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B荧光粉沉淀工艺对产品光型的影响

随着国内led产业链的日益成熟,产品原物料性能不断优化,各led封装厂家产品性能差异逐步减小,为争夺市场份额,价格战持续上演,产品降价不断刷新记录。产品物料最优组合,设备规模化生产等成为行业赚取利润的重要方式,同时产品工艺的细节提升,也将是封装产品性能稳定的重要因素,稳定决定成败,细节决定发展。
兆驰节能cob研发中心戴晓东(以下简称“笔者”)走访了部分客户,大部分应用技术人员预测,cob沉淀工艺产品应用将会大爆发,因为国际大部分知名cob厂商均使用此工艺,外观高端大气,上档次,产品胶体温度低,相同发光面产品功率可进一步提升,光密度更大,优势明显,随着大部分国内cob厂商均可批量生产沉淀产品,国际cob大厂的优势逐步降低。那么此工艺对产品光型是否有质的改变?在此,笔者浅谈荧光粉沉淀技术对产品光型的影响。
蓝光芯片激发荧光粉是目前最常规的白光制作方法,理想状态,均匀分布的荧光粉受均匀的蓝光激发,出光面将导出均匀的白光,产品光型完美,如图一,但目前大部分cob产品并非如此,较大的发光面芯片少,功率低,芯片周围荧光粉被充分激发,颜色偏白或偏蓝,与芯片距离相对较远的荧光粉不能完全激发,颜色偏黄,如图二,从而导致出光不均匀问题,如黄斑,蓝心等等异常。
通常我们可通过修改发光面或增加芯片数量,优化芯片排列,优化胶面结构等方式解决。成品应用端可通过透镜光学设计,增加晒纹,磨砂处理等方式进行优化,但通过设计二次光学透镜优化产品光型会牺牲太多光通量,同时设计开模高额投入蚕食企业利润,因此灯珠的最佳设计是整灯高性价比的关键,我们不仅关注灯具的外形设计,我们更注重产品的光品质,在功率、热量、光型、价格等综合考量下我们面临灯珠选择,其中可能会考虑沉淀工艺灯珠效果,具体光型效果如何,还需要根据透镜(反光杯)进行组合试验或模拟试验。
笔者多次进行透镜配光发现,荧光粉沉淀工艺产品光型的均匀度比常规工艺差,光型边缘呈现锯齿状,光型局部蓝斑明显等等问题,这似乎让我们失望,沉淀工艺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光照的完美效果,当然沉淀工艺产品光型也是可以优化,但会牺牲亮度,增加成本。部分透镜制作商坦言,cob产品荧光粉变薄,给透镜(反光杯)的设计带来挑战,透镜需要更复杂的光学处理杂光。因为部分透镜成像问题明显,根据凸透镜或菲涅尔成像原理,产品光型会还原灯珠的内部结构,沉淀工艺产品荧光粉沉入基板底部,胶面变得更清晰透彻,芯片排列更明显,当透镜成像问题明显,沉淀工艺将比常规不沉淀工艺更难配光。其中部分产品甚至出现蓝斑。
笔者始终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弄清问题的来源及本质,需要从源头解决问题,中途补救措施只能当临时对策,通用性不强。下面将对沉淀工艺及常规工艺的荧光粉分布进行微观剖析:
常规不沉淀产品出光均匀,如图一,芯片周围及上方均有荧光粉分布,出光相对均匀;沉淀工艺产品出光有蓝斑,如图二,常规芯片为五面出光,芯片上方有荧光粉覆盖,但芯片四个侧面无荧光粉包裹,其他荧光粉沉入基板底部,封装胶无荧光粉,芯片侧面蓝光直接导出胶面,成为光型中的蓝斑。


应用层提供互操作性的标准和开源计划
教会你如何对应设置切片软件参数
LG手机再出新品LG X4+发布 搭载骁龙425 定位中端市场
小米8青春版揭秘,或将采用镜面渐变色机身
317452号小行星命名为“吴汝康星” 又一颗小行星以中国科学家命名
COB荧光粉沉淀工艺对产品光型的影响
爱芯元智成功入选芯片/半导体领域企业名单
被高估的智能家居平台:苹果HomeKit能带来什么惊喜?
国家电网已累计建成投运“十三交十一直”特高压工程
IPv6规模化落地 阿里巴巴领头先行
关于成彭高速视频监控系统简单剖析
火花塞检查和更换图解
一份超详细的三星S10系列拆解报告,内部到底是怎样的?
数据中心CPU芯粒化及互联方案分析-PART2
linux系统和驱动中按键驱动的编写详解
汽车MEMS市场安装率节节攀升 汽车安全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马克-扎克伯陷入无援尴尬之地 Facebook危机何解
自动驾驶的中国商业模式是怎样的
手机信号放大器如何安装,需要注意什么
中兴拿下25个5G商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