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在电影《终结者2》里,变形机器人“t-1000”拥有自我修复的能力,在受到撞击后,可以像液体一般恢复原状。而现在,我们离这种科幻式的想象更近一步了。
近日,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的刘静教授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材料,首次提出“轻质液态金属物质”这一概念。据外媒报道,研究人员希望将这种极轻的材料用于构造轻质的外骨骼,以及《终结者》中的变形机器人。“液态金属”,指的是指一种不定型金属,因其不定型的液体形态而具有极佳的电学性能和热力学性能。由于高导电性和柔韧性,液态金属在可穿戴设备和软性机器人的开发中非常重要。
但在现实情况中,这种金属的高密度成了最大的难题:密度较高,就会给制造出的产品增加额外重量,也损害了产品使用的灵活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刘静团队研发出这种轻质液态金属,最大特点就是密度极低,同时可以漂浮在水上。
上个月,《先进功能材料》杂志刊登了这一项目的相关论文。论文显示,这种非常规超轻材料被简称为“gb-egaln”,由复合材料镓铟合金和空心的玻璃微珠混合而成。为了让材料能够漂浮起来,研究团队使用了一种空心的玻璃微珠,把它们搅拌到镓铟合金中,将材料的密度从每立方厘米6.2g降低至0.5g。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在搅拌玻璃微珠的过程中,氧气与液态金属结合,有助于让这些微珠保持悬浮状态。虽然这种液态金属材料密度极低,它仍然可以在调节温度的情况下保持出色的整体性、导电性和刚度变化。
此外,这种材料有足够的强度,可以被折叠达八次。我们也可以把材料用力压成某种形状,构筑立体的结构。与此同时,材料本来的性能并不会被明显影响。事实上,软体机器人的驱动方式主要就是取决于所使用的智能材料。传统的软体机器人很难进行自由变形,液态金属材料则兼具流动性和金属的导电导热性,更加适用于软性机器人的制造。
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如果机器人能够任意改变自己的形状,就可以适应不同的物理环境,更好地进行工作。例如在救援行动中,软性机器人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变形,穿过一些门缝等结构,之后再恢复原状。此前,在2018 年,刘静团队就创造出了一种基于液态金属的新型柔性多功能材料,可以快速膨胀。研究人员表示,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希望用此次研发出的材料制造多种先进的软性机器人和水下设备。
迟滞比较器计算公式与回差计算
韩国:到2030年前AI芯片在全球市占率达20%
中国移动表示2020年将在浙江省全面部署5G网络实现规模商用
准备好迎接你的“新同事”人工智能了吗
三大被动元器件背后的RF无源器件
清华团队研发出新型材料,变形机器人有望成真
基于CELL BE处理器实现高性能安全机制的应用程序设计
MK9218 - 100V 同步降压DC/DC控制器:广泛应用的高性能解决方案
西门子携手Hackrod变汽车的制造方式 利用人工智能和3D打印定制汽车
BOSE推出QC35II玫瑰金限量版 外更加时尚美观
智能感知与物联网技术研究所2021级硕士研究生中期报告(四)
三星GalaxyA90包装盒曝光 支持5G及25W快充
热继电器的安装与调整
林芩论币:3.20主流货币暴风雨前的宁静,BTC陷入多空决战!
Festo亮相世界机器人大会,最新成果惊爆全场,感受科技的魅力
ad转换器性能指标
安霸半导体发布最新AI控制器芯片CV3系列
关于蜂窝IoT解决方案的介绍和分析
物联网时代 我们变得毫无隐私
亚马逊用无人机送货的场景唤起了快递大佬们“快递上天”的幻想