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5g商用的全面开启,如何构建高质量、强健的网络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尤其是5g核心网的规划和建设策略,更是直接关系到5g网络的后续发展。与此同时,如何促进5g和工业、交通等行业融合,“孵化”能够颠覆传统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杀手级”应用,也成为业界研究和探索的重点。
5g时代,海量的智能终端将会接入网络。面对以自动驾驶为代表的超低时延业务,以智慧城市、智慧家庭为代表的超大连接业务和以ar/vr为代表的超高带宽业务等应用场景,现有核心网已无法满足未来多场景接入和业务的多样性需求。为此, 5gc(5g核心网)系统引入了一系列新技术,包括nfv、服务化架构(sba)、c/u分离、网络切片以及mec等来实现及支撑各种新业务场景,为未来面向各行各业的海量应用落地奠定坚实基础。
5g核心网系统结构
根据3gpp规范,5g核心网采用服务化架构(sba)设计,虚拟化方式实现。
5g核心网控制平面功能采用基于服务的设计理念,来描述控制面网络功能和接口交互,并实现网络功能的服务注册、发现和认证等功能。服务化架构下,控制平面的功能既可以是服务的生产者(producer),也可以是服务的消费者(consumer),消费者要访问生产者的服务时,必须使用生产者提供的统一接口来进行访问。
采取服务化(sba)设计,可以提高功能的重用性,简化业务流程设计,优化参数传递效率,提高网络控制功能的整体灵活性。同一种nf可以被多种nf调用,从而降低nf之间接口定义的耦合度,最终实现整网功能的按需定制,支持不同的业务场景和需求。
5g核心网的关键特性包括:一、控制面采用服务化架构(sba),接口统一,简化流程;二、控制和承载完全分离,控制面和用户面可分别灵活部署与扩容;三、采用虚拟化技术,实现软硬件解耦,计算和存储资源动态分配;四、支持网络切片,灵活快速按需部署网络;五、支持mec,有利于低时延、高带宽等创新型业务的部署。
5g核心网关键技术
图1:5g核心网c/u分离架构。
5g核心网拥有五大关键技术,分别是c/u分离、网络切片、边缘计算、虚拟化技术以及语音业务方案。
c/u分离
现有移动核心网网关设备既包含流量转发功能,也包括部分控制功能(信令处理和业务处理),控制功能和转发功能之间是紧耦合关系。5g核心网实现了控制与转发的彻底分离,网络向控制功能集中化和转发功能分布化的趋势演进,如图1所示。
控制和转发功能分离后,控制面采用逻辑集中的方式实现统一的策略控制,保证灵活的移动流量调度和连接管理,同时减少了北向接口,增强了南向接口可扩展性。转发面将专注于业务数据的路由转发,具有简单、稳定和高性能等特性,便于灵活部署以支持未来高带宽、低时延业务场景需求。
网络切片
5g网络需同时支持embb、urllc、mmtc等完全不同的业务场景,但实际上很难用一张统一的网络来满足所有业务千差万别的需求。为此,网络切片的概念应运而生。
网络切片是5g网络的重要使能技术,基于网络切片方案来满足不同业务类型、业务场景以及垂直行业的特定需求。网络切片就是利于虚拟化技术,在统一的网络基础设施上,虚拟出多个不同的逻辑网络,来分别满足不同的业务/用户需求。网络可按不同的业务、客户群等多种维度来切分。网络切片是端到端的逻辑子网,涉及核心网、无线接入网、ip承载网和传送网,需要多领域的协同配合。不同的网络切片之间可共享资源也可以相互隔离。3gpp定义的网络切片管理功能包括通信业务管理、网络切片管理、网络切片子网管理。
边缘计算
mec(移动边缘计算)通过将计算存储能力与业务服务能力向网络边缘迁移,使应用、服务和内容可以实现本地化、近距离、分布式部署,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embb、urllc以及mmtc等应用场景的业务需求。5g将mec理念和需求融入架构设计中,从网络层面支持mec(业务层面在etsi定义)。
流量识别和本地分流:5gc识别本地流量和业务,选择upf并将用户流量路由到本地数据网的app。
会话和业务连续性:在用户或af发生移动或迁移时保持业务和会话的连续性。
用户面选择和重选:根据af的要求或其他策略实施用户面的选择或重选。
网络能力开放:5gc和af通过nef进行交互实现对网络功能的调用。
qos和计费:pcf为本地流量提供qos控制和计费规则。
mec使得运营商和第三方业务可以部署在靠近用户接入的位置,通过降低时延和负荷来实现高效的业务分发,节省传输带宽,降低运营成本,改善用户体验,加速创新型业务的开发和部署。
虚拟化技术
5gc虚拟化方式主要包括虚机、虚机容器以及裸容器。
虚机方式标准及应用更成熟、隔离性好、更安全,但是启动慢(分钟级)、性能低下、镜像尺寸较大。
容器技术资源利用率高、启动快(秒级)、弹性扩缩容快(秒级),但是隔离性弱、安全风险大,且生态系统不成熟、标准化进度慢,目前在电信领域应用并不成熟。
虚机容器方式介于两者之间,实现难度小,但需要对mano进行改造以支持容器技术。
虽然5g核心网是原生云、微服务架构,采用容器技术来部署核心网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但是为降低开通和解耦难度,建议5g建设初期采用虚机或虚机容器方式,积累虚拟化经验。
语音业务方案
5g网络建设初期,迅速实现全网覆盖难度较大,为避免频繁切换,保持语音连续性,5g初期建议使用eps fallback方案回落到4g,提供volte语音业务。后期当5g网络覆盖性能全面提升时,逐步演进到vonr。
eps fallback方案由于需回落4g,其呼叫建立时延比volte更长。vonr方案适用于5g信号连续覆盖场景,其呼叫建立时延比volte更短,qos保障也优于volte。
5g核心网建设策略
建设思路
5gc网络建设应关注以下几方面:
一、4g与5g网络将长期并存、有效协同。考虑到与epc网络的互操作,5gc部分网元需要与epc网元合设。
二、5gc采用全新sba架构,网元及接口数量显著增加、标准成熟时间也不一致。为此,5gc网元需要基于业务需求、规范及设备的成熟度分阶段部署。
三、5gc原生支持nfv,因此5gc网络应采用云化方式部署,实现资源的统一编排、灵活共享。
四、5g核心网实现了彻底的c/u分离,控制面、用户面网元按需独立建设。
五、5g网络建设初期,采用eps fallback方式回落4g网络,提供volte语音业务。
组网方式
对于5gc组网,可以采用大区集中与分省部署两种方式。
第一,大区集中式组网。5gc控制面网元(包括smf、nrf、pcf、udm、ausf、nssf等)主要集中部署在大区dc中心,负责多个省的5g业务,省层面部署5gc控制面网元amf。用户面网元upf基于业务应用场景,部署在大区、省、地市和区县层面(见图2)。
大区集中组网架构可以实现集约化运维管理,资源利用率高,但与现网组网方式差异较大,导致方案比较复杂,同时对容灾要求也高。
第二,分省组网。集团层面只部署业务、信令路由/寻址网元(骨干nrf和骨干nssf等),5gc控制面网元部署在各省dc中心。用户面网元upf基于业务应用场景,部署在省、地市和区县层面。
分省组网架构可以沿用现有运维管理模式及经验,各省可灵活开展业务,但资源利用率相对较低。
网元部署
(1)分层部署
5gc控制面网元的部署遵循虚拟化、大容量、少局所、集中化原则,应至少设置在两个异局址机房,进行地理容灾。用户面网元按业务需求进行分层部署,比如:设置在省层面,满足volte等业务需求;设置在本地网层面,满足互联网业务需求;设置在边缘,满足mec业务高带宽、低时延需求。
(2)4g/5g协同
5gc部分网元需具备4g网元功能以实现与4g网络的互操作,包括udm具备hss功能、smf具备pgw-c功能、upf具备pgw-u功能等。另外,smf/pgw-c可具备sgw-c功能,upf/pgw-u可具备sgw-u功能,以避免数据路由的迂回。
(3)分阶段引入
由于5gc各网元标准成熟时间不一致,因此需要基于业务需求、标准规范及设备的成熟度分阶段部署。初期网络建设仅部署5gc商用必需的网元,包括控制面网元amf、smf、nrf、pcf、nssf、udm、ausf、bsf等,用户面网元upf。
在5g网络建设中后期,结合业务需求、标准进展及设备成熟度适时引入其他5gc网元,主要包括nef(提供统一的网络能力开放)、udsf(非结构化数据存储功能)、sepp(用于5g用户国际漫游,与他网运营商5g互通)、smsf(用于为5g单模终端-物联网终端提供nas短信服务)、n3iwf(非3gpp接入的互操作网关)、nwdaf(网络大数据分析功能)等网元。
(4)容灾备份
5gc网络采用三级容灾备份机制:vnf组件备份(类似传统设备的板卡备份)、网元备份、资源池备份。通过三级容灾备份机制提高5gc网络整体可靠性。
5gc各网元备份方式包括:amf、smf/gw-c、upf/gw-u采用pool备份;udm/ausf/hss-fe、pcf采用n 1备份;udr、nrf、bsf、nssf采用1 1备份。
同时,5gc网络设备部署在核心节点城市的两个及以上dc机楼,实现了地理容灾。
资源池建设方案
不同于2g、3g、4g移动核心网,5gc原生支持nfv技术,5gc网络nfvi资源池建设应考虑以下方面。
首先,nfvi资源池的选择。5g核心网控制面网元应部署在核心云nfvi。核心云通常覆盖大区、省级机房和部分城域网核心机房。5gc用户面网元upf结合应用场景部署在核心云或边缘云。边缘云覆盖地市、区县等机房。
对于边缘云承载5gc网元upf,在某些场景下会受限于机房环境,对nfvi硬件设备数量、重量和功耗方面有精简需求,为此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可采用定制化的硬件设备。
其次,nfvi资源池内部组网。资源池内部组网采用leaf-spine架构,从设备、端口到链路进行冗余设计。
汇聚交换机eor负责nfvi资源池内跨机柜流量的互通,以及资源池同外部网络的连接。eor间采用堆叠技术提高链路冗余。接入交换机tor负责汇聚机柜内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流量。tor间采用堆叠技术。堆叠端口配置链路聚合,保证流量的负载均衡。
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端口应配置聚合,通过双上联冗余设计连接到不同tor,支持负载分担或主备模式,避免网口的单点故障。
根据流量功能和作用的不同,nfvi内部网络可分为四类平面:一、业务网络平面:承载5g网元的业务流量;二、存储网络平面:用于nfvi内存储数据的互联;三、vim管理平面:承载vim各组件间的api交互流量、以及相关控制信息;四、oam平面:主要包括pxe、oam硬件管理等用途。pxe网络用于操作系统的远程安装、引导及升级。oam网络主要用于承载远程监控nfvi的网管流量。
周边网络或系统建设
引入5g网络,会对周边网络及系统带来建设改造需求,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对相关网络的能力需求:4g与5g网络互操作需要对现网epc网络进行能力升级。5g用户的语音业务需要对现网volte ims网络进行能力升级以支持eps fallback方案。如果采用http proxy组网,可能会涉及对现网dra信令网进行能力升级。
第二,对支撑系统的能力需求:部署mano,包括vim、vnfm及nfvo的建设,vnfm部署通常采用与5gc网元同一设备厂家。ems是vnf业务网络管理系统,网管ems应按北向接口接入上级综合网管系统。同时,需对现有计费系统及业务开通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以支撑4g用户向5g网络迁移。此外,需评估分析5g对现有其他支撑系统(如综合网管、信令监测系统、安全系统等)的影响,制定合理的系统升级改造方案。
图2:大区集中组网架构。
总工点评:
当前,5g商用时代全面开启。从整个产业上看,5g技术日趋成熟,相关系统、芯片、终端等产品基本达到商用水平。与此同时,我国的电信运营商也在积极推进5g商用,陆续发布了各自的5g部署计划,并与垂直行业开展了深度合作,尤其是围绕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重点领域,合力推进5g应用发展。面对未来美好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基于5g万物互联时代的开启,如何推进5g核心网技术的持续创新,如何构建更加强健的网络是探索的重点。
计算机视觉中识别出的类别有什么用途
小米5c和荣耀8青春版,颜值都很高,你喜欢金属还是玻璃?
电子显示屏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影响光纤强度的问题分析
RoHS指令实施在制造工艺中的应用
如何构建高质量、强健的5G核心网?
笔记本显示屏类型
如何系统化构建智驾、座舱、车控及跨域 SDV架构?
基于ARM9的心电模拟发生系统设计
USB3.0接口ESD静电防护方案的特点是什么
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量子芯片温度计”
嵌入式开发流程与处理器区别
苹果M1内存位宽是A14的两倍
传送带对智慧中药房的提升到底有多大?
亚马逊员工计划对COVID-19感染进行为期两天的罢工
11月,汽车出口金额环比呈增长趋势,同比增长41.1%
爱立信在2019移动通信大会上展示了基于5G网络切片的远程手术技术
高功率激光器的切割参数及亮面切割技巧,你一定不想错过!
关于嵌入式技术的一些基础知识
出门问问TicWatchS2怎么样 更可以成为户外运动爱好者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