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越来越多的无人机走进人们的生活。如何对这些飞行器进行监管,成为值得思考的话题。
27日获悉,复旦大学航空航天系天弩团队自主研发的“天弩”空中反无人机系统(以下简称“天弩”系统),用“无人机监管无人机”。复旦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航空航天系教授、飞行器设计研究所所长,项目“总师”艾剑良介绍,该系统集自动识别、跟踪、打击功能于一体,具有可超视距、低成本、适用范围广的优势。这将与成本高、管控范围小的传统监管手段形成互补,更加高效地排除安全隐患,维护公共安全。
校方表示,在“飞鲨杯”第六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中,团队最新开发的分系统——“helicarrier”多旋翼空中自主对接起降系统,获得全场最佳实物演示奖和常规赛道二等奖。
据悉,大赛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指导,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国际宇航联合会、中国航天基金会、中国宇航学会、中国航空学会联合主办。
在团队负责人之一、航空航天系2018级博士研究生王亮看来,传统监管成本高、管控范围有限;倘若遇到超视距、空飘物、雷达无法探测的目标,便无法实现有效管控。“弩”系统使用无人机监管无人机,实现了自动目标识别、跟踪定位、自主打击三位一体。这极大地降低了监管难度与成本。同时,小型无人机可以随时起降,也有助于适应更加复杂的环境,扩大泛用性。
2018年10月“天弩”空中反无人机项目正式启动。2019年7月,“天弩”系统1.0版本亮相第五届“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上海赛区金奖;8月,该系统参加第五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斩获全国一等奖。
了解到,“天弩”系统2.0版本已经诞生,在1.0版本实现预设路线自主飞行,自主识别跟踪目标,并进行有效打击的基础上,加入了多目标识别与跟踪、夜间工作模式、抗干扰等更先进的功能。
据介绍,新版本还初步实现了多平台协同组网。每一台无人机既是任务的执行者,又是信息的传递者。它们不仅可以各自执行好预设的任务,也可将图像、态势等信息,通过数据链、中继等形式,进行共享,传递给固定地面站、移动地面站。团队方面表示,这意味着少量工作人员,即可对大范围区域进行有效管控,进一步提高了空域监管效率和多任务能力。
据透露,平台无人机最大续航时间已达45分钟,小型任务无人机工程样机也已实现10分钟续航。在未来减重提高集成度后,成熟的“天弩”helicarrier系统有望实现6架无人机顺序自主起降,协同组网。
直流电机的基本组成 直流电机的主要缺点 直流电机的四种励磁方式
了解LED芯片常出现的六大问题
制作LED电子生日蜡烛电路图与工作原理解析
数据通信电路交换过程是笮怎样的?
微雪电子8个独立按键模块按钮简介
复旦研发“天弩”空中反无人机系统, 高效排除安全隐患维护秩序
罗姆实现无指向性遥控的无线通信模块
以比特币为首的加密货币总市值突破9000亿美元
单片机最小系统包含哪些部分?
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 小米将持续投入电机研发力争成为行业领导者
采用可编辑逻辑器件是瞎按高斯白噪声发生器的应用方案
专访莱克创始人倪祖根:不忘“清洁之王”初心,成就五大品牌生态
AC/DC电源模块工作效率的特点
全球供应链开始重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不在
爱奇艺奇麟发布了全新的效果营销生态布局,提出全新的oCPX 4阶段
Linux之父:Linux太垃圾了
Diodes公司最新产品介绍
ADI推出第二系列四通道DAC AD5686和AD5696
服务器防御DDOS的方法
二极管的原理与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