零部件企业,都在根据自身的开发能力选择相应的集成方案,现阶段大多倾向将大小三电进行集成。从车企来看,准备为未来的芯片级集成即域控开发做准备,倾向将动力系统的相关控制器进行集成,开发出七合一,八合- -等产品。
● 多合一系统的结构和优势
简单来说,多合一系统是一种复杂的集成体系,其结构包括至少三个主要子部件。它整合了电驱动系统(包括电机、电控、减速器等)和电源控制系统(包括obc、dcdc、pdu等),还有vcu、bms等。
多合一系统的集成带来了多方面的优势:
◎ 成本降低:通过共享壳体、线束、连接器等硬件,结合电子电路和软件算法,实现bom降本。
◎ 供应链简化:多合一方案有助于简化oem供应链的管理,缩短开发周期,高效降本。
● 市场趋势和挑战
根据ne研究院的数据分析,多合一方案的渗透率在电驱动系统中迅速提升,当前已超60%。2022年,比亚迪等厂商在高度集成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自制系统的比例高达97.7%。这导致更多车企加强系统自研需求,同时tier1供应商需改变价值链位置,增加研发投入。
在中国,电驱动领域的tier1的挑战在于,如何在高度定制的多合一系统的产业链中生存下来。解决方案在于一方面要保持关键技术领先,另一方面要控制成本,实现更高性价比。
● 技术转型和行业观点
在行业内部,存在关于多合一发展的不同观点,经过交流总结如下:
◎ 主流趋势:多合一电驱动系统是电动汽车行业的主流趋势之一,能降低成本、减轻重量,提高整车性能。
◎ 快速渗透:多合一系统的渗透率在电动汽车行业中快速提升,几乎所有的车企都在尝试做开发,主要是在前驱的纯电动车型里面尝试。
◎ 车企对技术需求增强:车企要求更多掌握零部件的关键技术,这使得国内电驱动产业的分工出现了变化,tier1供应商价值链上的位置转移。
◎ 技术挑战:目前多合一方案的发展还面临一些技术挑战,例如emc、nvh和可靠性等问题需要持续研发和改进。
◎ 发展方向:目前,多合一的产品形态正在从机械结构集成向电力电子深度集成发展,未来可能朝向芯片级集成、动力域控制器等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多合一方案带来了诸多好处,但并非每个企业都认同其发展方向,很多第一线的研发工程师,从可靠性和售后维修方面提出了非常尖锐的观点。
part 3
如何设计高集成度电驱动emc的设计
emc(电磁兼容性)是新一代电驱动系统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多合一深度集成,设计起来难度很大,如何解决深度集成所带来的电气干扰和干扰耦合等问题。电机控制模块、电源模块、pdu集成为多合一控制器后,其emc如果需要达到单模块同样的等级,需要更多的设计。
挑战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向:
◎ 多合一对外电气接口增多
◎ 内部多模块存在干扰耦合
◎ 高低压之间干扰耦合
emc解决方案基于可识别的风险点,可在设计阶段采取以下措施优化:
● 端口滤波:
◎ 高、低压端口布局上分离:将高压和低压端口分开布局,避免相互干扰。
◎ 高低压线束空间布局间隔5cm以上:保持高压和低压线束之间的最小距离为5厘米,减少串扰。
◎ 禁止高低线束布局交叉:防止高压和低压线束相交,防止干扰。
◎ 高压线束设置屏蔽层:对高压线束进行屏蔽,减少辐射和敏感性。
● 分腔设计
将电控模块和电源模块分开设计,通过仿真测试来排查功率模块之间的相互干扰情况。
● 隔离屏蔽
◎ 端口防护部件布局:对端口设置防护部件,如磁环等端口滤波器,用于减少骚扰频段的影响。
◎ ac输入、dc输出端口设计两级滤波:对ac输入和dc输出端口分别设置两级滤波器,以减少干扰。
◎ 其他端口设计磁环等端口滤波:对其他端口也采用磁环等滤波器,以降低干扰。
◎ 板内gnd与fg直连:板内的地线(gnd)与机壳(fg,frame ground)直接连接,提高设备的地连接性。
● 接地设计
◎ 端口y电容滤波接地fg:在端口设置y电容滤波,并将其接地到机壳,以提高接地效果。
◎ 高压线束屏蔽层两端接地:对高压线束的屏蔽层两端接地,以提高屏蔽效果。
◎ 板内低压端口设置tvs与电容进行钳位抑制静电及瞬态浪涌波形:在板内低压端口设置tvs(穿孔式变压器)和电容来抑制静电和瞬态浪涌。
● 防雷击浪涌设计
ac端口设置共模抑制电感、放电管、压敏电阻等进行防雷击浪涌设计。
小结:电驱动设计是一个不断努力的过程,是把先进技术转化为优秀产品的艰辛旅程。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能力的差异将更明显地体现出差距来。
台湾5大芯片厂抢商机竟靠无线充电渗透率?
电动汽车里面的一种智能配电方案设计
芯片解密
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分析遥控开关门窗系统
Redis 不仅仅是内存数据库
电驱动技术发展的趋势有哪些 高集成度电驱动EMC设计
2019-2023年全球储能系统的电池市场规模将增长1477.40兆瓦
印度德里多个地铁站照明系统将从传统灯改为现代LED照明系统
ADUCM310多片堆叠片上系统功能优势介绍
Python如何解决无重复字符的最长子串问题
智能音箱概念股龙头有哪些_智能音箱概念龙头股一览
华为“截胡”苹果发布卫星通信功能
智能家居一体化解决方案
探讨影响测量仪器功率测量精度的关键因素
协作/四轴/Delta机器人基本构成及特点
这个日本酒店员工竟是机器人
人脸识别和指纹识别哪个安全?人脸识别和指纹识别的利弊及风险
2019年最值得期待的五大智能家居功能盘点
虚拟现实沉浸式体验离不开VR头显
机器人太火,传统制造企业的机会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