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都得看他脸色 OLED被一家日本小企业扼住咽喉

如果说三星是把oled柔性屏带入移动市场的“引路人”,那么苹果则很有可能成为让oled手机呈星火燎原之势普及的“传道者”。
现在,苹果终于也要使用oled屏幕了,但oled产业却可能承受不起。
这个产业有点特殊:尽管oled柔性屏被国内手机厂商玩得“很溜”,但由于这种面板生产技术难度大,良品率不高,因此oled手机的出货量与价格也受到极大的限制。
换句话说,oled产业是一个完全由技术与材料把控的市场,因此,谁在最上游,谁的“话语权”就最大。手机厂商一般会被oled中小面板制造商“扼住喉咙”,而oled中小面板制造商则要把这种屏幕的设备制造商“捧在手里”。
是的,几乎与atm在移动芯片产业中的地位相同(甚至更高),oled产业的命脉掌握在一家名叫canon tokki的日本“乡下工厂”手里。
只是让人惋惜的是,中国在这个技术含量极高且利润丰厚的产业中,基本是被牵着鼻子走的那个。
扼住行业喉咙的一家日本工厂
苹果公司要想为自己的下一代iphone找到最先进最上乘的oled柔性显示屏,就无法忽视这家开在日本村庄里的“小工厂”。
如果你坐上日本新泻县(位于本州岛中北部)某个车站通往见附市的大巴,除了道路两旁大片的水稻田,就是一些矗立在水稻中的工厂群。而canon tokki就是被稻田包围的其中一个。
在这样一家不起眼的工厂里,343名“工匠”耗费了近20年的时间将生产oled屏幕的设备改造地近乎完美。 目前,市面上制作oled屏幕的生产设备基本出自canon tokki的乡下工厂。
这家有些年头的企业由tokki 现任社长的父亲在1967年创立。虽然canon tokki从来没有公布过自己的生产细节与营收数字,但根据日本当地两位知情人士向媒体透露,tokki目前的年产能力仅为10台,而这个数字还是工厂过去两年来努力提升产能后的成果。
实际上,把canon tokki的产品成为一种“机器”实在是有辱这台设备的重要性与意义。根据canon tokki官网的描述,每台这种设备所需的真空生产线就长达100多米,使用的制造工艺十分繁杂。
目前,行业内中小尺寸oled技术唯一成熟的制法工艺被称为“蒸镀”法(将发光二极管与屏幕进行整合),但整个制作过程需要这台叫做“蒸镀机”的核心设备。这种设备可以在使用少量能源的基础上让屏幕成像效果更加锐利,色彩更加鲜艳。
而在制作oled屏幕的过程中,这台机器担当的角色需要贯穿始终:与大型电视屏幕一般大小的原型面板在被大型“机械臂”驱动并穿越若干个厂间后,通过机器对有机材料进行持续蒸镀,红色、绿色与蓝色的像素点才能逐渐沉淀在这块原型板表面。
投资研究公司sanford c. berntein&co.的技术分析师alberto moel对tokki的制作工艺十分赞叹,他将这台设备形容为一辆定制版高级跑车:
“你必须承认,tokki绝对不是一个出产同质化产品的流水生产线。恰恰相反,他们生产的这台机器就像是一台定制版高性能跑车,独一无二。而现在的情况是,所有人突然都看到了你的跑车,并且想拥有它。”
的确,生产oled屏的一个巨大挑战就是如何让像素点均匀且按设计好的路径沉入玻璃面板,而这取决于 canon tokki的一项强大的专利——利用某一摄像头跟踪技术让面板可以完全对齐像素磨具,其误差幅度甚至比一个人的血红细胞体积还小。
对于oled面板制造商来说,这种精密度十分关键。因为一个细小的计算误差都可能导致面板的良品率骤降,也意味着大把资金瞬间灰飞烟灭。
就拿广泛用于制作平板电视与iphone的lcd屏幕来说,其生产线输出的产品总会有一部分存在缺陷并被最终抛弃。而对于制作难度更高的oled屏幕来说,保证良品率更是难上加难。
因此,随着制作中小尺寸oled面板成为所有面板厂牌的全新战略之后,canon tokki就成了整个oled产业的关键一环,掌握着整个中小型oled面板产业的命脉。
目前,canon tokki与包括三星、lg等在内的oled屏幕厂商有着多年合作经历,而这个优势也让公司把日本真空技术集团ulvac及东京电子这样的竞争对手甩在了后面。
苹果的入局
实际上,所向披靡的canon tokki也存在一个略显得意的苦恼:即便2016的产能提高了两倍,但工厂仍然积压了大量未完成订单。因此,你不能保证三星等oled面板制造商能按时提货,更不用提这些厂牌自己也有产能问题。
目前,等待tokki生产一台机器的总成本十分高昂:8500万美元的价格与长达两年的制作过程。
因此,潜在的生产瓶颈让很多人对苹果能否在明年拿出一款带有oled屏幕的iphone充满质疑。
tokki社长teruhisa tsugami曾一再公开表示,conan tokki的所有员工正在尽一切努力提高产量,缩短设备出厂时间。而包括三星、lg以及夏普公司在内的制造商们都排起了的长队,基本把tokki未来3年的产能全部包揽下来。
但毫无疑问,苹果已经为自己下一部手机的“改头换面”做好了准备,而oled显示屏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章节”,也是苹果公司为说服用户更换苹果手机所使用的常规战略之一。
在iphone诞生的9年里,从屏幕更高的分辨率、指纹识别功能、再到感压性及定制芯片,可以说,细节性功能的不断完善构成了一部成功手机的迅速成长史。
几年前,土豪苹果曾尝试为iphone配置更加坚固的蓝宝石水晶玻璃屏幕。但当那家屏幕制造商根本没有能力造出iphone要求的高质产品并最终走向破产后,苹果只能放弃了对“坚固”的追求。
但你却能在苹果的另一款产品上窥探到这家硅谷公司对屏幕的执着——apple watch就使用了耐刮擦材料。
现在,oled成了苹果公司的下一个大目标。
作为全球最富有且最有影响力的公司之一,其释放的隐形推动力也让这项不怎么为人所知的技术与它背后的生产链置于聚光灯下。与此同时,oled屏幕厂商也都在摩拳擦掌,毕竟他们面对的是一个iphone年销量超过2亿台的庞大市场,其背后的利润绝对难以想象。
实际上,这项技术早在几年前就被应用在部分高端智能手机上,譬如你在所有三星高端系列的手机上都能感受到oled屏幕的顺滑与光泽,也能在小米与荣耀的最新旗舰机上看到这一应用。
如果说lcd屏幕依靠的是背光成像,那么oled的像素点则完全是自己发光,其好处便是机身可以变得更薄,电视寿命变得更长,色彩对比度也得到了完善。
此外,oled屏也可以由柔性塑料制作而成,硬件厂商可以发挥充分的想象力让其变成各种形状,被应用到更多领域中。
有研究手机屏幕的硬件分析师告诉36氪,oled屏幕不仅适用于手机的平滑区域,边缘区域也能够适用。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国内智能手机厂商正在通过增加手机屏幕的弧度,变换形状来吸引用户,形成了自己的优势。
除了机遇,被“曝光”的还有oled市场的问题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hs markit.提供的数据,中小型oled面板的市场价值将在2018年首次超过它的“同行”——中小型液晶显示屏(lcd)市场,达到186亿美元。
毋庸置疑,这对于oled屏生产链上的上游企业来说绝对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中小型oled屏产业或许将经历一次从上游设备、原材料及器件再逐渐释放到下游应用的爆发性增长。
在未来两至三年内,像canon tokki 这样的oled设备生产商自然是要被“众星捧月”,但同时,由于oled屏幕的生产难度极大,因此像三星、lg、夏普这样的oled屏生产商面对的最大问题不是竞争,而是产能问题。
正因为如此,国内的手机厂商华为才屡次被传其由三星主导的oled屏幕供货链出现问题,手机出货量也受到影响;而小米也被传出有类似的问题。
也就是说,哪家面板厂商能提高产能与良品率,哪家就最有可能在这个市场里突出重围。
如今,这个本来就蠢蠢欲动的市场终于有了苹果手机注入的推动力(有消息人士向外界透露,苹果要在2018年——iphone问世的十周年之际,发布至少一款带有oled显示屏的新手机)。
尽管有爆料称,市场占有率超过90%的三星正试图成为苹果oled屏幕的唯一供应商,但这家韩国公司却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其较低的oled屏幕产出率或许不能满足汹涌而至的iphone需求量。
因此,对于全球oled屏幕生产商来说,机会终于来了。
夏普与日本显示屏厂商japan display已经纷纷跳出来向外界宣布,自己还在针对oled屏幕进行程序测试,但会在2018年按预定计划开始生产面板。
就在本周,japan display甚至得到了一项高达750亿日元的政府赞助基金,被鼓励将这笔钱投入于oled屏的生产计划中。而得益于今年初富士康的一项救援计划,夏普公司也拿到了574亿日元用于购置及完善oled生产设备。
但此前也有消息传出,夏普与japan display之所以动作如此之大,还是在于苹果主动伸出的“橄榄枝”:后者要求jdi和夏普加快oled的开发力度,以便能及时跟上苹果后续硬件终端的拉货需求。
当然,力求独吞苹果订单的三星也正在推动oled的增产规划。除了宣布在2016年实现产能翻倍,2017年继续提升20~30%产能,公司最近又再次对外宣称,将把l7电视面板(lcd)生产线进行拆除及改造,转换为oled生产线,继续提高中小尺寸oled面板的产量。
无论各家屏幕生产商如何布局,傲视于各家计划顶端的始终是canon tokki。
据一位夏普前雇员向彭博社透露,在富士康收购夏普后,为了试图安抚员工,郭台铭在夏普显示屏公司召开的一次会议上表示,自己亲自跑去canon tokki位于新泻县的总部,并最终拿下一份订单。
这个小插曲可以充分证明canon tokki如今的市场地位。
但不能不提的是,另外几家日本企业——也在oled供应链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日本印刷株式会社与凸版印刷公司专门生产用于oled屏制作的蒸镀遮罩,而日本电气硝子公司与朝日硝子公司为oled制作商提供玻璃基板(原型面板),而出光兴产株式会社则主要生产用于制作发光材料的有机混合物。
根据分析师moel的解释,这一整个oled产业供应链上占据关键“棋位”的日本供应商网络是日本这个国家打造“埋置式制造业生态系统”的完美案例:
“试想一下,为何每次日本一发生地震,然后整个供应链就突然中断了?”
在这个链条上游,我们期盼中国公司的入场
然而,在这条具备爆发潜力的供应链上,中国制造厂在中上游基本没有自己的位置。为什么?
其实不奇怪,这个问题的答案适用于过去几十年中国在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以及各种产业链上暴露的问题:没有技术、没有材料。
统称为——没有核心竞争优势。
在目前oled产业中,中小尺寸市场几乎被三星独占。中国部分厂商虽然一直在进军这个市场,但技术研发能力仍然不足。
制造设备你要采购canon konni的,发光材料你要依赖欧美、日本或韩国,专利也基本掌握在日本和韩国手里。这些巨额成本小厂根本难以承受,而大厂要生产oled手机屏幕,其产品的价格能比日本和韩国低吗?基本不可能。
而现实就是,参与这个生产链中上游的中国大型电子公司寥寥无几,几乎所有国内手机厂商都在使用三星、lg及夏普的中小型oled面板。
这也无怪乎有传闻称,屡次被三星oled产能拖累的华为、vivo以及oppo打算抱团取暖,自力更生。这几家公司很可能将与专门从事柔性显示技术的创业公司柔宇科技组成联盟,并在2017年对柔性oled屏进行新的投资。
也就是说,受滞后的产业化进程及专利技术影响,中国务必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大量资源投入到oled技术的基础研发工作,并需要慎重考虑自身在该领域内的专利布局情况。
国内手机厂商自己应该清楚,被三星等oled生厂商拖延出厂进度已经不是一两次了。
在后者都眼巴巴地盼着苹果订单的同时,除非这个产业能大幅提高产能,增加入局者数量,否则国内手机厂商们还是会在被oled厂商“捅刀子”的同时,仍然要乐此不疲地与他们搞好关系。(确定他们不会因为苹果的订单而把你的一延再延?)
不过,如此供小于求的市场,不正盼着创业技术公司们的入场吗?

酷开电视高调宣战 小米的性价比优势已经不再明显
【参会名单】深圳·晶芯研讨会第二批280家参会企业公布!
联通电信如何做到4G增量反转移动?
“替芯计划”为缺芯难题提供B计划,涂鸦智能推动IoT生态完善
变频器应该如何配备制动电阻呢?
苹果都得看他脸色 OLED被一家日本小企业扼住咽喉
陶瓷扬声器系统的放大器设计的解决方案
安兔兔公布2019年10月份Android手机性能榜单 前10名清一色为骁龙855Plus
高通骁龙730处理器性能曝光 实现强大性能和持久续航的完美平衡
STM32 HAL库 I2C 学习
传统车企和新造车究竟是对手还是队友?
rs触发器消抖开关电路的原理
新的Google相册功能的引入意味着什么?
汇顶科技将推出最新的5G超薄指纹识别技术
华为荣耀v9和华为荣耀9相差近千元,详细对比看看具体相差在哪里?
夏普新上市LED阵列具有色温可调功能
Vivado工程模式和非工程模式的比较
未来式的存储器会是怎样的
arm处理器异常模式有哪些
PL2586 USB2.0高速4端口集线器控制器概述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