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之间UART通信示意图分享

单片机简介 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它采用超大规模技术将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微处理器(cpu)、存储器(含程序存储器rom和数据存储器ram)、输入、输出接口电路(i/o接口)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构成一个即小巧又很完善的计算机硬件系统,在单片机程序的控制下能准确、迅速、高效地完成程序设计者事先规定的任务。所以说,一片单片机芯片就具有了组成计算机的全部功能。
单片机串口通信有哪些 1、spi
spi允许单片机和外围设备或者单片机之间高速同步数据传输,spi可以有主机和从机模式之选,通信的主从机之间通过移位寄存器同时交换数据。目前自己用的以主机模式居多。spi需要四线:ss,miso,mosi,sck。
通信过程:在设置好spi的工作模式:包括sck频率(数据传输速率),工作速度,主从模式,以及数据接收发送对应的时钟极性。在主模式下,将ss拉低表示通信的开始,然后通过向spi数据寄存器中写入一字节的数据后自动启动时钟sck开始进行一次通信,通信完成后会产生相应的中断标志,标志一个字节数据的传送完成。通信完成后将ss脚拉高,表示通信过程已经结束。
注意ss引脚的设置:当设置为从机模式时,ss引脚应设置为输入,拉低的时候spi才能起作用,拉高的话是消极的spi模式;在主机模式下,ss引脚可以设置,一般应设置为输出,如果设置为输入的话应保持为高,否则将不能进行正常的主机模式操作。
2、usart
usart的操作比较简单,主要是设置波特率,数据格式,以及中断允许位等,值得至于的是其usart in spi mode,在spi模式下的usart的操作跟spi操作差不多,主要是clock的设置,然后发送数据还是通过usart的中断进行
3、i2c
i2c接口是简单强大的通信接口,只需要两根双向总线(时钟和数据线),scl和sda,即可实现一个主机和最多128个从机进行通信。模拟i2c接口的过程:启动i2c,一般是在scl为高时将sda拉低启动数据发送,sda只有在scl为低时才能拉高拉低有效,在scl为高时拉高拉低sda只是用于停止启动i2c通信
两个单片机之间uart串口通信 相信很多人都对单片机与计算机或者芯片通信时,rxd与txd如何连接比较困惑。因为在一些电路图中,有的是直连接法,有的是交叉接法,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
首先需要明白两个概念,就是dte和dce。dte是指数据终端设备,典型的dte就是计算机和单片机。dce是指数据通信设备,典型的dce就是modem。rs232串口标准中的rxd和txd都是站在dte立场上的,而不是dce。明白了这一点,再讲下面的接线方法,就很好理解了。
单片机与计算机进行串口通信时,单片机的rxd接计算机的txd,单片机的txd接计算机的rxd。
(1)使用串口直通线。
设计电路时,单片机的rxd连接电路板db9的txd,单片机的txd连接电路板db9的rxd,具体实现可在232电平转换芯片处反接。
(2)使用串口交叉线。
设计电路时,因为串口线已做交叉,单片机的rxd连接电路板db9的rxd,单片机的txd连接电路板db9的txd,均直连即可。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电路中使用直连接法,有的电路中使用交叉接法,就是因为使用的串口线不同。
单片机之间uart通信示意图分享 通信按照基本类型可以分为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并行通信时数据的各个位同时传送,可以实现字节为单位通信,但是通信线多占用资源多,成本高。比如我们前边用到的 p0 = 0xfe;一次给 p0 的 8 个 io 口分别赋值,同时进行信号输出,类似于有 8 个车道同时可以过去 8 辆车一样,这种形式就是并行的,我们习惯上还称 p0、p1、p2 和 p3 为 51 单片机的 4 组并行总线。
而串行通信,就如同一条车道,一次只能一辆车过去,如果一个 0xfe 这样一个字节的数据要传输过去的话,假如低位在前高位在后的话,那发送方式就是 0-1-1-1-1-1-1-1-1,一位一位的发送出去的,要发送 8 次才能发送完一个字节。
stc89c52 有两个引脚是专门用来做 uart 串行通信的,一个是 p3.0 一个是 p3.1,它们还分别有另外的名字叫做 rxd 和 txd,由它们组成的通信接口就叫做串行接口,简称串口。用两个单片机进行 uart 串口通信,基本的演示图如图 11-1 所示。
图中,gnd 表示单片机系统电源的参考地,txd 是串行发送引脚,rxd 是串行接收引脚。两个单片机之间要通信,首先电源基准得一样,所以我们要把两个单片机的 gnd 相互连接起来,然后单片机 1 的 txd 引脚接到单片机 2 的 rxd 引脚上,即此路为单片机 1 发送而单片机 2 接收的通道,单片机 1 的 rxd 引脚接到单片机 2 的 txd 引脚上,即此路为单片机 2 发送而单片机 1 接收的通道。这个示意图就体现了两个单片机相互收发信息的过程。
当单片机 1 想给单片机 2 发送数据时,比如发送一个 0xe4 这个数据,用二进制形式表示就是 0b11100100,在 uart 通信过程中,是低位先发,高位后发的原则,那么就让 txd首先拉低电平,持续一段时间,发送一位 0,然后继续拉低,再持续一段时间,又发送了一位 0,然后拉高电平,持续一段时间,发了一位 1„„一直到把 8 位二进制数字 0b11100100全部发送完毕。这里就涉及到了一个问题,就是持续的这“一段时间”到底是多久?由此便引入了通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波特率,也叫做比特率。
波特率就是发送二进制数据位的速率,习惯上用 baud 表示,即我们发送一位二进制数据的持续时间=1/baud。在通信之前,单片机 1 和单片机 2 首先都要明确的约定好它们之间的通信波特率,必须保持一致,收发双方才能正常实现通信,这一点大家一定要记清楚。
约定好速度后,我们还要考虑第二个问题,数据什么时候是起始,什么时候是结束呢?
不管是提前接收还是延迟接收,数据都会接收错误。在 uart 通信的时候,一个字节是 8 位,规定当没有通信信号发生时,通信线路保持高电平,当要发送数据之前,先发一位 0 表示起始位,然后发送 8 位数据位,数据位是先低后高的顺序,数据位发完后再发一位 1 表示停止位。这样本来要发送一个字节的 8 位数据,而实际上我们一共发送了 10 位,多出来的两位其中一位起始位,一位停止位。而接收方呢,原本一直保持的高电平,一旦检测到了一位低电平,那就知道了要开始准备接收数据了,接收到 8 位数据位后,然后检测到停止位,再准备下一个数据的接收。我们图示看一下,如图 11-2 所示。
图 11-2 串口数据发送示意图,实际上是一个时域示意图,就是信号随着时间变化的对应关系。比如在单片机的发送引脚上,左边的是先发生的,右边的是后发生的,数据位的切换时间就是波特率分之一秒,如果能够理解时域的概念,后边很多通信的时序图就很容易理解了。

速冷速热模温机的工作原理与应用分析
Cat.1模组再添新选择,利尔达推出NT26U提供多元应用思路
由555定时器构成的流水灯控制电路
电动汽车没电去加油站换电池就行!就这么简单
君正集成电路 X1000/E主板介绍
单片机之间UART通信示意图分享
深度模型Adan优化器如何完成ViT的训练
中科驭数正式加入龙蜥社区 推动软硬件创新技术及应用生态发展
Acrel安全用电管理平台如何是实现电气火灾监测的
央行数字货币DCEP是M0发行是因为什么
5G+4G LTE +wifi AC+千兆网口多合一5G融合通信网关,支持4G多路聚合. 物联网应用
认知计算揭开计算新时代序幕?路漫漫其修远兮
5G对同轴电缆连接器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苹果USB-C to Lightning快充线,开启闪电快充模式
人工智能以后会走向何方
荣泰RT8900双子座按摩椅,打造奢华的按摩体验
C++:指针和引用的区别与联系
某半导体设备二次上电跳闸问题浅析
2.4G和5G WiFi的优缺点分析
氮氧化物(NOx)、挥发性有机物(VOCs)与臭氧(O3)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