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技术在未来将何去何从

本期导读
20世纪让我们看见世界的电视屏幕,随着时代和科技的日新月异,如今的它,还是你当初认识的模样吗?
你一天盯着屏幕的时间有多久?5小时、10小时甚至更多……先不论其他,此时此刻,你正在通过手机屏幕在虚拟世界中徘徊。如今,现代显示技术早已代替印刷技术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而无处不在、形形色色的电子屏幕之上,也映照出现代人的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
现代显示鼻祖——crt
每个80、90后心中都有一个“胖子电视”,一台老电视承载了我们童年的春夏秋冬。crt(cathode ray tube,阴极射线管)显示技术几乎是20世纪所有显示器的标配。1897年卡尔·布劳恩发明创造出crt技术。电子枪发射高速电子,在偏转线圈控制下,高速电子改变角度击打在屏幕上的磷光物质使其发光,通过调节电子束功率,就会在屏幕上形成明暗不同的光点形成各种图案和文字。1925年发明家贝尔德利用旧收音机零件、霓虹灯管、光电管等器件变废为宝,手搓出世界上第一台显像管电视机。这被认为是crt显示器诞生的标志。同时也成为未来显示技术发展的一个新起点。
昔日的王者谢幕
双雄厮杀的平板显示时代
自诞生近一个世纪以来,crt历尽辉煌,其技术发展更是已登峰造极,优质的色彩还原度、高分辨率分以及响应时间让它在长时间以来备受青睐。但受限于crt技术原理,crt显示器制造尺寸始终难以超过34英寸,画面清晰度也不尽如人意,其笨重且庞大的身形更是为人所诟病。显然,诞生于二十世纪初的“残党”已难登上新世纪的大船。时间滚滚向前,显示领域进入等离子与液晶技术双雄厮杀的时代。而crt技术则被遗忘在历史尘埃之中,成为时代之殇。
等离子显示技术即便是放在今天也有其强悍的优势,2-3微秒的响应速度,主动发光实现更高的画面宽容度和动态对比度表现。可是,离子面板成本高昂的问题至始自终都未得到解决,连续亏本的状态自然无法维系等离子面板的继续发展。此外,等离子技术只掌握在极少数厂商的手中,高筑而起的技术壁垒也让其走入到孤立无援的境地。2013年末,最后一批坚守等离子技术的厂家正式宣布停止生产等离子显示面板,等离子面板技术黯然退出市场、成为绝唱,不知有多少用户闻之落泪,见之心伤。时至今日,等离子显示技术仍然是许多人心目中的白月光。
你方唱罢我登场,未来可期oled
技术创新的浪潮再一次奔涌向前,自从crt技术和等离子技术黯然退出历史舞台后,lcd在十年时间中几乎成为显示领域绝对的唯一霸主,俗话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十几年,当oled等其他技术陆续走出实验室进入大众市场之后,lcd似乎也将不可避免的要面临“被拍在沙滩上”的命运。
1987年伊士曼•柯达公司研究员发明了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因其具备面板结构简单、厚度薄、对比度高、响应速度快、温度适应范围广等液晶电视不可比拟的优势,被业内称为新一代的显示技术。
相比于lcd,oled的构造更为简单明了,当电流从非常薄的材料涂层上面经过时,会发出相应颜色的光。正因为屏幕自发光的特性,oled技术可以关闭独立的像素,即便在黑场过渡的情况下依然不会出现漏光现象,大大提高了对比度和画质表现。值得一提的是,oled还可以让色彩原生显示,画面的层次感、色彩的通透度和细节呈现都达到了lcd可望不可及的高度。
在z时代出生的“互联网原住民”,从小便被屏幕包围,oled屏幕可减少蓝光放射量,从而保护眼睛。不论其他,仅此一点,oled就能成为用户,尤其是广大父母的心头好。从iphonex采用oled显示屏开始,oled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席卷全球终端市场,而无法实现柔性的lcd逐渐失去“江湖地位”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柔性显示、全息影像等技术大行其道的环境下,oled的上位也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从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的crt到“昙花一现”的lcd,再到如今的正在悄然吞噬着市场oled技术,显示屏幕的改变,就是生活方式的改变。立足现在回望过去时,显示技术的发展显得那么不可思议,却又理所当然。而显示技术在未来将何去何从?我们拭目以待。


目前市场上流行的串口服务器有哪些功能
你知道如何使用称重传感器
华为鸿蒙系统的意义和作用
Unity开发进程中有哪些小技巧你必须知道?
松下全新基于云的解决方案KAIROS荣获卓越成就奖
显示技术在未来将何去何从
选择安防监控系统的方法
74hc164中文资料汇总(74hc164引脚图及功能_特性参数及典型应用电路)
使用全湿法去除Cu BEOL中的光刻胶和BARC
86中控面板方案,自带WIFI/蓝牙且支持硬件灵活选配
什么是电容?
Mini/Micro LED产业链全景图
2022年飞腾硬件生态产品手册发布
中国电信在南昌成功实现了跨省5GVR全景高清直播
优质电动车电机与劣质电动车电机的区别
“闻G起舞”,5G技术是否能够助力于工业机器人发展呢?
Redmi Note9系列将搭载骁龙750G处理器
eSIM技术是物联网的关键推动力之一
无线接入技术在中国的应用与相应频率规划
如何保护智能家居设备不受到网络黑客的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