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硅全称“可控硅整流元件”(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简写为scr,别名晶体闸流管(thyristor),是一种具有三个pn结、四层结构的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可控硅体积小、结构简单、功能强,可起到变频、整流、逆变、无触点开关等多种作用,因此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中,如调光灯、摄像机、无线电遥控、组合音响等。
其原理图符号如下图所示:
从可控硅的电路符号可以看到,它和二极管一样是一种单方向导电的器件,只是多了一个控制极g,正是它使得可控硅具有与二极管完全不同的工作特性。可控硅是可以处理耐高压、大电流的大功率器件,随着设计技术和制造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大容量化 。
可控硅的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
三个pn结(j1、j2、j3)组成4层p1-n1-p2-n2结构的半导体器件对外有三个电极,由最外层p型半导体材料引出的电极作为阳极a,由中间的p型半导体材料引出的电极称为控制极g,由最外层的n型半导体材料引出的电极称为阴极k,它可以等效成如图所示的两只三极管电路。
下面我们来看看可控硅的工作原理:
如下图所示,初始状态下,电压vak施加到可控硅的a、k两个端,此时三极管q1与q2都处于截止状态,两者地盘互不侵犯。
此时vak电压全部施加到a、k两极之间,这个允许施加的最大电压vak即断态重复峰值电压vdrm(peak repetitive off-state voltage),相应的有断态重复峰值电流idrm(peak repetitive off-state current)
如下图所示,电压vgk施加到g、k两极后,q2的发射结因正向偏置而使其导通,从而产生了基极电流ib2,此时q2尚处于截止状态,可控硅阳极电流ia为0,q1的基极电流ib1也为0,电阻r2上也没有压降,因此q2的集电极-发射电压vce2为vak,这个电压值通常远大于vbe2,即使是在测试数据手册中的参数时,vak也至少有6v,实际应用时vak会有几百伏,因此,三极管q2的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开始处于放大状态。
只有在g、k加上正向电压后,才可以触发可控硅的导通,这个触发电压的最小值称为门极触发电压vgt(gate trigger voltage),这个值就是一个pn结的结电压(不是电池电压vgk),此时流过控制极的电流称为门极触发电流igt(gate trigger voltage)
刚刚进入放大状态(微导通)的三极管q2将基极电流ib2进行放大,相应集电极的电流为ic2,其值为(ib2×β2),尽管放大了β2倍,但此时的ic2还比较小,因此ia与ib1也比较小(但是已经不为0了),电阻r2中也有微小电流,可以看成一个完整的电流回路,但此时的q2的集电极-发射极压降仍然很大。
与此同时,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一直是vak(最高电压),集电极一直是较低的电压(vbe2),只要基极设置合适的电压,就可以进入放大状态,所以一直卧薪尝胆、蛰伏待机。q2集电极电流ic2的出现,使得三极管q1有机可乘。
处于微导通状态的三极管q2形成的回路使三极管q1基极所欠缺的电压一步到位,时机终于成熟了,三极管q1也因此刚刚进入放大状态(微导通)!由于ib1与ic2是相同的,ib1经q1放大后,其集电极电流ic1=(ib2×β2×β1),这个电流值又比ic2增大了β1倍。
三极管q1放大后的集电极电流ic1无处可逃,只好往q2的基极去钻(不会跑到电阻r1这边来,因为电压vgk肯定比vbe2要高,水往低处走),ic1就变成了ib2,三极管q2的基极电流ib2被替换成了(ib2×β2×β1),比原来增加了(β2×β1)倍。
所谓人多好办事,这个更大的基极电流ib2第二次被三极管q2放大,此时的ic2就是(ib2×β2×β1×β2),然后又重复被两个三极管交互进行正反馈放大,周而复始。
在这个过程中,三极管q2的集电极-发射极压降越来越小,阳极电流ia的电流也越来越大,最终q2饱和了(q1也不甘示弱,节奏妥妥地跟上),最后就成为下图所示的:
当q1与q2充分导通后(可控硅导通),a、k两极之间的压降很小,其实就是q1发射结电压vbe1 + q2集电极-发射极饱和电压vce2,这个电压称为正向通态电压vtm(forward on-state voltage)
可以看到,vak的电压值最终全部加到电阻r2上面,整个过程就是由电压vgk引发的“血案”,原来r2电阻上没有任何压降,vgk电压触发可控硅后,vak电压就全部加在电阻r2上面了。
可控硅完全导通后,流过a、k两极的电流即为通态电流it(on-state current),实际应用时,vak通常是交流电压(如220vac),因此常将此参数标记为通态平均电流it(rms),指可控硅元件可以连续通过的工频正弦半波电流(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值,而此时流过g、k两极的电流即为门极电流ig(gate current),这个门极控制电流不应超过门极最大峰值电流igm(forward peak gate voltage)
当vak是交流电源的负半周时,可控硅因为a、k两极加反向电压而阻断,此时允许施加的最大电压称为反向重复峰值电压vrrm(peak repetitive reverse blocking voltage),由于可控硅阻断时的电阻不是无穷大,此时的电流称之为反向重复峰值电流irrm(peak repetitive reverse blocking current)。
这两个值与之前介绍的idrm、vdrm是一样的,只不过idrm、vdrm是在控制g极断开、可控硅阻断状态下测量的,而irrm、vrrm是在可控硅a、k极接反向电压下测量的。
如果在可控硅阳极a与阴极k间加上反向电压时,开始可控硅处于反向阻断状态,只有很小的反向漏电流流过。当反向电压增大到某一数值时,反向漏电流急剧增大,这时,所对应的电压称为反向不重复峰值电压vrsm(peak non-repetitive surge voltage)。
上面我们只是把r2(与r1)作为象征性的限流电阻,其实r2完全可以是负载,如电灯泡,如下图所示:
当g、k两极没有加正向电压时,a、k之间相当于是断开的,灯泡不亮
当g、k加上正向电压后,a、k之间相当于短路,所以vak电压全部加在电灯泡上使其发光。
由地盘之争引发的“血案”就此完结!
但是还有下文哦!
如果在a、k之间充分导通后,我们拿掉电压vgk企图让灯泡熄灭,如下所示:
很遗憾,没有成功,灯泡还是一往无前地发射出嘲笑我们的刺眼光芒,因为这个时候vgk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尽管没有vgk,可控硅内部还是会有三极管电流正反馈维持可控硅的继续导通。
在门极g开路时,要保持可控硅能处于导通状态所必须的最小正向电流,称为维持电流ih(holding current)。还有一个擎住电流il(latch current),是可控硅刚从断态转入通态并移除g极触发信号后,能维持导通所需的最小电流。对于同一可控硅,通常il约为ih的数倍。
导演,我没看懂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其实这与数字电路中的电平是相似的,如下图所示:
如果一个低电平要让另一方认为是高电平,那必须要超过voh(上图的4.5v),一旦这个低电平变成了高电平,继续让另一方认为是高电平,只需要不低于vih(上图的3.5v)即可,维持这个高电平的代价显示更低一些。
那么有什么办法让电灯泡灭呢?
有一种办法很明显,就是使电流ia下降到不足以维持内部正反馈过程,可控硅自然就阻断了,灯泡也会随之熄灭,也就是把vak电压降下来。这个地球人都知道,你vak虽然是大boss,但让我为你开路总得留下点买路钱吧!只要降低电压vak让ia小于ih,那么可控硅就断开了(或在a、k两极加反向电压,其实这与降低电压vak是一个道理)。
但问题是,大多数时候vak的电压不会那么容易(主动)下降,我帮主当得好好的,凭什么让我下台?老子有的是钱!
狡兔死,走狗烹,电压vgk深谙其中道理,也早早从“门极关断可控硅”手中重金买下简单的办法让灯泡熄灭。你丫的,我给你立下汗马功劳不让我当帮主,只有拆你的台了。如下图所示:
将电压vgk反向接入g、k两极后,想让三极管q2截止继而让可控硅进入阻断状态,但还是无法成功,因为可控硅导通后处于深度饱和状态,就算加反向电压也是无效的。
如果反向电压增大到某一数值时,反向漏电流急剧增大,此时所对应的电压称为反向门极峰值电压igm(reverse peak gate voltage),使用时不应超过此值。
上面我们讨论的是常用的p型门极、阴极端受控的可控硅,还有一种不常用的n型门极、阳极端受控的可控硅,其原理图符号如下图所示,两者的原理是完全一样的,读者可自行分析一下。
下图的典型可控硅应用电路,可以用来调节灯泡的亮度。电路输入的220v交流电压经桥式整流后得到脉冲直流电压vp,此时可控硅vt为阻断状态,电路是不导通的;
随着脉冲直流电压vp通过可调电阻rp1、r1对电容c1进行充电,当电容c1上的电压足以触发可控硅vt时,可控硅导通后负载回路畅通,从而使电灯泡点亮,如下图所示:
调节可调电位器rp1即可控制电容c1的充电速度(充电常数越大充电速度越慢),这样施加在灯泡上的交流电压的平均值就可以随之调整,从而调节电灯泡的高度。
Shell脚本中的变量详解
腕带的作用及选择方法
关于提高功率和降低燃油耗的电辅助增压方案设计
高通承诺未来一代的骁龙在运行Windows时表现会更好
EMC实践工作中,如何避免静电放电干扰
可控硅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想要布局物联网 这个关键缺一不可
传说中的上汽“L”项目终于露出了实锤
88E1548P MACSec使用-Ingress Pipe
设计桥式整流电路要考虑什么
win7 ISO镜像安装win7后怎么激活,步骤是怎样的
无人机反制设备为什么越来越受欢迎
DIY机器人系列:工程师自制蓝光呼吸WIFI机器人
4G TD-LTE测试解决方案全方位解读
安世半导体致力于为中国汽车半导体保驾护航
特斯拉加州弗里蒙特工厂的Model 3生产线,将停产两周
电吹风发热丝电阻丝点焊机特点的介绍
弹片微针模组能大大提高手机OLED屏幕的测试效率
国外使用超显微镜观察到锂离子在电化学充放电过程
使用stop、suspend方法来中断线程的坏处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